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学说 中国诸子百家有哪些?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最辉煌的高峰,其标志就是诸子百家的争鸣。所谓的诸子百家都有哪些家呢?
在战国末期已经开始有人对诸子百家进行总结了。《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等文献都提出了自己的总结。不过,由于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还太近,他们的总结未必能够十分全面。
到了汉代,人们得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内来总结先秦学术。在汉武帝前后,先后有两部重要的文献,一个是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要略篇》,一个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写的《论六家要旨》。尤其是后者,收在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影响比较大。
在《论六家要旨》中,司马谈将先秦学术归纳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对每一家的长处和短处也进行了总结,比如说道儒家:“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但司马谈最欣赏的还是道德家,也就是道家,称赞道家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到了西汉后期,汉成帝时期任命著名学者刘向和刘向之子刘歆整理皇家藏书。在整理藏书的过程中,刘歆对皇家藏书进行了分类,将图书分为六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其中,在诸子的分类中,刘歆将先秦诸子归纳为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刘歆的这个划分影响最大,后世对先秦诸子的总结一般都以刘歆的划分为基础。到了唐朝初年,魏征领衔主编的《隋书·经籍志》中,将先秦诸子划分为十四类: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天文家、历数家、五行家、医方家。
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将诸子也划分为十四家: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大家要知道,所谓的百家,有很多是后人的总结,在当时并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学派。比如,惠施和公孙龙子,他们都讨论一些逻辑学的概念性问题,于是后人把他们都归到名家之中,其实他们两个,学术观点不一样,学术传承不一样。再比如,苏秦、张仪被看成是纵横家的典型。其实,他们一些人主张合纵,一些人主张连横。所谓阴阳家也是如此,人们把讨论阴阳问题的学者都归到阴阳家,其实在先秦并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学术派别叫阴阳家。
儒家和墨家则是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学术派别。他们也是先秦时期影响最大的。不过,在儒家和墨家之内,也是纷争不断。比如在战国时期儒家就分出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大家所熟知的孟子和荀子就不属于一类,荀子还专门写文章批孟子。而墨家则是分成了三家: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
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篇幅不大,读起来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