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海上观音 南山寺[广西省贵港市寺庙]
南山寺南山寺,位于贵港市城区南郊东南约3公里郁江岸边二十四峰中的南山公园内狮山岩洞里,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 南山寺是贵港旅游胜地,属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南山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修建工作,1977年起,南山寺扩建为南山公园,总面积达1354.
6亩,其中石山占772.5亩。至今天止,南山已建石级水泥登山路三条,两条分别建于寺的东西侧,各宽1.3米,总长451.7米,均置铁杆扶栏,老幼上落安全。
另一条建于驴山,开辟了驴山游览新区。此外,还建了古香古色围墙170多米,古装企楼式园门一座,亭台楼榭多座,混凝土水泥环塘路一条,宽3米,长490多米;又另铺筑混凝土游园路600多米。公园内外遍植各种树木花卉4万多株,四季常青,花香满园。
连接中山路的南山公园主干道已通车,交通方便。再有,在寺西还建有两层古青石楼文物陈列馆,展出罗泊湾一号大型汉墓出土文物;在寺东建有烈士陵园,竖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有谭寿林、董铨汉两位革命烈士的塑像,还有黄彰烈士墓及其塑像。
贵港市人民政府除了引资建动物园外,还引资4000万元兴建南山宾馆,把南山公园建成了A级国家旅游景区。不久,南山寺将以崭新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的光临。
南山海拔70米,为郁江畔24峰之冠。山上奇岩峭壁,杂树间生,景色雅致。相传昔有不老松,今半山尚有“不老松”崖刻。山前山后有岸洞11个,洞中多有宋以来题刻,观音岩内还有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
登临山巅,可鸟瞰全城。南山寺于南山上,始修于宋朝,宋太宗赐御书,宋仁宗题“景佑禅寺”额匾。元文宗即位前两次住寺,题“南山寺”,称南宗正脉,是西江重要佛寺。“山明水秀本从来,云水光中计四峰”。
寺依山踞洞而建,门外有菩提树,寺内曲径通幽,有宋、元、明、清石刻百余方和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大铁钟等历史文物。洞内钟乳石丰富多姿,有飞来佛、石狮、石象、石鲤等,另有晋代葛洪炼丹遗址和流米洞遗迹。
南山寺历代为旅游胜地,今寺内石刻与宋代铁钟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二十四峰,根据各山的不同形状分别名为:狮山、文笔山、驴山、马山、鸡儿山、屏风山、栖凤山、靴山、风浪山、三台山、大钟山、朝笏山、螺山、莲花山、白鹤山、尖山、香炉山、望夫山、独寨山、两面山、凉帽山、龟山、凤凰山,形似狮子,半山腰有两个石洞,分列于狮鼻两边,形似狮子的两个鼻孔,山上遍长“龙骨草”,把整个狮山覆盖得严严实实,活象一只披茸醒狮。
迎着初升红日,狮山就会出现“醒狮朝阳”一景,煞是好看。南山寺就在狮山下依山据洞而建,掩映于万绿丛中,山前群峰环绕,如向狮王俯伏朝拜状,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天然秀丽胜景。
