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的学生 黄侃为学生开列的国学书目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35年月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
黄侃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与章太炎并称为“章黄学派”,具有极大的影响。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
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著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
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
黄侃论读书曰:“读书人当以四海为量,以千载为心。”又云:“读天下书,至死不能遍,择其要而已矣。”“读书贵专不贵博,未毕一书,不阅他书。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须有相当成就;否则,性懦者流为颓废,强梁者化为妄诞。用功之法,每人至少应圈点书籍五部。”
黄侃为学生开列的国学书目是:
《十三经》 《大戴礼记》 《国语》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通典》 《庄子》 《荀子》 《文选》 《文心雕龙》 《说文解字》 《广韵》 黄席群和闵孝吉1934年笔记的《量守录讲学二记》中记载黄侃:
《十三经注疏》、《大戴礼记》、《荀子》、《庄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文选》、《文心雕龙》、《说文》、《广韵》。以上诸书,须皆三十岁以前读毕,收获如盗寇之将至;然持之有恒,七八年间亦可卒业。 黄侃又论读经次序云:
读经次第应先《诗》疏,次《礼记》疏。读《诗》疏,一可以得名物训诂,二可通文法(较读近人《马氏文通》高百倍矣)。《礼》疏以后,泛览《左传》、《尚书》、《周礼》、《仪礼》诸疏,而《谷》、《公》二疏为最要,《易》疏则高头讲章而已。陆德明《经典释文》宜时时翻阅,注疏之妙,在不放过经文一字。
黄侃的弟子徐复《师门忆语》云:
先生讲课,时时称引余杭章大炎先生之说,以为后学矩范。章先生指示青年必读二十一书,先生以为尚有未备,增益为二十五书。二十五书是:经学十五书,为《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为《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为《庄子》、《荀子》;集部二书,为《文选》、 《文心雕龙》;还有小学二书,为《说文》、《广韵》。
以上青年必读书二十五种,包括四部中最重要的典籍,可以囊括一切,也是治各门学问的根抵。当时社会上盛行梁任公、胡适之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先生认为泛滥不切实际,没有揭示出系典,故提出二十五书以纠正此偏向。
(程千帆,唐文编 《量守庐学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5年08月版,149-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