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瑰吴淞口波涛如山 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记名将郭汝瑰

2019-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郭汝瑰吴淞口波涛如山 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记名将郭汝瑰笔者我每次读到这段话时,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感怀这抗日名将的风骨情怀,感动这民族脊梁的不屈意志.写下这段话的,正是一代抗日名将--郭汝瑰.(1907-1997),人称郭小鬼,13太保之一,军阀堂弟,黄埔5期生,1928年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郭汝瑰吴淞口波涛如山 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记名将郭汝瑰

笔者我每次读到这段话时,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感怀这抗日名将的风骨情怀,感动这民族脊梁的不屈意志。写下这段话的,正是一代抗日名将——郭汝瑰。

(1907—1997),人称郭小鬼,13太保之一,军阀堂弟,黄埔5期生,1928年加入,后失去了组织联系,脱党进入深造,回国后进入陆军大学进修,抗战时期以出色的参谋能力获得陈诚的赏识,纳为心腹,内战期间一年三迁升为国防部作战厅长。

郭汝瑰吴淞口波涛如山 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记名将郭汝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进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郭汝瑰所在的第14师,奉命参加华北的抗战。中途因日军进攻上海,又奉命回师参加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当时会战进行得最惨烈的地方就是淞沪地区的罗店镇,当时的罗店还属于江苏省,它地处于江苏省的太仓、上海的嘉定、宝山三县中间,向南可达刘行、大场,威胁张华浜、蕴藻浜,让上海区坚持作战的国军处于绝对的战略劣势。而此地向西又可到嘉定、安亭,宁沪铁路线,完全切断国军一线部队退路。一旦罗店及其周边地区被日寇占领,国军在上海市区的作战也就完蛋了。

此次为了争夺罗店,中日两军皆投入重队反复争夺,罗店前后经过13次易手,两军在这个小镇附近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伤亡高达数万人之多。

当时惨烈的战斗过程中,由于将士伤亡惨重,郭汝瑰所在的14师奉命撤到罗店附近的南塘口、北塘口一线,郭汝瑰被临时任命为42旅旅长一职。从9月13日开始,42旅就成为了日军的主攻方向。日军重炮轰、飞机炸,往往都是先炮击1、2个小时之久,炮击刚一听步兵就冲上来,跟着步兵一起冲上来的还有步兵炮、平射炮和坦克装甲车,这些火炮和装甲车上的机枪专门打击国军轻重机枪火力点。

国军机枪只能射击几十发就马上转移阵地,导致火力不断中断。郭汝瑰命令一个团顶再一线,另外一个团做预备队。如果一线阵地失守了,预备队就立刻出动一个营发动反攻,将阵地打下来。可是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超他的预料,留作预备队的那个团,只冲了三次人员就牺牲殆尽了。

眼见不对不剩多少,主力团84团团长找到郭汝瑰,要求撤下去,不然42旅就会全军覆没了。但郭汝瑰不同意撤走,他让他们撤走,自己留下,还写了一份遗书交给师长并将自己的手表摘下来让其交给自己的妻子作为纪念。

这份遗书前半段说明了战局,后面的就是本文文首的那段话,读到让人热泪盈眶、肃然起敬、充满力量的话。

淞沪会战最后以国军的全面撤退为结束,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逝者如斯,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样的说法真不为过。抗战期间,中华大地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躯体,保卫者我们万世的家园。中华的脊梁,从来没有现实,在这个时代,更大的发挥着耀眼的光芒!

如若干年后郭汝瑰回忆时写下的那句白居易的诗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应该最能说明他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感叹回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