南山寺南山寺始建于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善智和尚来到贵州(今贵港),踏遍山川,最后选在风景如画的狮山岩洞里建立寺庙,供奉如来、三宝诸佛,自此南山寺香火兴旺,名气日盛。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真宗以宋太宗墨迹赐天下名山,南山寺获赐太宗御书224轴,并建御书阁安奉。
当时,南山已成为天下名山,扬名中原大地。宋仁宗于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大力整顿寺宇,下令“毁天下无额赐寺院”,由于南山寺是州治所在的寺庙,素负盛名,宋仁宗乃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
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自此,南山寺声名远播,成为岭南名刹,终日香客盈门,达官贵人、骚人墨客慕名来游者,络绎不绝。这是南山寺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
南山寺晋代 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药物家葛洪(284-364)任勾漏令(北流县)期间来南山采药炼丹。 唐代 皇后武则天(624-705)赐经五千卷给南山寺,建赐经楼贮藏。
慧能(638-713)开创的佛教南宗、良价(807-869)开创的曹洞宗. 义玄开创的临济宗先后传至南山寺,在县内广泛传播。 宋代 至道三年(997)宋真宗以太宗墨迹“天下名山”赐南山寺。
至道四年(998)宋真宗又赐太宗御书224轴,建御书阁安奉。 1025年 江西名匠曾守敬铸大铁钟一口,俗名“飞来钟” 1034年 宋仁宗下令“毁天下无额赐寺院”,亲书“景祐禅寺”额赐南山寺。
1041年 陈待制来游,题诗观音岩壁。州学教授陈□书跋摩崖。 1068年 左藏官李时亭、曾文清咏南山御书阁。
1094年 宋贵州郡守俞括作游南山寺。 1101年 宰相章惇贬雷州,路宿南山寺,与蜀僧奉忠同食蛇肉,咏夏云诗,载《冷斋夜话》 1126年 宰相李纲谪云南,路经南山,作《次贵州》诗。
绍兴年间 郁林县令赵 ,为上官游南山葛仙岩题刻立石。 1133年 御史中丞、河北人王安中贬象州,携子侄来游,在大洞正崖题刻。
1147年 贵州知州赵约之的儿子赵公甫兄弟,陪父母来游,题刻于大洞西崖。 1169年 邕州史、山东梁竦携眷来游,题刻大洞正崖。
1170年 知制诰学士、临桂石安民来游,留题丹灶对面。 1173年 郡守、桂林人唐弼,书石安民诗跋摩崖。 淳熙年间 漕官魏瀚来游,记文摩崖大洞前。
绍熙年间 郡守陈昭嗣作“二十四峰称小桂,山明水秀本从来”诗一首。 1196年 知州、福建人陈谠率僚属同游,在大洞、北洞题书摩崖。
1197年 陈谠作南山诗在观音岩摩崖。 1200年 前浔州司理参军马一登撰《南山寺前后住持题名记》刻石,相传第一代住持为善智,已丑端拱三年初开山。寺僧有达刻,距开山已200多年,失考。
1210年 郡守、浙人江邦佐题诗摩崖于通堂外东崖。 1213年 郡守、福建人林采劝农南山,在大洞题诗摩崖。 1233年 赵焕游北洞题书摩崖。
元代 大德四年(1300)第一次重修南山寺。 1300年 贵州知州、蒙古人燕帖木儿刻《重修南山寺碑记》。
1321年 图铁睦尔亲王被放海南,路过南山游览。 1323年 图铁睦尔奉召还京,重游南山,书题“南山寺”三字留赠。 1328年 图铁睦尔登基称帝,号文宗。
州官周天祥将“南山寺”刻匾饰金。 1329年 周天祥将“南山寺”匾字摹下,刻碑书跋,追称“御书”。 明代初年 京官秦俨题《贵县南山》七绝一首。
1372年 广西提刑按察司、福建人叶原贺题《游南山景祐寺》在大洞摩崖。 1440年 时正统庚申,明建文帝流落南山为僧已40年,作诗一首要求回京。
