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红老公 于吉红:天道酬勤 筑梦化学

2018-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忙,永远都停不下来."这是于吉红课题组同事对她的工作状态和生活常态的概括.而这份在常人眼中枯燥和劳累的忙碌,对于于吉红来说,却是兴趣和梦想使然.1985年,她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保送到吉林大学化学系,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于吉红老公 于吉红:天道酬勤 筑梦化学留校后的于吉红,几乎每天都忘我地工作,寒暑假基本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于吉红主要从事能源和环境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的分子筛纳米孔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工作,致力于功能导向无机晶体材料定向设计合成这一合成化学领域前沿科学的研究,

“忙,永远都停不下来。”这是于吉红课题组同事对她的工作状态和生活常态的概括。而这份在常人眼中枯燥和劳累的忙碌,对于于吉红来说,却是兴趣和梦想使然。

1985年,她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保送到吉林大学化学系,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于吉红老公 于吉红:天道酬勤 筑梦化学

留校后的于吉红,几乎每天都忘我地工作,寒暑假基本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于吉红主要从事能源和环境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的分子筛纳米孔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工作,致力于功能导向无机晶体材料定向设计合成这一合成化学领域前沿科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于吉红老公 于吉红:天道酬勤 筑梦化学

于吉红不仅重视科研,更关注教书育人。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无论是指导学生实验还是修改论文,她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于老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来指导学生,无论科研困惑还是思想烦恼,老师总会为我们指明方向,开启希望。”学生白日升深有感触。

于吉红老公 于吉红:天道酬勤 筑梦化学

除了严谨的学风,于吉红还传递给学生探索的兴趣和进取的精神。于吉红常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对于研究生,她会在入学之初和学生一对一地探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给出个性化研究思路,注重于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做学生开拓创新的引路人。教学中,她结合实际进行引导式教育,注重把国际上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给学生,做学生求知路上的领航人。于吉红相信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

在于吉红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和她一样把“天道酬勤”作为座右铭。实验室的灯光总是在晚上10点后才会熄灭,节假日里的实验室也经常能看到学生忙碌的身影,学生们的实验记录本里记满了实验方案和分析结果。正是这种坚持与努力,让于吉红团队不断涌现出重大的研究成果。

2015年底,于吉红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吉林大学首位“60后”女院士。2016年初,于吉红及其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羟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筛水热晶化机制,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性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上,这一发现不仅使人们对沸石分子筛的生成机理有了新认识,而且为化学工业上具有重要需求的分子筛催化分离材料的高效、节能和绿色合成开辟了新的路线。

2017年3月,鉴于在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所作出的重要创新性贡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授予于吉红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2017年5月,于吉红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面对这样一份殊荣,于吉红难掩激动,“我出生于革命家庭,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一直教导我们要热爱党、热爱祖国。1992年,我读研究生时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如今能当选党代表,我觉得无上光荣。”

吉大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宁德宽说:“于吉红院士是学院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她全身充满正能量,始终奋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重付出、轻索取,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化学学科的发展,为学院教师做出了榜样,带动和引领了广大师生。”

事实也正是如此,于吉红不仅践行教师传道授业的职责,更注重于立德树人。她身体力行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与科研中。吉大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刘健聪把于吉红比作迷雾中的灯塔,她说:“于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科研是有意思的、有目标的、有奔头的、有劲头的,她教导我们做科学研究要有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叮嘱我们不忘学成报国,要勇于做时代的担当者。”

如今,于吉红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她说:“党代表不仅是一项荣誉,也是党组织、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对我的信任,更是一种责任。作为教师,我要甘当人梯,把科学精神传承、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作为科教一线的党员代表,我要牢记全党嘱托,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不仅要把党代会的精神融入于‘科学梦’的追逐之中,更要付诸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为祖国科教事业的振兴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