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书法 大师李苦禅书法艺术欣赏
李苦禅(1899.1-1983.6),原名英,号励公,山东高唐人。自幼家贫,在民间绘画艺人影响下学画。1919年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会"(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同时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学习素描与西画。
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期间,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其中"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
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学国画,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师范学校美术专科国画教员,1930年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抗战初期辞职寓居北京。因平日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一度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
1946年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附属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后任该院国画系教授。擅大写意花鸟画,李苦禅书法作品继承民族绘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李苦禅书法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实践中出新创格,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李苦禅书法作品
李苦禅书法竖幅:71×35cm,上书"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上款"鸿宾弟留念耳,戊午夏日禅",印朱文"苦禅",此幅李苦禅书法书于1978年夏,是为鸿宾弟留念所书,鸿宾弟是位画家,但具体情况不详,祈望知情者告知。
李苦禅书法作品
李苦禅书法尊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一向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西洋画是画出来的,在这方面,我们比西方高出一筹。这表现在:首先发明了"融结果美"与"手段美"于一体,并由此而发明了"融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于一体,而书法与绘画之结合恰是这一变革的契机与关键。
因此他从青年时代至去世前6小时,除生病与蒙受灾难外,几乎从未停笔,李苦禅书法恒以悬腕以练书。他说:"不懂书法艺术,不练书法,就不懂什么叫大写意和写意美学了"。
因而他在中国正宗书法艺术之"画家字"方面独树一帜。他在数十年觅碑访帖之中自成朴雅浑厚而又风神婉转之行草艺术; 李苦禅书法与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李苦禅书法至绝笔之作,仍盈尺大字书联,镌悬于长崎孔庙之仪门:"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文词与书并臻异地也!
李苦禅书法作品
李苦禅书法坚持"不可胸无点墨",书画家要具备广博的学识修养。这是他律己与执教的一贯主张。他认为"单打一"地画画不过是小道而已!须知比画高者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文,再上一层乃蕴含哲理之音乐,最高层次乃先哲之哲理,既大道。
历代有成就书画家,均具多方面的修养,如苏东坡、徐青藤便是代表,他们或书或画或诗文,仅披露其一面独到成就而已。因此他说过,没有哲理头脑,文学学识与书法修养的书画家,总是"出手不高"的,这正如西人拉丁诗曰:"人生短促,艺术长存",而之所以长存,因是人民所喜爱的艺术,李苦禅书法在苦禅大师逝去二十七年之后,仍得到人民尊崇膜拜,足以彰显其艺术传承和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