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行刑照片 安庆起义 千古是非徐锡麟
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事件,诸如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科技文化的以及自然灾害的等等,在历史上都有一个定位,也就是它的历史地位。在相互比较中,可以得出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事件、突发历史事件、一般历史事件;也可分为全球性的、全国性的、地区性的历史事件。
1907年7月6日,发生在安庆巡警学堂的安庆起义,在过去的民国史中以至到建国后的近代史中,都没有被史学家重视,只被列为一般的历史事件。因此,徐锡麟这位英勇侠义的民族英雄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也一直被放在很不公正的地位。今天在绍兴能够公然召开会议,纪念徐锡麟,正说明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政策得到了认真的贯彻。
安庆起义的历史背景
安庆是一个开放较早的城市:安庆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起就是安徽省的省会。自古被称作"吴楚分疆第一州",沿江重镇,江淮枢纽。近代以来,曾国藩、李鸿章联手镇压太平天国后,安庆一直是曾、李经营的地盘,洋务运动在安庆兴起早于全国各地。
同治元年(1862年)这里就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同治三年(1864年)又制造出中国第一艘小火轮。这些科学技术的掌握者都是从国外留洋回来的学生或到过外国考察回来的技术官员。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芜湖定为通商口岸,安庆列为外轮停泊站。从此,安庆门户大开。外国的商人进入安庆,外国的传教士进入安庆,一面带来侵略,一面又给安庆带来了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西方的文明。
安庆有一批反清的志士:在1907年安庆起义之前,安徽就有一批革命志士从事反清秘密活动。陈独秀受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刺激,开始考虑国家前途,产生了反清思想,1902年在安庆藏书楼组织爱国会,发表演说,传播新知,牖启民智,宣传爱国,鼓吹革命。
1904年陈独秀创办了《安徽俗话报》,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帜。陈独秀还策划了吴越炸"五大臣",孙毓筠、权道涵谋划刺两江总都端方,并在安庆新军、巡警学堂、安徽公学中发展"岳王会",准备武装起义。柏文蔚、常恒芳都是骨干分子。安庆新军中炮营管带熊成基(江苏江都人,是光复会的会员),步兵管带薛哲、马营管带倪映典都是秘密的反清志士。
光复会在长江中下游的兴盛:光复会成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总部设上海新闸路仁和里,后迁三马路保安里。蔡元培任会长,主要骨干多系绍兴人。陶成章、章炳麟、徐锡麟、秋瑾、周树人、陈伯平、陈子英等为光复会名人。
光复会的宗旨是"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以暗杀和暴动为革命的主要手段。徐锡麟是光复会的首批会员和领导。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伯荪。早年读书,喜天文、算术。1901年被聘为绍兴府学堂算术教师,后升为副监督。
留世著作有《运动指约》、《校正增补代数备旨全草》共五册,十三章。1903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学习、考察。在东京积极参加浙江留学生营救因《苏报》案入狱的章炳麟。受拒俄运动影响,产生反清革命思想。
回国后,办学堂,开书店,组织联络革命志士,奔走呼号,日夜辛劳。1906年到安庆后,立即在巡警学堂中发展光复会会员;又与岳王会在安庆新军中的骨干取得联络,为皖浙起义作了积极地准备工作。
安庆起义的经过
1907年7月,巡警学堂学生学习期满。徐锡麟原计划于7月8日乘巡抚及各司道官员参加毕业典礼之时举事,并暗约薛哲、李亚伯、吴介麟等同时起义,占领安庆,进攻南京,与浙江秋瑾起义相呼应。正在这关键时刻,光复会会员叶仰高在上海被捕,并供出"光汉子"等革命党人的名单。
两江总督端方密令各省从速查处革命党人,以绝后患。恩铭不知徐锡麟就是"光汉子",而令徐查办。徐见事机紧迫,决定提前起义。恰逢7月8日,恩铭要赴幕友张次山之母八旬寿宴,要求毕业典礼提前举行。
7月6日9时许,恩铭及各司道先后莅校。徐锡麟引着恩铭等进入礼堂,按班次就坐。毕业仪式开始后,徐锡麟疾步走到恩铭面前,把一份名册往案上一放,大声说道:"回大帅,今日有革命党起事。
"话音未落,陈伯平即向恩铭投一炸弹,不料未爆,徐锡麟随即从靴统内拔出双枪,向恩铭猛射,恩铭倒地。文巡捕陆永颐以身护恩铭中5弹死,武巡捕车德文受重伤,道员巢凤仪腿中一弹,安庆知府龚镇湘也受了重伤。
徐锡麟子弹射尽,急入室内装弹,恩铭的侍从见机将恩铭送入轿里,抬回抚署,不久死亡。恩铭走后校内秩序大乱,多数人离开了现场。徐锡麟见状遂集合未散的学生百余人,由陈伯平、马宗汉带领急行至北门大珠子巷,占领了军械所。
原本想夺取枪械,谁知库门被锁,久砸不开,难以如愿。于是他们只得扼守着军械所,暗地派人出城通知薛哲与倪映典速速起事,内外呼应,才杀出一条血路。可城门早已闭,消息无法外传,情况开始恶化。
不久,缉捕营管带杜春林、中军兼巡防营管带刘利贞、稽查局候补知县劳文琦各带兵勇,再加张勋的江防营,将军械所团团围住,四面射击。陈伯平当场中弹身死,马宗汉等40多人被擒。徐锡麟化装匿于宅,后亦被搜捕。
