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最后结局 刘表死后 荆州为什么不战而降?
笔者认为,这与刘表骨子里的本性关系极大。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东北)人,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东汉后期,宦官专政,正直的人受到排挤,邪恶势力祸乱朝纲,甚嚣尘上。一些刚正之士,出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往往喜欢互起名号,标榜清高。
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大名士,什么“三君”、“八俊”等。刘表身材魁伟,气度不凡,又是皇室同姓,颇能赢得人们的青睐,因此时人把他和另外七位名士合称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意思是,号称“八俊”的人,都是人中的英杰。这些人常常聚在一起批评朝政,尤对宦官擅权切齿痛恨。一来二去,他们与朝中宦官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宦官们也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宦官大兴党锢之祸,杜密等200多人惨遭杀害,当时刘表也在被捕的名单之中,幸亏事先得到消息,逃亡外地,才幸免于难。
党禁解除后,刘表被大将军何进征召,做了何进手下的北军中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刺史王浚被长沙太守孙坚所杀,朝廷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
刘表初上任,在南郡人蒯越和襄阳人蔡瑁的帮助下,先后平定了江南多起“宗贼”的叛乱,一时江南八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荆州乃南北交通之要冲,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表讨平长沙太守张羡叛乱,拥有荆州全境,称荆州牧。此时刘表“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成为长江中游地跨大江南北,实力雄厚的大军阀。
面对如此有利的形势,假如他能审时度势,积极进取,统一北方的功劳说不定有他一份。但后期的刘表逐渐丧失了早年的锐气,他满足于荆州这块暂时太平的土地,只想坐观虎斗,不在发展中求生存,结果一次又一次丧失了良机。
不图进取,坐以待毙。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曾派人向刘表求援,此时刘表如果全力支持袁绍,战局有可能改观,刘表的势力也会扩展到北方。但他临事不决,态度暧昧,应允支援袁绍,却是口惠而实不至,丧失了南北夹击曹操的大好机会。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杀了袁谭,占领冀州,为了追击袁熙、袁尚,亲自率领大军北征乌桓。这对刘表来说,又是一次扩展实力的好机会。刘备建议他乘虚而入,袭击许都;曹操的部下们也都担心刘表会派刘备抄后路。
但曹操的首席谋士郭嘉早把刘表的弱点看透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刘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曹操也赞同这个看法,说:“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于是曹操放心大胆地远征乌桓。刘表果然没有接受刘备的建议,待到清醒过来时,曹操已挥戈南下,直奔荆州来了。
疑忌人才,子败家业
刘表不但遇事迟疑不决,对杰出的人才还心存疑忌。刘备本来与刘表有皇亲血缘,称刘表为兄长,初投荆州时,刘表还能亲自到郊外迎接,待之以上宾之礼,并拨出一支军队让他驻扎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可当他看到荆州豪杰纷纷结交刘备时,又心生疑忌,竟暗中提防刘备,自然更谈不上什么重用了。
刘表既然疑忌人才,自然也就不能广泛地发现人才。诸葛亮辅佐刘备前居住在襄阳城西的隆中,他的好友崔州平,徐庶等也都居于荆州,对于刘表来说他们都是难得的人才,可惜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宝贵的人才白白埋没。只有刘备慧眼识英雄,千方百计地挖了去。
刘表曾规劝袁谭兄弟不要自相残杀 ,可他在儿子的继位问题上却又重蹈袁绍的覆辙。本来刘琦是长子,又非常“慈孝”,继承荆州刺史是理所当然的,但少子刘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毁誉之言日闻于表”,而刘表又非常宠爱蔡氏,对蔡氏言听计从,于是便决定废嫡立庶。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举进攻荆州,刘表背上长疽早已瘫在床上,又吃这一惊吓,一命归天。十四岁的刘琮承继了荆州牧,刘琦被排挤到江夏,做了太守。
刘琮刚一上台,身边的蒯越、韩嵩等人便怂恿他归附曹操。在一片主和声中,刘琮无计可施,只好举州投降,后被调离荆州,任青州刺史。刘琦随刘备南征北战,后病死江南。
至此,刘表统治近二十年的荆州,终于被曹氏所取代。
刘表虽曾割据荆州,但他并非雄略人物,他外宽内忌,徘徊观望,缺乏远见,不图进取,坐失良机,终为曹操鲸吞覆灭。
(读者朋友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