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简介及后代 【家风家训】吉鸿昌:家训传后人 做官不发财

2018-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外祖父牺牲前留给家人一只碗,碗上刻着'做官不发财'的家训,这也是他留给后人传承的精神和信仰!"英雄烈士吉鸿昌的外孙女郑吉安提起外祖父,除了从小听母亲讲起的抗战故事以外,对这只刻着家训的碗记忆尤为深刻.吉鸿昌简介及后代 [家风家训]吉鸿昌:家训传后人 做官不发财吉鸿昌家训瓷碗天津是英雄吉鸿昌的第二故乡,他原名吉恒立,河南省扶沟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率同盟军,连续攻克日伪军主力盘踞的康保.宝昌.沽源等地.据和平区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孙健介绍,在战场上,吉鸿昌骁勇善战,在收复察哈尔

“外祖父牺牲前留给家人一只碗,碗上刻着‘做官不发财’的家训,这也是他留给后人传承的精神和信仰!”英雄烈士吉鸿昌的外孙女郑吉安提起外祖父,除了从小听母亲讲起的抗战故事以外,对这只刻着家训的碗记忆尤为深刻。

吉鸿昌简介及后代 【家风家训】吉鸿昌:家训传后人 做官不发财

吉鸿昌家训瓷碗

天津是英雄吉鸿昌的第二故乡,他原名吉恒立,河南省扶沟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率同盟军,连续攻克日伪军主力盘踞的康保、宝昌、沽源等地。据和平区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孙健介绍,在战场上,吉鸿昌骁勇善战,在收复察哈尔军事重镇多伦的战斗中,吉鸿昌身先士卒,率敢死队勇猛向前,终于收复沦陷72天的军事重镇多伦,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

吉鸿昌简介及后代 【家风家训】吉鸿昌:家训传后人 做官不发财

吉鸿昌担任营长之后,一次回家看望父亲,父亲得知他在军队做官后,提出了唯一一点希望,便是后来的家训——做官不发财。吉鸿昌为了铭记家训,将其刻在吃饭的碗上留给自己的家人,后来在他所带领的军队里,饭碗也刻上了同样的字。

吉鸿昌简介及后代 【家风家训】吉鸿昌:家训传后人 做官不发财

吉鸿昌烈士为革命奉献了一切。他在天津居住的位于和平区花园路上一座三层英式小洋楼,也被贡献出来作为党在津开展抗日活动的秘密据点。为了进行党的活动,吉鸿昌还专门对住宅结构进行了改造,每层都设小间密室,以应付紧急情况。提起当时的“家”,吉鸿昌的女儿吉瑞芝说:“那时经常会有抗日爱国人士在家里聚集,家中的三楼也成了专为地下党印刷党内文件和抗日刊物《民族战旗》的秘密印刷室。”

据吉瑞芝回忆,抗日时期父亲对母亲说革命活动急需经费,母亲将仅有的一万元存款单拿给了父亲。“为了咱们的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不当亡国奴,是该我们为国家做出奉献的时候了!”这是在女儿记忆中吉鸿昌说的最后一句话。

吉鸿昌像

郑吉安告诉记者,为了将外祖父的精神继续传承,母亲吉瑞芝经常说:“无论在什么岗位,首先不要去争个人利益,应该以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为重!”母亲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做出了表率,她曾在多所大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讲说,面对学校提供的劳务费、课时费,始终坚持分文不取。

在吉鸿昌牺牲75周年时,吉鸿昌的后人们出版了2本关于外祖父英雄事迹的书籍。当时,出版社要支付稿费,而吉瑞芝和子女一致表示不要稿费,并提议将稿费买成图书,免费赠送给大中小学,为爱国主义教育再出一分力。

郑吉安的女儿史如静,从小在严格的家风熏陶下成长,最后毅然选择了响应国家号召去西部支教,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将英雄精神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