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淡如拿出一万个小时 吴淡如:不制造故事 人生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她是台湾地区知名畅销作家、两次获得金钟奖提名的主持人,也是成功的商人。时隔8年,吴淡如的新小说即将面世。近日,吴淡如在大连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她,人生似乎才刚刚开始。
与自我对抗的
重新写小说,吴淡如感到了与杂文写作完全不同的难度,“写杂文是直接的快乐,把观点阐述清楚就可以。然而小说写到1/3,人物就开始自己生活了。”人物脱离了最初的设定,故事也就改变了,需要不断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好多声音在我的内心争辩、挣扎,痛苦比快乐多太多。但是这种痛苦是一种与自我的对抗,也是有趣的。没有人能帮你,只剩下你一个人,写作其实是一件很孤独的事。”
吴淡如几度想要逃离,“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想翘课的学生。”但每一次逃开后又努力把自己抓回来。就这样,这个酝酿了四五年的小说,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创作后,完成了18万字的初稿,二校稿又删改了几遍。吴淡如正努力将小说删改到15万字,在来大连的飞机上,第三遍书稿有几页仍然被她改得密密麻麻。
黑与白的分野及交融
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得当年金马奖多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奖。1991年,和电影几乎同时面世的同名小说,正是吴淡如的作品。
这是一次早期的商业合作,找吴淡如一起运作这个故事的人正是杨德昌。这是1961年台湾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件,在有了故事雏形、人物设定后,双方各自创作。吴淡如有充分的创作空间,小说也保持了相对独立性。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当时台湾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吴淡如的新小说也是有关时代缩影的故事,却不再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我不敢说比年轻时写得好,只是年长后看待人的行为会比较宽容。”她认为人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理由,也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的方式,人与人即使并不一样,仍然希望对方过得好。然而,这样缺少激烈对抗和黑白冲突的小说并不符合读者传统上对“好看”的要求。
“写作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这部小说不一定是好作品,但是只要做了就一定要尽力。即使我们只是历史洪流里不知名的XYZ,也要把XYZ做好。”吴淡如说。
偶然背后那双好奇的眼睛
1991年,作家三毛自杀,在《中国时报》做记者的吴淡如用一个晚上完成了两万字的稿子。这么好的一个作家,她的生平竟然一个晚上就写完了,这令吴淡如唏嘘之余,顿感彻悟。不久后,她决定辞职去欧洲。
“我的人生是一堆偶发事件。”30岁那年,吴淡如的人生又一次出现了转折点。弟弟因情自杀令吴淡如受到极大打击,一直写小说的她开始写两性散文,却忽然变成畅销作家。
那时,和吴淡如同期的张曼娟、侯文咏已经红得不行,也有人说:“当年文坛同时看好三个人,只有你还在这里。”吴淡如说自己不是诙谐幽默派、不是温柔婉约派,也不是情感充沛派,笔调尖锐而一针见血,在小说中不讨好,然而写起两性散文却如鱼得水。
吴淡如的另一个身份主持人同样得来偶然,她开玩笑说自己能进电视圈,纯粹是因为缺人。在她29岁那年,台湾电视业大发展,对主持人的需求量大增。当有制作人邀约吴淡如做政治节目时,虽然觉得自己木讷、安静,冷眼看世界,也不喜欢辩论,而且对政治冷感,但因为觉得好玩,吴淡如接下了节目。不久后,吴淡如转做园艺节目,自己写脚本、做主持。当年就获得了金钟奖提名。
“喜欢寻找这个世界上新奇有趣的事情,这是我的个性。”出生在台湾宜兰县的吴淡如,其父母都是教员。然而,吴淡如大学毕业拿到教职后,工作不久就放弃了。她很害怕过那种年轻时就好似死去的生活,“即使到了现在这样的年纪,我也觉得会发现更有趣的事情。我的眼睛中仍然有亮光,看到哪儿闪光就到哪儿去。”
40岁那年,有朋友投资工厂,吴淡如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创业失败的经历很可惜,开始接触曾很排斥的商学。作为台湾大学法律学士、中文硕士的她,又回到台湾大学读了EMBA。“结果我发现经济学真是太好玩啦。”于是吴淡如开始投资做生意,“十多年来,平均10个投资案能成功9个。”从台湾到东京,从马来西亚到胡志明市,她的房地产投资一直很成功。
跑“全马”,玩陶艺,学了4年弗拉门戈、两年摄影,考下潜水、重力帆船、英国吧台咖啡师、英国认可的葡萄酒品酒师、威士忌品酒师、日本清酒品酒师等执照……她在30岁以后,总在尝试新事物。“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过动儿’。我对世界始终保有好奇心,也有探险精神,我觉得人生很好玩。”
养一个不得志的作家
做一件事久了,吴淡如就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又开始寻找新鲜事。去年,她选择做的“新鲜事”是到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就读。“同学们都是生气勃勃的、有趣的人,我的个性和商学院很合拍。”
旅游记者、主持人、商人……吴淡如一直有一份写作之外的工作,30岁之前八九年“不畅销作家”的经历,让她“铁了心去养一个不得志的作家,用入世的灵魂养出世的作家。”她知道,写自己想写的文字,不对现实低头、不投人所好,必须要有另一个人养她,而这个人就是她自己。
写两性散文,锐利是吴淡如的原则;在生活中,“有些话我说得可能不好听,但是我说真话。人和人交往又不是写小说,我干嘛前面说了一堆好听的话,绕了一个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