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的评价 钱玄同简介 如何评价钱玄同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又号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前夕改名玄同。汉族,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1887年9月12日(农历清光绪十三年丁亥月十二日)出生,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20世纪初在日本留学。三十年代还为《世界日报》副刊《世界语之光》题写刊名。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
如何评价钱玄同
"五四"期间,钱玄同率先明确抨击"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并与刘半农合作"双簧信",给旧文学阵营以沉重的打击。钱玄同主张常涉两个极端,十分话常说到十二分。但这种"偏谬精神"往往包含着合理的内核,其核心是反封建精神。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坚兵难摧敌垒。
钱玄同逝世后,当时的进步刊物《文献》发表《悼钱玄同先生》一文,给予高度评价:壮年以斗士领导青年,中年以学者努力学术,晚年以义士保持名节,钱先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民族的一位完人;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是现代转变期的代表人物。
杨树达:治许舍义,训以逃难。
黎锦熙:钱先生在思想上勇于冲破旧礼教的揭绊,而行为上则严于律己,看似矛盾,实则是言行高尚的统一。可真算得一个"完人"。"他一生安身立命之处,还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之‘功利主义’,墨家的人生观。"
周恩来:没有钱玄同等前辈锲而不舍的追求,也许我们今天还无缘享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之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