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和秦琼哪个厉害 秦琼卖马几版本:单雄信从阔绰好人变"吝啬鬼"
山东历城县出了一位英雄,姓秦名琼字叔宝。他原是三江人氏,祖父秦旭乃南陈太宰,父亲秦彝做过总镇。隋文帝杨坚伐陈,秦彝阵亡,其妻宁氏这才带着七岁的秦琼来到山东娘家落户。
秦琼十八岁,练得一身好武艺,祖传一对瓦面金装锏,无人抵挡。但因家贫,只得到衙门当差。他为人正直,专打抱不平,爱交朋友;因此名声传扬,都说他是一个好汉。
秦琼不敢回答,打马疾走。李渊紧追不放,一定请他留名。秦琼无奈,只得回头说:“我叫秦琼。”摆手请他回去。(李渊只听得个“琼五爷”)
过了两天,王老好又说肉铺欠账太多了,只给秦琼炒了一盘素芹菜,拿来一小壶酒,秦琼也不在意,只是心里着急。
秦琼让王老好先回店去,他和金三顺大道向西走去。他问金三,要到哪里去会买主。金三说,要到二贤庄去找单雄信二员外。秦琼一听,不由想起一桩事来……
金三马黄骠马牵到廊下,对单雄信说,此马乃是一位落难人所卖,为了需钱回乡。单雄信一见确是好马,就答应给二百五十两银子,并要请卖马人一见。
《说唐》比不得《三国》、《水浒》,它从来只是个玩意儿。它文字粗糙,所有的人,表情都只有两种:“大喜”或“大怒”,只有罗成曾经有一次“微微一笑”。奇怪的是,用笔这么粗的一部书,它塑造的人物居然个个成功,个个可爱,流传广远,深入民间。
如莲居士写的《说唐》,有些地方它像《三国》,有些地方它像《水浒》,可是仍然有自己的样子,它是《说唐》。秦琼像宋江么?伍云召像赵云么?宇文成都是不是相当于吕布?是都有点儿,但又变了,他们自己的形象都立起来了,并且颇得人缘。
连张爱玲都说“我喜欢隋末唐初时候,那是个兴兴轰轰橙红色的年代”。《说岳全传》里有一段有意思的情节,牛皋,在他还是个愣头青的时候,有一天在东京的大街上闲逛,糊里糊涂跟着两个不认识的年轻人走进大相国寺的书场听书,里头正开讲“锁五龙”:“秦王李世民在枷锁山赴五龙会,内有一员大将,天下数他是第七条好汉,姓罗名成……”很有趣,连岳飞他们都听这个。
隋唐的这一段故事的确很适合进书场,它热闹、传奇、跟人亲近,同时不承载太深重的现实悲哀。
对于这个题材,连环画是一种完美的形式,我想象中的人,由不同的画家帮忙捏塑。它适逢其时,恰好把幼年的我占领。
这卖马的是谁
中国曲艺版的连环画《兴唐传》全套34册,有12册都是付伯星、来汶阳的手笔。这两个名字屡屡跟《兴唐传》一块儿出现,以至于在我的臆想中,他们也是两个顶盔贯甲的人,造型瘦长,像他们画的武将,也像他俩名字的汉字形态。他俩创作的隋唐人物成了班底,统领着全套画书的风格。开篇第一册《秦琼卖马》,就归他俩挑大梁。
秦琼出场了,抱拳打拱———戏曲舞台上的标准亮相姿态。秦琼是少年老成的人,他18岁进衙门当差,其间押解犯人到山西,大概也就20来岁年纪,但看他住店受气,穷途卖马,与单雄信等人交接的种种,都表现出得体成熟。说书的人把自己积攒了半生的阅历和世故都给了秦琼。画画的人也是,画中的秦琼线条利落,举止自如而有节,是个有斟酌的人。
秦琼在潞州盘桓一月,到不得已卖马的时候,已是深秋天了。马市上没有人要,他跟着个识货老儿去寻买主。他戴顶小帽,短打外罩件青布大氅———脱胎于京剧《卖马》的服饰,经修改成为线描版。识货的老儿倒也仙风道骨,帮着牵的那黄骠马,饿得垂头落颈,肚细毛长。
