杨靖宇烈士陵园 《吉林省优秀导游词精选》||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
杨靖宇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1957年竣工,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安葬地。陵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是中共党内最大的个人陵园。园内由五座古典式琉璃瓦建筑组成,正面为灵堂和墓室,两侧的4个偏殿是杨靖宇将军生平业绩展厅。靖宇陵园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原名马尚德。1927年组织领导了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1928年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凶险的地下工作,曾三次被捕。1929年被刘少奇派到东北工作,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
他曾在抚顺被捕,在狱中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组织营救下出狱,先后担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州省委代理军委书记。
1932年,杨靖宇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巡视南满,整顿并改组了磐石、海龙等抗日游击队。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
杨靖宇指挥部队在日本侵略者残酷统治下的南满、东满地区,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打得日本鬼子晕头转向、焦头烂额、闻风丧胆。日军把杨靖宇称为“满洲治安之癌”,曾悬赏5万大洋购买将军的头。
1938年秋抗联一军受敌人围剿的压力越来越大,1939年日军采取了更加疯狂的讨伐政策:军事上重兵围剿;经济上严密封锁;政治上大肆推行“三光”政策,使一路军进入到最艰苦的时期。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下,没有粮食战士们就吃草根、树皮;没有棉衣只能穿着单衣行军打仗;被子不够盖就几个战士合盖一床,但他们仍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1939年11月,杨靖宇率部在濛江县(今靖宇县)一号桥伏击了尾随其后的日军,战斗取得了胜利,却暴露了行踪。
1940年1月29日、2月2日、2月4日连续遭到敌人的几次围堵,部队损失惨重。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剩6名战士,他让4名伤员往回走找部队会合,而他带两名警卫员继续向前突围。
2月18日,两名警卫员在出去找衣服和粮食时不幸牺牲。茫茫林海、天寒地冻、雪深过膝,杨靖宇孤身一人饥饿与伤病交加,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的一个破旧地戗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2月23日,敌人接到上山打柴村民的告密,便先后派出约200人的讨伐队包抄杨靖宇。
杨靖宇将军手持双枪沉着应战,以顽强的毅力和敌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牺牲前靠在一棵大树上,立而不倒,怒目而视,使鬼子们久久不敢靠前。当鬼子确信他已经牺牲后,纷纷围拢过来,向将军鞠躬致敬。将军牺牲时年仅35岁。
风云惨淡,日月无光,青山垂首,大河呜咽……当地人为了怀念靖宇将军,编成了这样一首歌谣:“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常活在人间。”日军出于好奇把将军的尸体进行了解剖,结果令他们倒吸一口凉气,将军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棉花、草根。这使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再一次感受到中国人民坚强的民族意志、激昂的反抗斗志。胜利最终是属于中国的,邪恶是永远战胜不了正义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对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高度重视,不仅在靖宇县南部5千米处的杨靖宇殉国地为将军立碑留念,还在通化市修建了靖宇陵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等抗联战友都向靖宇将军敬献花圈。朱德委员长亲笔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陵园中央的铜像两侧是将军生平业绩展室,上述有关的资料大家在陈列室都可以看到。
几十年过去了,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将教育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朝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