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有几个人 周航:100人里 常常只有1人卓越

2018-10-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分享的话题是:如果我再创业,我会怎么做?一."痛"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年的状态.这一年中,朋友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周航你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打算,下一步准备做什么?这些问题问得我倍感压力.但终于,我又迎来了一个非常值得珍惜的状态.我可以好好放松一下,怎么放松呢?我发现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把自己今年的状态列为三点:第一,自我充电.我可以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过去想做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做的事情.第二,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和思考.不仅向过去的创业经历学习,还对未来的探索

今天分享的话题是:如果我再创业,我会怎么做?

一、“痛”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年的状态。这一年中,朋友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周航你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打算,下一步准备做什么?这些问题问得我倍感压力。

但终于,我又迎来了一个非常值得珍惜的状态。我可以好好放松一下,怎么放松呢?我发现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我把自己今年的状态列为三点:

第一,自我充电。我可以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过去想做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做的事情。

第二,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和思考。不仅向过去的创业经历学习,还对未来的探索花了非常多的精力。

第三,我在想,如果我再干一件事,我应该干什么?

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成败。我不是很想提这个字眼,但是我特别想说:只有你足够痛的时候,新的光亮才可能照进来。所以,痛可能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当你感觉你有足够痛的时候,你可能有了新的开始了。所以恭喜你,有新的光亮可能照到你了。这是我今年心态上最大的感受。

就是因为在易到的创业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正是经历了太多,这种痛在自己内心中反复咀嚼,才让我开始把眼光真正从“外”收回到了“内”。从向外看世界回到了向内看自己。

看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自己的认知应该有一些什么变化?自己的内心应该有什么变化?自己应该有一些什么变化?我觉得只有足够痛的时候才会有这种心态,才会有这种开始。

二、创业要慢一点、小一点、少一点

第一,要慢,伟大的公司需要慢慢打磨。

我在顺为帮忙做一些投资,也见了很多公司,一年下来我可能会见到180个公司,自己也有一颗非常躁动的心。我想,如果我再创业,会和上一次创业有什么不同?

做大、做多、快做,在创业界几乎没有人去质疑这样的价值观,认为这就是我们创业应该有的状态。但是我恰恰有一些不同的思考。

湖畔大学说要做300年的大学,我最开始不太理解这句话什么意思,我认为只不过是表一个决心,哈佛存在五六百年了,湖畔大学怎么也要做300年的大学。其实它对应是另外一种情况,就像前几年有这样的口号:“十年内成为世界十大商学院”。这是两种不同的语境。

去年,有一次我和阿里当时的参谋长、我多年的老师有过一次对话,我说我想休息一两年。他说好,你其实可以休息六年,八年的。我说为什么要这么长,他说以后人都可以活120岁了。

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有一个巨大的放松。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把所有的事情想得足够长远的时候,其实你做事情的从容程度就会完全不一样了。我问创业者你这个事情想做多久,有的说三年,也有的说是终身的事业。

其实我主要是想关心他们对这个事情做了多久的打算,因为我认为不管是在一个多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公司都需要是慢慢打磨,只有当你把一个事情想得足够长远的时候,你才会做好每一件当下的事情,否则你就会很迷惑。如果三年内你必须做成一个独角兽,你的行为是什么,你的选择会是什么,你可以自己去体会和品味一下。

第二,要做小,创业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难道我们创业不应该创大事吗,一个小事怎么值得去创呢?

可是,什么是大事呢?最近我经常听到一些套词,基本就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在做投资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创业公司,都是要解决某一个领域的非常宏大的问题。

但是我后来走访了很多公司,特别是我们投资的一些公司,他们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他们在一个巨大领域中非常好,但是始终都找不到一个足够小的切口或者针眼扎进去,并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导致创业时,很长时间都是围着锅边转,无从下口。

所以相对一个宏大的格局而言,我建议可以从大处着眼,但是一定要从小处着手,从最小的一件事情开始做。可能你的小事和别人的小事不一样,但你是从大处着眼开始去做这件小事的。

