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作品欣赏 名家经典:潘天寿书画作品欣赏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现代画家、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擅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词、篆刻。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
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布局奇险,用笔劲挺洗练,境界雄奇壮阔。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红荷》
潘天寿平生爱荷,喜画荷花,重在表达荷花的高尚品德。此画格局造险而破险,用一片泼墨荷叶横贯画面下方,用笔浓重豪放,以富有金石味的花梗托起一朵映日红荷。画面中,红与黑的对比,突出了主题的圣洁、高尚。色彩单纯而不单调,气势雄阔又不失荷花的柔娜之美。
茨菰、苇草的穿插平衡了画面的粗细线条与色块的强烈对比,增添了荷塘的盎然生机。细究其中,满幅画作皆是大大小小的三角结构,无论是留白、还是黑实之处,都形成了富有节奏感的组合,甚至连荷花瓣亦是由不同的三角结构组成。
《山斋晤谈》
《山斋晤谈》画中竹篱围起一处院落,屋舍门窗洞开,两位高士对坐在屋内品茗晤谈,桌案的另一端,参差堆叠着一摞书籍。院中置石几矮凳,一条鹅卵小径通往门外,蓬门内侧的石案上,摆放着一盆兰草,可见主人的雅兴。院前一株参天的松树,从左下的坡石处延伸至右侧顶端,凸显出画家一味奇崛的构图风格,而其旁直立的秀枝,与左侧的题款、岩石,则平衡了松树的倾斜之势,使画面充满张力又极具稳定感。
篱笆院外,芭蕉、竹篁正茂郁蓬勃的生长,构建出一方野逸幽谧的世外桃源。
《欲雪》
《欲雪》采取了潘天寿一贯的对比式构图,巨大的岩石,岩石顶端栖息着五只禽鸟。岩石外形奇特,尽显突兀、危重之感;四只禽鸟在略显倾斜的岩石表面或聚或散,或驻足,或凝视,其皆以重墨画出,与岩石形成对比,且压住画面,不使其空荡失势;岩石中杂生野竹数枝,野草数丛,纷乱的姿态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和空间感。
《墨牛图》
《墨牛图》题古风一首,描述“昨夜官军来白屋,驱牛驾车吃牛肉”的战乱时代,“尚有犊”奔跑亡命的场景,画家出于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控诉官军的残暴行径。作品线条荒率遒劲,似断非断,似曲非曲,或粗或细,如锥画沙,如虫蛀木,特具一种凝重古厚的意韵。
墨分五彩,浅淡渗透掩映,运用手掌涂抹的墨块,使描绘的对象形象生动,遵循一般造型和表现规律及技法创造出相对奇异独特的视觉形象来,偶然得之的,毛笔所达不到的效果,自然和和谐统一产生的美感,代表了潘天寿中年指画的杰出成就。
《鹰石图》
《鹰石图》是画家反复入画的题材,画来得心应手,一气呵成。此幅尺幅硕大,苍古厚重,以两块奇峻方整的巨石结构起整个画面,巨石之间互相渗透着苔草杂花,形成迷人的点线组织;巨石上方安置了一只冷峻的秃鸠,浓黑的羽翅如方形山石一般,与下方巨石形成对比,益显秃鸠孤傲霸气;左下方空白处配以画家跌宕有致的题款,“整整复斜斜,好如风际鸦”,十分轻巧地平衡了整个画面。
在如此巨大的画幅上,画家严格地规划、分配画面,形成引人入胜的块面与结构。吴冠中曾说:潘天寿的绘画是建筑,他的营造法则是构建大厦的法则,他的大幅作品是真正的巨构,中国国画家中,真能驾驭大幅者,潘天寿是第一人。
《西子湖中所见》
《西子湖中所见》画写西湖中物,粉荷俏立、荷叶团团、老树斜出、柳枝摇曳。作品章法结构极为坚劲严谨,在险绝之中见平稳,巧妙的表现出力量感与结构美。画面构图略呈长方形,一株老树自右上斜出,借其动势打破画面平衡,调节画面气氛。又以指之尖、之肚、之节化成的粗细不一、亦连亦断的线条构物造型,果断凝练、强悍而有控制。设色古艳,清超绝俗,两行长题与荷花遥相呼应,别具韵味。
“指头画”即以手为主体,以其它工具材料为辅助手段的绘画创作,其“漏机于张文通,创成于高铁岭”。传统文人画视此道为“奇门”,是“游戏之作”、“偏侧小径”,不入门堂。故该类画作一直属于画之左道,不受“正统”重视。
这种认识至潘天寿始产生了巨大的转变。潘氏认为“……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他正是抱着扬指画之长,指笔互参、共证化境的信念从事指画实践的,所以其成就之奥秘就指笔关系而言,恰恰在于他“不以奇废平,不以平废奇”的创作思想与表现方法。指墨画《西子湖中所见》正是体现了潘老上述艺术理念的煌煌巨制。
《江天新霁》
我画的花鸟与山水结合,在取近景时配上远景以增加画中的材料,使之更为丰富热闹,又有层次变化。如画鹰和鹫,要求画面空旷开阔。因它是凶猛的禽鸟,宜于画大幅,近景画鹰,远处可配上峥嵘的岩石和倾泻的飞瀑,甚至淡淡的远山,多取近少取远.以近景为主体,远景为客体。我也尝试山水与花鸟的结合,多取远少取近,以取远景为主,也表现了平远的、高远的、深远的山川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