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儿的危害 “江湖混血儿”汪涵:讲方言是件很浪漫的事
" 方言是我讲,你懂,他不明白,讲方言是件很浪漫的事。"9 月 19 日,在参加首届世界语言大会的间隙,国家语保工程推广大使、著名媒体人汪涵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方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情话。面对来自各地的记者,汪涵瞬间变身方言达人,东北话,长沙话、张家界方言 …… 在各地 " 土话 " 间切换自如。
在 40 岁的不惑之年,汪涵毅然选择从事方言保护工作," 一踏进这个领域才发现,天,我们的方言真美,我们的方言保护工作有多么急迫。" 谈到对方言的热爱,汪涵认为,所有的爱都事出有因。因为父亲时江苏人,母亲时湖南人,汪涵总是称呼自己为 " 江湖混血儿 "。1957 年,汪涵父亲毕业后分配到湖南韶山支援毛主席家乡建设,与父亲一起过来的,还有来自上海、四川、湖北、陕西的叔叔阿姨们。
从小汪涵就生活在一个多语言的环境中,隔壁的阿姨总是用四川话在训斥她的孩子;楼上的叔叔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戚,会用上海话表达自己的思念;楼下的湖北两兄弟在争吵谁的糖果分的多;而时常敲门的是他最好的伙伴,正在用西安话约着出去玩。
这种热闹的、多语言的环境,不经意间将方言的美留在了他的心里,他觉得 " 好奇妙 "。
长大之后,汪涵进入湖南电视台成为了一名节目主持人," 在主持节目的过程当中,我一直试图找到和嘉宾之间无障碍的、自如的、温情的交流方式。" 最终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用对方的家乡话打招呼," 一下子气氛就融洽起来,嘉宾也很快放下包袱。"
汪涵说,他在节目里感受到了一个掌握多语言的妙处,于是他想,有一天他能够为方言做些什么呢?
40 岁那年,我就考虑自己未来将以一种什么样的身份向这个世界告别。我并不希望当我和这个世界告别时,人们对我的认知就是一个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我希望在我人生闪耀的那一刻,有人能够说,他是一个为中国文化、为这个历史、为这个国家做过一点点事情的人。因此,他把很多的经历和爱都投入到了保护语言这件事情上。
机缘巧合,汪涵开始做了第一个项目 " 湘诵 ",因为节目的原因,他结识了一批 80 岁到 90 岁的老人家,他把这批 80、90 岁的老人集中到了一个录音棚,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吟诵古诗词,之后,老人家哭了," 我小时候读的是私塾,我的先生就是这么教我的,在吟诵的过程中想起了我的同学,但是几十年了,从来没有人愿意听我用方言吟诵,没有想到你让我们实现了。"
2015 年,汪涵向太太申请了一笔 500 万元的无息贷款,启动了 " 響應 "(同 " 响应 ")计划,计划用 5 至 10 年时间完成教育部立项外的 53 个方言点的调查。目前," 響應 " 计划搭建了一个由 11 位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工作学习的湘籍人士组成的学术团队,每年利用寒暑假在湖南 57 个方言片区进行方言调查和语音、语料的采集。
他憧憬着,在 100、200、300 年之后,只要有人愿意进入到湖南省博物馆,只要你输入 " 吃饭 " 两个字,湖南 57 个方言点的读音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 哪怕是 500 年之后,有一个年轻人听到了他祖先用这样的声音,描述他们当时的生活,他感动了,留下了眼泪,我为了那滴眼泪也要坚持做下去。"
语言保护该如何做?汪涵认为,要做学术语保、要精准语保、要兴趣语保、智能语保,最后到达世界语保。想象之后就开始做:学术语保我们做 " 湘诵 "、" 响应 " 计划,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支持之下,我们将会在湖南省博物馆建设第一个方言文化展示馆," 我们希望其中 50% 是湖南方言,30% 是中国方言,20% 是世界方言,然后定期的替换,让湖南的所有年轻人到这个馆都可以听到世界的声音。"
精准语保,青少年是做语保最要抓住的主要对象,2002 年用方言做了湖南一档节目 " 越策越开心 ",然后用地面频道和新媒体做了一档在六省联播的节目《多彩中国话》,利用新媒体做了一档方言音乐类节目《十三亿分贝》。还和几个朋友共同发起了方言电影节,我觉得,我们要用年轻人最感兴趣的所有艺术形式,将方言加进去,音乐、电影、综艺,未来的旅游、短视频,与方言紧紧结合在一起。
方言的美好是在用的过程中产生,我们现在要保护住年轻人愿意说方言的那些兴趣,所以我们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对他们精准进行语保的传输。" 方言实际上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一经典的哲学问题。" 汪涵说。
潇湘晨报记者李柯夫 摄影记者谢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