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师傅 “油田工匠”拜师许振超 从师傅身上学到了什么?
“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正是铁人精神的重要体现。
身为大庆油田工匠的杰出代表,杨海波心中知道它的分量。“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工匠,过去想得还太浅,悟得还不够。”杨海波如是说。
什么是工匠?杨海波曾觉得就是有一技之长、把技艺锤炼到极致的人。现在,她觉得这只是开始,“工匠们不仅要做工匠技艺的传授者,更要传承好匠心、匠魂,帮助每个人激发潜力,让他们都能在岗位上实现人生理想”。
几年前,杨海波还是一名普通的采油女工。她在油田技能专家、师傅何登龙的教导下,一步步成长到今天。拜师许振超,让杨海波又有了新的榜样和工作的方向。她的“杨海波劳模创新工作室”是采油四厂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杨海波潜移默化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她为榜样,通过自觉学习、努力学习、持续学习,走上了成为技师、技术能手这样的成长道路。
最近,杨海波正与段福海联手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协会”,向更多人推广技术革新的理念,把学习的力量传递下去,聚拢起更强大的技术革新群体。她还先后前往辽河油田、新疆油田等地经验交流,把大庆油田的工匠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
“师傅就是让我扎根一线,不要忘了自己的职责”
王召军是3人中年纪最轻的,也是拜师后最马不停蹄忙活的一个。
王召军坦言,他在青岛与师傅有许多交谈,比如师傅鼓励他学好外语,努力考取更高的学历,最让他在意的,还是师傅送给他的“守职而不废”这句话。
“我觉得,师傅就是让我扎根一线,不要忘了自己的职责。”王召军笃定地说。作为在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上为国争光拿过第一名的国际焊王,王召军的努力应和了那句话——“出名要趁早”。
然而,出名之后呢?
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维修技术过人而扬名青岛港的许振超得到了一份大礼,单位奖励给他一台BP机。这个今天很多小孩子都不知道为何物的通信设备在那个年代可是个大件儿。
这个“大件儿”,许振超用来做工作联络之用,哪怕是下班了,只要港口有需要,随呼随到。
出名后依旧扎根一线干活,正是因为坚持着这样的理念,许振超才带领团队创造了后来的青岛港集装箱“10小时完船保班”这块品牌。
师傅是这样做的,徒弟也如此。
拜师归来后,王召军先是赶到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现场,为新成立的几个班组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岗位,更好完成二线工程施工任务。接着,他又来到工程建设公司培训中心“扎根”,帮助参加2017年中石油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集训。每天早5时到晚8时,王召军既是教练员,也是“班主任”,比参赛选手还要忙碌。
王召军心中有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施工一线的“焊学博士”。现在,师傅的鼓励让他明白,这个梦想要在一线完成,完成这个梦想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一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