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经济学 什么是里根经济学?
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关注时事,关注热点,
传播系统理论,学术论文,时事人文观点以示读者。
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服务读者,传播价值。
■转载自 明清书话
里根经济学是以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命名的经济学流派与政策主张。里根经济学施行的经济政策带来了美国80年代后的经济持续繁荣,并帮助美国赢得了与前苏联的“冷战”。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最钦佩的美国政治家便是里根总统,他今天所推行的“美国优先”和“重振美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战略,都被认为是继承了“里根经济学”的衣钵。
在我们国内学界,多年来也不断有学者主张我们的经济改革应当借鉴和学习里根经济学的经验。今日,特编发介绍一篇里根经济学的短文,以飨各位好朋友。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美国最杰出的右翼政治家。第40任(第49-50届)美国总统(1981-1989年)。曾担任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1911年2月6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坦皮科,2004年6月5日逝世于加州洛杉矶贝莱尔。
在唐纳德·特朗普之前的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的领导人。
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他也是唯一一个遭到刺客以子弹击中(1981年3月30日)而得以存活的美国总统。1989年退休后,里根定居于加州,在罹患阿兹海默症的10年后,于2004年死于肺炎,享年93岁,并获得了隆重的国葬。
“里根经济学”与80年代美国的经济复兴
里根经济学,是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当年苏联与美国竞争过程中里根政府的一个惊人之笔,也是刻画美国与苏联一个走向兴盛、一个走向衰败的分水岭。
可以这样认为,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成就,极大程度上仰赖了里根政府奠定的经济成果。
“里根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实际上是以“供给学派”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础。充满了保守主义的意识风格。“供给学派”由美国经济学家裘得·万尼斯基在1975年命名。除了裘得·万尼斯基外,罗伯特·蒙代尔和亚瑟·拉弗尔是另外两位极力推崇“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
顾名思义,与凯恩斯传统“需求”经济理论相反,“供给学派”强调的是,“供给”与“需求”关系中的“供给”一边,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里根经济学”的价值观基础是个人的自由,而个人自由的核心是经济上的自由;如果民众在经济上得到了自由,就不再需要任何人向他们发号施令了。这实际上是向凯恩斯主义的干预论发出的挑战。
上世纪80年代,“供给学派”能够得势主要归因于两方面:一是凯恩斯的需求理论在70年代的失败;二是具有保守理念的里根在美国政坛上得势,“供应学派”下的减税的经济政策正好顺应里根低税收的价值观和理念。
“里根经济学”的政策核心即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创造就业,通过经济和财富的增量反而能在低税率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税收,同时增加大众的财富。
“里根经济学”的政策主要内容为--
1.大幅度减税,以鼓励储蓄与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班子认为:高税收是抑制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瓶颈,它减少了了从商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鼓励了消遣,有损于生产积极性;他们甚至认为,税收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动器,只有减税才能促进经营活力,加快经济发展。这是供给学派的观点。
1981年美国会通过了里根政府提出的税法,要求从1981年10月起的三年内,分三次降低个人所得税,共减少个人所得税务23%,边际税率从14%到70%降为11%到50%;使1981-1984年间联邦政府税收减少了3.
152亿美元。1986年10月23日,里根又签署了美国众、参两院分别批准的修正税法,即1986年税制改革法案。这是战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减税行动,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不同阶层税率都有下降,全国人均免税额减少了6.4%,七年内,每个家庭每年可支配收入约增加600-900美元。
2.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六七十年代,美政府对企业的管制活动达到了一个高峰。从一系列数据中可见:“联邦登记册”中联邦管制条例从1936年的2599页增加到1977年的65603页,条例数量在70年代增加了300%。在管制机构的从业人数从1970年的2.
8万人增加到1979年的8.1万人。1980年人们估计,单是执行当时美国已有的规章制度就需要每年耗费12亿个小时的工作量。如果每小时工作量的工资成本折合20美元,那么总开支就会超过360亿美元!