秦琼问到哪里去会买主,老儿说到二贤庄去找单二员外。一语点醒秦琼,潞州有这个慕名朋友,可是困顿已久,褴褛无颜相见,只能说自己是个卖马的了。此时,金风送暑,树叶飘黄,秦琼走在道旁的大树底下,边上茶坊酒肆的买卖人,闲散地忙着。他们没注意秦琼这一刻的踌躇。
有人说付、来二位的作品形象雷同,把他们画的《岳传》拿来跟《兴唐》比较,会把岳飞当作穿上盔甲的秦琼。模糊一想,穿了盔甲的秦琼,确实会有点像岳飞,他俩都是沉着老成,一样的长脸型,颌下三绺长髯。可仔细想,岳飞应该更凝重,“还我河山”的气概在他胸怀;秦琼则多些江湖气,做派虽漂亮为人称道,却停留在某个不脱草莽的层次上。
也许,让一位画家同时画甲胄在身的岳飞与秦琼,是考他功力的一道好题:看他笔中流泻的线能框出多少精神内容。
买马的不同版本
卖马这一段,由不同的作者处理,怎么“卖”都一样,怎么“买”却各有不同。
声震绿林的单雄信在《兴唐传》里确是豪爽仗义。他一见马是好马,就答应给二百五十两银子,并请卖马人相见说话。他听说秦琼是秦叔宝的朋友,便说:“既是秦二哥的朋友,我送你盘费,原马请牵回去。”评书《兴唐传》有着浓郁的老北京特色,世故练达,人情最厚。现放着单雄信这么个理想载体,当然要把规矩方圆撑个满满:看,做人就该是这样做。
川版《说唐》就冷淡多了。单雄信看过马,问要多少价钱,秦琼说要五十两。单雄信说这马讨五十两不多,只是膘跌太重,不加细料喂养就是废物了,咱与你三十两。说完就转身过桥去了,秦琼只得跟过,说凭员外赐多少罢了。假如秦琼襟怀稍窄,此时就有一道阴影射向以后的交往。
我的处世风格,是不是微妙地被我喜欢的书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去喜欢《兴唐传》,去感受古道热肠的暖意?我偏偏喜欢《说唐》,明明对他人不存指望,内心却又自伤落寞,何苦呢?
还有一本书,《隋史遗文》,里面另有一番世故:秦单二人进了庄,雄信叫手下人牵马到槽头去,上些细料来回话。不多时,手下向主人耳边低声回复:“这马狠得紧,把老爷胭脂马的耳朵都咬坏了。吃下一斗蒸熟绿豆,还在槽里面抢水草吃,不曾住口。”雄信暗喜道:“朋友,我们手下人说,马不吃细料的了。只是我说出与你三十两银子,不好失信。”嗬,这个单雄信比前一个单雄信更加变本加厉,连欺带骗,可是却诡黠可喜,是另一种饱满。
(据蔡小容《小麦的小人书》)
关于秦琼们的小人书
《隋唐演义》是连环画的热门题材,上世纪50年代新美术出版社(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故事中的片段出版了几个单册。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曲艺出版社历时四年多出版完成《兴唐传》套书。该书篇幅宏大,共计34册4284图,是最完整的版本。主要创作人员有付伯星、来汶阳、王重义、季津业等。该书线描技法出色,封面尤其惹人喜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传统连环画的一面旗帜。
除了《兴唐传》外,当时还有好几家出版社出版了类似的题材:如闽版《说唐前传》10分册、湘版《说唐》6分册、川版《说唐》22分册等,但在总体规模上都没有曲艺版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