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电影智取华山 【缅怀周总理】《智取华山》背后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过来的人,大都会记得当年轰动全国的一部电影——《智取华山》。它是新中国早期红色革命战争经典故事片。讲述了解放军为了打击国民党盘距在华山上的残部,由7名侦察员和一名带路人上山侦察,巧妙地与部队配合最终打败了敌人占领华山的故事。
和别的故事片不同,这部电影讲的是一段真事儿:1949年,解放军发动解放大西北的强大攻势。胡宗南军队向南逃窜,其部旅长方子乔带一部分残兵败将逃上华山,企图利用华山天险负隅顽抗。解放军某团侦察参谋刘明基率领侦察人员,在当地药农常生林的向导下,打破了民间“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从后山小路登上北峰,占领了制高点千尺幢。
方子乔组织人马疯狂反扑,正在危急时刻,回去送信的常生林领着大部队赶到。小分队汇合大部队强攻西峰,方化扮演的敌旅长方子乔走投无路,最后在西峰顶束手就擒。
电影里,“刘明基”当然就是侦察英雄刘吉尧的化身;“常生林”本名王银生,而那个“方子乔”,实际上就是国民党陕西第八区专员、保六旅的旅长韩子佩。
华山北峰“八勇士智取华山纪念亭”
为纪念侦察分队依靠群众、智取华山的战斗功绩,北峰建有“八勇士智取华山纪念亭”,2009年6月,为纪念解放华山60周年,在华山景区瓦庙沟修建“智取华山八勇士雕塑“。
智取华山八勇士雕塑
1953年1月,电影《智取华山》问世。其实《智取华山》本名为《奇取华山》。
当影片在中南海礼堂放映后,经周恩来总理提议,将原片名中的“奇”字改为“智”字,更为体现解放军英勇神武、机智勇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征得毛主席同意后,遂定片名为《智取华山》。
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直到上世纪90年代黄甫峪的“智取华山路”凿通之后,华山才有了第二条登山道。“智取华山路”,全程长2公里,共有3999级台阶,直达北峰。智取华山路的建成结束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历史,也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和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原来现在的智取华山路取名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着如此的渊源。
今天(1月8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总理——周恩来同志逝世43周年纪念日。他日理万机,“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如电火行空”。他把人民放在心里,把个人置之度外。他告诫晚辈,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以谋私利。他身后没有子女和财产,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43年前的今天,周恩来总理逝世。音容犹在,丰碑永存!
深切的缅怀,永远的思念。
怀念周总理,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革命领袖!
智取华山
1949年6月,西北野战军解放了西安,当华阴县城解放时,伪保六旅旅长韩子佩,带一个警卫营和旅直属队300余人逃到了华山上,企图依靠华山天险继续同胡宗南联系等待时机,卷土重来。6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荔军分区路东纵队侦察参谋刘吉尧和六名侦察兵前往华山侦察道路。
在当地向导王银生的带领下,刘吉尧星夜带领杨建东、路德才、孟俊甫、杨党成、崔朝山、张自发等8勇士,到达猩猩沟尽头。数百丈危崖耸立在面前,王银生指着一个十丈高的黑洞说:“这是天井,我们就要从这里上去。
”说着就把背着的大绳套在腰间,借着两腿叉开的撑力,徐徐向上。10分钟后,洞里放下来一根绳头,7位侦察员依次被吊上天井。经过一段险坡后,前面又是一个高约15米的陡立石壑。
王银生施展他在山里采药、打柴的本领,借着一条石缝登上去,把绳子拴在一个木桩上,将其他同志吊上来。又向北行约1里便是“老虎口”,这是悬在绝壁上的一个崖歙,崖歙的上面伸出一个飞岩,下面是倾斜的滑坡,坡下便是一眼望不到底的万丈深渊。
这时候只要双腿发软,就会滑下去,尸骨无存。战士们只能借着腰肢和肩膀的上下撑力,好像一个木楔子似的慢慢通过。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又下滑辗转500多米,才到达北峰脚下。
他们的任务是侦察道路,任务完成后应当返回。但当时他们面临两个难题:这里距离敌人太近,上山不易,下山更难;黑夜下山,稍有不慎就会暴露目标。通过侦察发现,敌人的哨兵已经进入梦乡。凌晨1时,住在北峰的敌人熄灯入睡了。这时,偷袭敌人的设想在刘吉尧脑海中油然而生。他的意见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刘吉尧当即宣布了战斗方案。
他们只有8个人,而山上的敌人有300人。
但敌人以为只要守住“千尺幢”就万无一失,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侦察员已经到了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北峰敌军驻地“云台宫”。刘吉尧奋力踢开庙门,连向庙内打了5枪,高喊“缴枪不杀!一排上冲,三排攻打苍龙岭。”敌军晕头转向,乱成一团。一名敌匪企图向外扔手榴弹进行顽抗,还未来得及拉火,便被侦察员路德才一枪击毙,其余的敌人立刻乖乖缴枪投降。战斗只有30分钟,北峰被8位勇士占领。
随后在我军强大的压力下,韩子佩向解放军递交了投降书,与解放军在西峰翠云宫谈判。随后韩子佩牵着一头小毛驴,被我军送到大荔,至此华山全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