同时,过多的政府干预妨碍了市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压制了企业的自主权、灵活性,扼杀了企业的创新力。里根上台不久就为管制改革制定了10项指导方针,这一系列措施对恢复市场经济的活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3.用提高银行利率等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紧缩信贷,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与凯恩斯“货币没有意义”的原理相对立,认为“货币有特殊作用”。它指出,通货膨胀与过度紧缩都因错误的货币信贷政策所致,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大幅度波动引起需求的大起大落;它认为,长期内控制货币总量使之与与经济总量的扩大速度保持一致,最终可能实现稳定的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这是货币主义的理论。
4.紧缩社会公共开支以平衡财政预算,这反映了传统预算平衡派的主张。
它认为,预算赤字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只有量入为出,才从源头上能摆脱通胀的纠缠。这似乎与供给学派与货币主义不那么共容,但在里根经济学中,它又与前二者出奇地揉合了。
5.重振军备,大幅度提高军事预算,用军事实力补充或保障美国的经济实力。
“里根经济学”兴起的背景
里根经济学的产生,有其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理论发展的双重背景:
自罗斯福新政至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优越的社会保障制度,联邦政府机构也因此膨胀,据统计“在1965年至1980年期间,联邦赤字增加了53倍,在各种联邦‘名义’的计划之下的救济款项增加了4倍,达到一年近3000亿美元,联邦预算增加了约5倍”,许多钱财在行政管理中浪费掉。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起的石油危机,触发了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其明显病症是经济停滞不前,但通货膨胀物价高企,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激增。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西方(主要是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失业率一直徘徊在10%左右,资本严重过剩并在慢性危机中被销蚀;到80年代初,美国工业有25%开工不足,通货膨胀率高居两位数,劳动生产率严重下降。
而从60年代初延至70年代久战不胜的越战以及与前苏联持续胶着的冷战也不断消蚀着人们对美国价值的认同感,重振经济雄风和重建美国精神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里根经济学”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
里根经济学倡导并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在1982年底开始初显成效,到1983年二、三季度效果变得显著。1983年8月,美国工业生产指数连续上升了9个月,巳十分接近危机前的高点。当年GDP增长4.5%,其中几个季度经济增长水平高达8%。1983年全年共增加350万个就业岗位,这一趋势延续到了1984年美国总统大选年。
当1984年里根谋求竞选连任时问选民:“你们是不是比四年以前生活得更好?”美国人民回馈他的是48个州的压倒性胜利和高达60%的支持率。在他第二任期里美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经济发展的强势令人瞩目,财政赤字减少了将近一半。
2005年一档收集了美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的电视节目热播,并最终由数百万名观众提名票选出他们心中“最伟大的美国人”,前十名的榜单上有林肯、马丁·路德·金、乔治·华盛顿、克林顿、富兰克林·罗斯福等深远地影响了美国的政界名人,而名列“最伟大的美国人”榜首的却是--罗纳德·里根!
盖洛普公司2011年民调向受访者提问:“你认为谁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里根亦获得了最高票数。大器晚成的里根78岁离任时仍有着高达63%的支持率,里根曾这样自我评价:“我们取得了两项胜利,两个我感到自豪的东西,一是经济实现了复苏,美国人民创造了190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另一个是美国人的道德精神得到了恢复。”
他获得的赞誉不仅是在国内,亦是世界性的。
80年代,在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领导下,一个老牌帝国,一个新晋超级大国,都成功地进行了经济变革,不管是撒切尔夫人的医治“英国病”的“回春术”,还是里根经济学,都开拓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这在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世界都有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里根挽救了80年代美国经济的颓势,而他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协助并加速了冷战的结束。在里根执政期间,美苏的军备竞赛达到了高峰,里根政府更不惜心血打造“星球大战计划”,但在他执政后期,与前苏联政府开始了“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异常艰难的对话”,最终与戈尔巴乔夫达成共识,终止了军备竞赛,着手消除核武器,继而结束冷战。
2004年6月里根逝世后,他的忠实盟友兼好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悼词中这样总结了里根的功绩:“其他人预言西方将走向衰落;他则激励美国及其盟国,继承实现自由使命的信念。……其他人惴惴不安地期待与苏联共存的最好结果;他却赢得了这场冷战--不仅一弹未发,而且邀请他的对手走出堡垒,化敌为友。”
无疑的,里根是自由民主精神的最佳诠释者和演绎者,里根经济学重新定位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重组了美国的经济结构,而他最大的遗产是重拾了美国精神,恢复了大国的荣耀和信心,获得“完全的自由、尊严和机会”(1985年里根第二次就职演说时说),他成为了美国人的榜样,也赢得了世界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