第三,少做,全力以赴做一件事情。

我们往往很容易把一个事情想得比较复杂,我们往往认为这个事情要足够牛,足够复杂,足够创新。许多创业公司开始设计的模式都非常复杂,但是我们看得并不太懂。

我就在想,应该尽可能把事情干少,而不是干多。大多数创业公司的状态,一定是人少、钱少、资源少,不管后来多么伟大,最开始创业的时候都是如此。所以不用有任何抱怨找不着钱,没有人愿意跟你干,谁也不搭理你,其实这就是创业的常态,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因为你已经“三少”了,你还想干很多事情,那么你在每一件事情就只能放一点点的力气。怎么可能做得好呢?虽然可能有很多诱惑、很多思考,但这个时候应该勇敢地把你想干的事情一个一个从你的清单上划掉,然后去选择一件事情。

说得绝对一点,一个创业公司在一个时期几乎只有一件关键任务,你全力以赴做那一件事情,才有可能做得好。

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我去做事情,我可能会从传统的“大、多、快”,变成主动去选择“做小,做少,做慢”。

三、追求每个细节的卓越

当你做到了“小”、“少”、“慢”,就可以更加去追求每个细节的卓越,这什么意思呢?

我觉得过去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因为做的事情太多,对应的资源又不够,或者思考也不够,可能我们每个事情本身的过程、结果,其实都不够卓越。

你可能会问,怎么不卓越?我挺好的,用户评分也挺高,反馈也挺好,我比同行业都好。那么我会说,你可能是优秀,但是我在这里谈的是卓越。

我们从优秀变成卓越,其实这里是有一道巨大鸿沟。

如果有100个人,可能有40人做及格,30人做良好,9个人做优秀,但几乎只有一个人或者更少的人,可以做到卓越。

当你一旦把每一件事情做到卓越的时候,你得到的“势”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从所在的细分领域所得到的支持、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然,其实追求卓越是一件非常艰苦的过程。

四、做真正正确的事

我在这里讲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刚从硅谷回来,我说感觉怎么样,他说:“挺好的,我看到这些大公司他们6点钟就下班了,太懒了,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够超过它们。”但我恰恰从这个过程中有了另外一个视角。

他们如此不勤奋还日进斗金,毫不费力,说明他们干了正确的事情。反观我们中国创业者,最多的关键词就是,“狼性”、“血拼”、“互相战斗”。中国的创业模式主要是战斗模式,但是我们大多数公司其实结果也并不是太好。

这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和正确的事情相比,可能勤奋毫不重要,也就是说勤奋不是你成功必要的前提。

当然我不是说你不该勤奋。网络上有句话,“要练武功,必先自宫。即使自宫,未必成功”,也就是说勤奋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相比可能去做真正正确的事情是更重要的。

什么是真正正确的事情呢?这个是高深无比的问题,在我看来,如果我要去做,我希望这个正确的事情是那些足够创新,创新到可以毫不费力而获得巨大成功的事情。但是这个话说起来又是很招人恨。

五、不怕小,就怕慢

可能大家会说,你刚才说主动选择做慢,这不是自相矛盾?

对,那是创业的准备,你要为足够长久的事情去做准备。现在我想谈的是结果,一个创业公司在创业过程中不怕起点低,关键是怕成长速度慢。我希望大家意识到,如果结果慢,公司一定有问题,或者是做的过程有问题。

你一定需要调整,至于怎么调整,每一个个案都不一样。这个时候你不要总是试图给自己“结果的慢”去找一个理由。我经常听到有声音说:“我们这个事情太宏大了,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因此你要等到好的东西慢慢发生。”还有各种理由,总体来说总觉得自己做得是对的。

我坚信,结果已经告诉你“慢”是“不良状态”,你就需要调整。我们创业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是在不断证明自己是错的一个过程。

最后我想说如果我再创业,我一定要去做一个真正平凡的创业者,什么意思呢?

这是一种心态。尤其是像我们多次创业的人,很多人对你都很有期待,这句话给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许我下一次创业并不是那么好。

所以我可能更努力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和普通创业者一样从零开始,做一个真正平凡的创业者,而不是说告诉自己,你是一个自带光环的创业者。

创业邦成立于2007年,是全维度创业者服务平台。公司及相关 基金先后获得IDG、DCM、红杉、北极光、赛富、腾讯投资、 启赋等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投资,为创业者提供跨平台媒体、 会展、培训、孵化空间、天使基金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