徐锡麟被捕后,由藩司冯煦、臬司毓朗、恩铭幕僚张次山等会审。审讯中,徐锡麟对反清事供认不讳。三司问:"恩铭待你不薄,你何以忘之?"锡麟答曰:"恩铭待我甚厚,是私恩,余为国家革命,是公义。我不能以私而忘公。
"三司问:"受孙文教令耶?"锡麟答:"我自为汉种问罪满州,孙文何等鲰生,能令我哉!"又供称:"此次手击恩铭致死,皆余个人事,其他革命同志均不与闻。"1907年7月6日晚,由宋芳宾、劳文琦监斩,将徐锡麟押至抚署东辕门外斩首并剖腹剜心,死时年仅35岁。
8月24日,同时被捕的马宗汉,亦在安庆监狱门口被杀害,时年24岁。徐锡麟牺牲后,遗体初浅埋于安庆百花亭旁,不久移葬马山。民国元年(1912年),徐锡麟四弟徐锡骥奉浙江都督之命,来安庆收殓烈士遗骨回原籍,安葬于杭州孤山,并建祠于西湖岳王墓前湖口处。
安庆起义的历史地位
光复会首领之一的徐锡麟所领导的安庆起义,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有以下几点应当肯定:
一、是震惊全国的历史事件。徐锡麟领导的安庆起义,在一个省会城市里,打死了一个满清的巡抚(省级最高官员),占领了军械所,把安庆城闹的翻天覆地,全国各大报刊都有报道。
二、是对辛亥革命成功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仅是武昌首义的成功,而是多次起义的积累才最后取得胜利。安庆起义应该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三、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安庆起义后第二年(1908年),熊成基领导岳王会的成员举行了安庆炮马营起义。这两次起义培养的骨干,由倪映典带领又参加了广州起义和黄花岗之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三位安徽籍的人,宋玉琳就是为徐锡麟陪斩的巡警学堂的学生,石德宽、程良都是新军中参加过炮马营起义的骨干。
另一名陪斩的学生朱蕴山,一生从事革命,经过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多次革命事件,建国后任过人大副委员长。现在安庆还有以徐锡麟名字命名的锡麟街和徐锡麟塑像。
四、徐锡麟的革命事迹和英雄形象,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为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民主,追求幸福生活而奋斗。
但是,由于门户之见和历史偏见,徐锡麟领导的安庆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没有被官方和史学家所重视,没得到应有的历史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孙中山先生虽然也说过:"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在《建国方略》一书中也说过"其时(乙巳)慕义之士,闻风而动,当仁不让,独树一帜以建义者,踵相接也。其最著者,如徐锡麟、熊成基、秋瑾等是也。
"但孙先生一直没有把安庆起义定位于他同盟会所发起的历次起义同等称谓"安庆起义",只说它是徐锡麟刺杀恩铭。对于熊成基领导的炮马营起义,也同样只承认为炮马营起义,而不给它地区名义定位是安庆起义。其实这两次起义从规模从影响比之孙先生同盟的历次起义并不相差。
孙中山没有把光复会和同盟会同等对待,是影响安庆起义历史定位的主要根源。其二,历史学家往往是要听命于政治家的。建国前虽然有徐锡麟的好友、同志为他写过传记,如蔡元培的《徐锡麟墓表》、章炳麟的《徐锡麟传》、陶成章的《徐锡麟传》,这些人在文章里只是介绍了徐锡麟的生平,都没有哪一个为安庆起义给予正确的历史评价。
其三,安庆的两次起义,除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是光复会的成员外,其余大多数骨干和成员都是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成员。
因为陈独秀是国共两党都不认可的人物,一直受到陈独秀的株连,得不到重视。这些人在民国时期,又都是反蒋亲共的,所以在历史上一直得不到好评。
其四,毛泽东主席把辛亥革命定为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这样安庆起义也只能是同样的定位。徐锡麟当然只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家。在建国初期,天安门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还写了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近百年以来的话,把近百年以来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当作人民英雄。
但是随着阶级斗争为纲的步步深入,特别是到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兴无灭资的口号指导下,这些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就算不了什么革命了。
资产阶级的革命家的厄运也随之到来。《随笔》2007年第三期"从西湖迁墓、毁墓的风波谈起"文章中道出了毛泽东对西湖边所葬的古人坟墓不满,浙江地方当局就把秋瑾、陶成章、徐锡麟、苏曼珠等人的墓统统迁走。
文化大革命中安庆的锡麟街也改为红卫路了。在安庆北郊的南庄岭以张汇滔为首的五烈士墓和西门外的吴越等九烈士墓也被毁坏。更有甚者,湖州人竟把陈其美的墓挖开,在尸骨上浇汽油而焚烧。这一代人的历史地位可想而知落到了什么样的地位了。
千古是非,人间常议。"翻手为云覆手雨"的时代已过去。现在政治清明,国运昌盛。希望对待历史人物允许研究,允许有不同意见,千万不要再搞焚尸掘墓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