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日风暴免费 《蚀日风暴》收官:香港味道 贪新又恋旧
上线的第二十六天,《蚀日风暴》播放量终于突破十亿。
与张智霖、薛凯琪、王阳明主演,许绍雄、罗家英、秦沛、梁靖琪、裴天成等熟面孔加盟的阵容相比,这个成绩听起来未免有些差强人意。
一如实诚地将所有人的宣传文案一股脑全发到微博上的罗家英,《蚀日风暴》的热度也实诚地表现了港剧现况。
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依托内地资本与平台高涨的内容需求,以TVB出品为首的港剧以网剧形态回到内地,借助互联网东风,力求在制作规格和制作概念上都唤醒沉睡在维多利亚港的旧梦。
但对于摇摆中的香港剧集产业,想要在互联网时代重回巅峰,又何止“不轻松”一词可以形容。
与港剧强烈的复兴情结相伴随的,是更为明显的审美鸿沟。而在弥合这道与内地观众的代沟上,不论是新兴的内地媒体平台,还是港剧这个老字号招牌,显然都没有太多的经验。
念旧的基底
最有效的选片
“三分给张智霖,情怀分。”
在《蚀日风暴》的评论页面,“情怀”成为了最屡见不鲜的词语。
今年是港剧进军内地市场的第三年,也是与内地流媒体合作自制后,经典IP再延续的第三年。
去年在内地播出的港剧中,《使徒行者2》和《溏心风暴3》都是IP重启。今年表现不俗的两部网剧分别是《飞虎之潜行极战》和《宫心计2》,登陆央视的《再创世纪》是《创世纪》的续作。甚至,号称展开港剧布局的《反黑》,其阵容里也囊括了包括“山鸡哥”陈小春在内的部分《古惑仔》主创,以题材类似的香港反黑故事让大众感慨了一番“古惑仔”们的不惑之年。
“不是所有的港片在内地都是有效的,有的影响力就比较低。目前香港的整个市场被点燃了,可以被选择的项目是比较多的,那肯定是选最有效的。”爱奇艺自制剧副总裁戴莹在采访时表示。
内地视频网站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内容供给方和平台间的关系。据骨朵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7年的296部网络剧共产生1631.5亿前台播放量,其中网络播放量超过10亿的网剧共有25部之多,网络播放量超过30亿的网剧有12部。
而TVB现在每年有20多部剧集产出,面临的是香港市场日趋饱和,内地市场可以引进的剧集则屈指可数,相对而言,视频网站的确拥有着更大的内容主动权。
正是因此,相比于类型题材的“试探性”,正在更多成为内地港剧产业常态的是延续经典IP的“确定性”。
过去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无线电视的节目”,当谈论这个话题时,总是不可避免要怀念往昔美好时光。在念旧的基底上,将库存IP翻新,显然才是最有效的选择。
不久前,承载诸多期待的《再创世纪》已在内地收官。但可惜的是,定格在0.7%的收视和4.2亿的网络总播放量,未能重现19年前的万人空巷。
而接下来,还有《冲上云霄2020》、《使徒行者3》等一系列港剧IP拍摄续集,毕竟“最安全,最没有风险就是第一”,TVB行政总裁李宝安先生如是说。
TVB的霸权主义
年过半百的空巢老人
“为应对业务环境及营运需要的转变,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于过去一直进行营运调整,以达致提升效率、及发展新业务。现决定裁减在TVB周刊、制作统筹部、美术分部及非戏剧制作约共150名员工,由今日生效。受影响的人数占现时之职员人数约百分之四。”10月5日,TVB宣布裁员计划。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按官方的解释,TVB是想精简其运营,重新改革,因此做出一定的转变。但是对于吃瓜群众而言,“没钱”或许才是关键词。
今年3月TVB公布了2017年的营收情况,纯盈利今2.44亿元。相比于2013年,大幅度的盈利跳跃看来有些惨不忍睹。2014年,TVB出现五年以来的首次净利润下滑;2016年,TVB更是发出了首次盈利警告,称2016年度盈利较上年下跌55%至65%。至此,内部存在多年的财政危机问题彻底爆发。
从1967年TVB成立算起,它已经走过了五十一年时间。过往的叱咤风云,如今的每况愈下,曾经的华语电视之光,陆港两地流行文化的引擎,却难逃“廉颇老矣”的命运,不禁令人感慨唏嘘。
从资本层面分析,TVB衰落的根本原因离不开财政收入下滑。但导致TVB剧集质量和口碑逐年下滑的根本原因却不只是“穷”这么简单。要知道,留下一众“神作”的90年代,不论是拍摄环境还是拍摄资金,都远远不能与如今底气雄厚的市场相比。
2016年对于港剧迷们而言应该有着难以言喻的意义。这一年,亚视止步于“六十岁”的门槛前,以ViuTV为首的免费电视台开台,TVB送走了年迈的老对手,迎来了大胆的新生代,一家独大的TVB的霸权主义再度受到威胁。同年,华人文化掌门人黎瑞刚投资TVB,与内地视频平台之间合作的全面开花。
而那几年,正好又是TVB“内忧”不断的时间。
新人青黄不接、主力离家出走,与早期TVB的新鲜活力相比,在新剧中扛大旗的仍然是那些80、90后观众熟悉的面孔。甚至,在《飞虎之潜行极战》中,为了“情怀”二字,年近40的吴卓羲还仍在扮演着横冲直撞的愣头青。
迈入“天命之年”的TVB,终于还是在多年的霸权主义下,受到了反噬。
从白月光到白米粒
港记网剧到底应该是什么味?
历经半个世纪的载浮载沉,TVB的发展历程无疑只是整个香港电视业的一个缩影——香港制造的更大困扰在于与内地观众所拉开的认知鸿沟。
近年内地城市广开茶餐厅,以为有茶、有简餐,便顾名思义算是“茶餐厅”了,殊不知,这“茶餐厅”是一种格式严谨的食店。同理,港剧如今的尴尬境地,似乎也是基于此。
纵观如今港剧在视频平台的表现,求生的欲望不可谓不强烈。《溏心风暴3》中的酒桌茅台……另类“求生”途径司空见惯。但只喝茅台、讲成语的港记味道显然并非是行之有效的“秘制调料”。
今年,在腾讯视频上播出的《宫心计2》,大结局时点击量虽然达到32亿,但与同期的小成本网剧《萌妻食神》35亿的点击量相比,仍然稍逊一筹。
在内地广电系统针对境外剧下禁令的那几年,港剧演变为某种时代特征,其所经历的困厄和冀望,是钟爱港剧的80、90后的记忆。
或许正是应了那句话——成也情怀,败也情怀,对于钟爱经典味道的港剧迷而言,内地与香港两地文化差异存在明显区别,越想迁就,反而越吃力不讨好。另一方面,对于没有港剧情结的新生代观众而言,那些家常里多、职场斗争,实在难以get到港剧的味道。
1997年已经过去了21年,对于那一抹白月光而言,在投向互联网平台怀抱的前提下,港剧更需要的是,如何走出一亩三分地,用现有的材料做出正宗的香港味道。
毕竟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条被迫选择的路,却也是重新开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