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院演员退休工资 沪剧院逝去的那些往事
写这篇帖子字面上似乎有些伤感,但不知是为什么,自己总有些忧郁的情绪郁积心中,很想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或许是因为沪剧陷入低谷的缘故,抑或是沪剧人才不齐,舞台生命不太旺盛,总之,想起了很多沪剧院以前的辉煌时刻,有好多优秀的演员,不免有些伤感。但最终,我还是相信沪剧一定会有希望的。
比如,沪剧院曾经的几位优秀演员,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远离舞台,成了一种永远的遗憾。孙徐春,万人瞩目的"沪剧王子",80年代出一表人才的他在舞台上风度翩翩,英俊潇洒,更重要的是唱得好,可谓是红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由于个人原因,当然也隐含着自己的强烈意愿,"沪剧王子"下海经商了,现在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演艺文化公司,帮着同行搞搞"海派青口"之类的热门演出,又组建民营沪剧艺术团队,参与群众义演。
沪剧院少了孙徐春,上座率明显地就低了好几层。不过孙大老板还是挺关心沪剧的,一有什么演出,只要自己适合的,本子可以,还是回到舞台上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说人各有志了,不管怎样,孙老板依旧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多多为沪剧做着事情。
与其同辈的还有"黑马王子"徐俊。他的离开也确实令人郗嘘。当年大家可能都知道,丁院长为了着重培养青年演员,让他和茅茅组成一对搭档,年轻人虽然有一点青涩,但活力四射,演出效果相当地好。
而且徐俊不仅唱得好听,更是会作词作曲,武戏也棒,所以就更加受观众朋友的青睐了。人一但有了激励就会想更上一层楼,决不满足于现在的状况,而之后就只能纯粹说是个人的思想问题了,有了发展,有了策略,也就有了嫉妒,和孙徐春的暗地"抗衡"就逐渐地高涨起来了。
我们都可以理解,作为一个演员,谁不想更红呢?几番明争暗斗之后,徐俊也退出了沪剧舞台,尽管自己非常热爱,但无奈这场战斗他已知疲倦,独自去了港岛,也下海经商了。
后来几年他更是在上海戏剧学院精修导演的功课,导了几出很不错的作品,但并不是沪剧。后来有一次茅茅他们这一辈搞了一个同学会,他也没来。各中原因我们都已经清清楚楚了,无须多言。
倪幸佳这位"甜妹妹",当年也正是沪剧院的宝贝,也深受戏迷们的喜爱,可惜的是后来她身体略有不适,好像得了心肌炎,不太适合再登台了,于是,考虑到身体问题,佳佳也只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是茅茅这一辈人当中的艺术人才,走了就走了,永远不可挽回。
再来说说莉莉老师这一辈演员吧。王明道、王明达这对沪剧院亲兄弟,他们的演唱其实非常好听,只不过与其他演员相比,名声不大旺而已。兄弟俩有一种似乎被人忽略的感觉。尤其是哥哥王明道。
他是沪剧院唯一的优秀丑角演员,细看之下,其实演技相当出彩。他搭档最多的就是吴素秋老师了,一个重唱,一个重做,非常默契,特别是传统折子戏"陆雅臣 求岳母"片段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演出效果出奇地好。
后来他和莉莉老师他们组成了浦东分院,一连演出了好几场戏,如《风雨同龄人》、《少奶奶的扇子》、《人间热土》等等,都广受好评。尽管王老师只是一个个配角,但同样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演出工作。弟弟王明达老师同样很棒,记得以前王老师专攻邵派吧,确实唱得挺象的,后来沪剧院的几出戏里,他做了一些反派角色,同样非常出彩。
现在两位老师都已退休,但都是退而不休,明道老师更多地投入了情景剧的演出中,有时经常去他们滑稽剧团客串,挺开心的。
明达老师在一班沪剧小朋友身上花了好多心血,一直在悉心培养他们。尽管两人做配角的时候多一些,但他们毫无怨言,始终默默付出。不过两位老师都已经退休了,舞台应该让给了年轻演员。沪剧院仅存的这些年轻演员,又有多少魅力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