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 紫阳真人张伯端生平考
北宋丹经《悟真篇》深受后世修道之人追捧,他们注经授徒,结友聚派。至南宋后期,《悟真篇》丹法势如燎原之火,蔚为壮观。《悟真篇》在修炼者心目中的地位,可与《参同契》并驾齐驱的崇高地位;《悟真篇》的作者张伯端也被尊为祖师。
《悟真篇》前有《自序》,《后序》也是张伯端亲笔。欲知张伯端生平,《自序》和《后序》最为可靠,可惜过于简略,留下许多空白。从这两篇序我们仅知,张伯端字平叔,又名用成,天台人(今浙江天台山一带)。他博学多才,自幼涉猎三教经书及各种学问。他阅尽丹经,遍访秘诀。熙宁二年(1069年)随龙图陆公入成都,遇异人将秘诀传授给他。熙宁乙卯(1075 年)撰《悟真篇》,元丰改元(1078年)发誓不再讲授《悟真篇》。
后人尊张伯端为悟真仙翁、紫阳真人等。《三洞群仙录》(1154年)、南宋数家《悟真篇注》的序跋和注文、元代《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署名张伯端撰的《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清代《临海县志》《浙江通志》《续文献通考》等收录了张伯端的传记和事迹。空白填补了不少,但多传会发挥之辞,且互相抵牾之处甚多。
有两个问题很重要,特别需要探讨。第一个问题是张伯端的生卒年。
翁葆光《悟真直指详说》称张伯端于元丰五年(1082年)尸解,阅世96岁。依此推算,张伯端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张用成传》称张伯端住世99岁。依此说和公元1082年尸解之说推算,张伯端生于雍熙元年(984年)。上述两说和两种生年的推算,许多人都没有怀疑过。
柳存仁先生打了个大问号。其主要考辩可归纳为三点:第一,陆思诚《悟真篇记》说龙图公陆薨于成都后,张伯端失去依托,只好转徙秦陇。过了许久,到河东投靠了马默。若张伯端卒于公元1082年,他要到80多岁才随龙图公入蜀,事马默则90多岁了。
如此高龄仍被任用,已是可疑。据《宋史·马默传》,马默在河东任转运使大约是公元1086年以后的事。若张伯端已于公元1082年作古,怎么能在公元1086年以后事马默?
第二,翁葆光《悟真篇注疏序》说陈达灵之祖与张伯端同学。现存陈达灵为翁葆光《注》所作的序撰于公元1174年。如果张伯端生于公元987或公元984年,则意味着他出生近二百年后陈达灵作序,以此推算他和陈达灵之祖不可能是同辈人,不可能同窗共读。
第三,《张真人本末》说张伯端于政和中(1111年—1117年)谒黄冕仲。若张伯端卒于公元1082年,死后谒黄冕仲也是不可能的事。柳存仁先生怀疑卒于公元1082年的传统说法有误。他推测张伯端约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左右,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左右。以上见柳存仁《张伯端与悟真篇》。
柳存仁先生的推测合乎情理。我曾对其推测稍加调整,将张伯端的生年向前提25~30年,卒年再向前提10~15年。取其两端,则推测张伯端生于庆历六年(1046年),卒于绍兴十五年(1145年),活到了南宋初。
依此检验两篇序言、《悟真篇记》和《张真人本末》等记载,会得出张伯端入成都遇异人时23岁,29岁撰写《悟真篇》,32岁发誓再不传人,40岁以后事马默,66岁以后谒黄冕仲等年龄,似乎更有可能。第二个问题是张伯端有没有亲自创建派别。
张伯端在《后序》中说师父曾告诫他传法要慎重,只可传授给为他解缰脱锁者,其他人皆不可。张伯端解除名籍心切,遂撰写《悟真篇》向人传授。有很多人向他求教,但这些学生在他三遭祸患时都不能保护他。这时他才记起师父的告诫,发誓不再讲解《悟真篇》。
可以想见公元1078年他大约32岁时没有创立传授和实修的团体。据说公元1078年后他传马默、石泰、刘广益等人。是否有其事,难以说清。但可以断定:一则《悟真篇》的传授没有中断;二则由于早期都是私下秘传,修炼者不多,故影响很小。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上曰:"张子野人身披百纳,自成都归于故山……从淤之士,丛然而至"。 以《悟真篇记》验证可知这段话有问题,张伯端即使归故乡,也不是自成都归。另外,在故乡收徒之事,别无记载,也没有留下这些弟子的姓名、著作或事迹,此事难以确认。
北京白云观存有一部手抄本《诸真宗派总簿》,抄写人系白云观道士梁至祥,抄于公元1926年。《总簿》没有说明抄自何处。该《总簿》记载明清时期道教86派的取名排辈用字。
第79派为紫阳派。其曰:"张紫阳真人于雍熙年(1174年—1190年)间,在台州府天台县崇道观留传"。张伯端没有活到宋孝宗雍熙年间。从时间上讲,回乡之事并无可能。
结论是张伯端真人虽然弟子众多,他在生前没有亲自建立学派或教派,而他所留丹经《悟真篇》则是在他之后,逐步被修道之士重视,成为道教内丹学的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