相传,建文帝朱允文1402年下野,便来南山寺拄锡,《贵县志》有载。 1466年 云南鹤庆知府、贵县贡生蒙普书刻寺产碑。(毁于“文革”) 弘治年间 吏部尚书、广东人湛甘泉题游南山五律一首。
1545年 浔州知府王贞吉题“南山万寿”摩崖大洞。 1546年 贵县举人邓朝宾题游南山诗一首。 嘉靖年间 贵州巡抚李义壮、贵县贡生周邦瑞各题南山诗一首。
1551年 山东人、武官公济奎游山摩崖大洞。 1562年 福建人台石,题“石佛洞、流云洞、振衣岩、白云居”并摩崖。
1563年 京官、江苏人董传策贬南宁来游,作《游南山记》。 1568年 广西布政使司、左江参议,四川人张佳胤书刻《游贵县南岩记》。 1575年 浔州通判、河北人欧阳晓留题大洞摩崖。
1581年 换“飞来钟”横木。 1582年 贵县知县、广东人谭耀题南山诗。 1584年 福建道监察御史谭耀捐铸铁钟一口给南山寺。
1588年 贵县知县、南海人林朝钥刻游南山诗碑。 万历年间 文学家、戏曲家汤显祖题“直下宝江明月影,能开二十四峰云”诗。
1610年 贵县举人梁梦麒唱和诗刻碑。(毁于“文革”) 万历年间 广东四会县知县、贵县举人黄守规题“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凉”对联并摩崖。
学使刘节题游南山诗一首,李知微题南山石佛诗。 1629年 置铁钟一口于观音阁。(已毁) 1630年 刻捐钟鼓斋银碑。(钟鼓已毁)黄赞祚书《送宜仙洞寺田碑》。
寺田147石。 1637年 著名旅行家、地质学家徐霞客,从桂平来游贵县,因船误未游南山,在《徐霞客游记》中深书遗憾。 1640年 京官、浙人金堡因直言被贬,入南山寺为僧,法号谈归。
清代初期 流云洞顶出米。 1657年 知县、福建人杨必正在南山寺内设考场考选秀才。 1659年 考生曾光国题《肄举偶成》于北洞摩崖。
1666年 副总兵官王三锡题“南宗正脉”于大洞摩崖。 1683年 县人、进士李彬与实音和尚唱和诗刻石。(毁于“文革”) 1686年 知县、云南人杨燝游南山诗刻石。
(毁于“文革”) 1690年 贵县举人李懋培游南山诗摩崖观音岩。 1701年 曾光国书《新修合洞佛像宝座记》,立碑。
1705年 浔州知府马国祯题“圣迹仙风”额摩崖。 1706年 春雨滂沱,大石坠下,压塌西楼及僧厨。 1709年 李彬书《重修三官楼记》碑刻石。
1714年 重修寺宇佛像,建八角亭金刚殿。李彬书刻“宗风 秀”石门额。 1715年 置寺田,租谷60余石。
1717年 置寺田,租谷11石5斗。 1718年 李彬书刻《创建八角亭记》。立碑。 1727年 置寺田,租谷1万2千斤。 1729年 刻《万年香灯记》碑。
租谷150石。 1733年 再任知县,天津人孙超书《游南山记》摩崖观音岩,题联摩崖洞门。 1736年 重修合洞佛像,改建佛殿。
1737年 知县、安徽人朱士钰游山题诗二首,在大洞、观音岩摩崖。 1740年 浔州知府、徐州人李绮登宜仙洞,题诗摩崖于观音岩。谭郑书《赠廓和尚志序》碑刻。
贵县进士、贵州锦屏知县宋运新作《南山廿四峰记》 1758年 知县、四川人石崇先题诗刻碑。(已毁) 1759年 石崇先刻《九月南山》诗碑。(已毁) 1763年 知县、山东人臧祚巩题南山寺二首刻碑。
(毁于“文革”) 贵县贡生梁夫作《南山石钟验风雨说》。 1774年 重修通堂佛像,刻碑。 1783年 重修八角亭金刚殿。
1789年 重修石门墙及上小阁。 1790年 湖南湘西人赵玑在后山题“问心”摩崖,献铁磬一只置佛座前。 1832年 贵县举人陈佐极游南山诗刻碑。
(已毁) 1836年 贵县贡生林鹤龄作《游南山禅院诗》。 1844年 南海何世文重游南山题诗二首,摩崖洞门。
1853年 重修通堂殿宇。贵县秀才冯会作诗二首。 1868年 知县、福建人黄玉柱作游南山诗。贵县举人陈芝诰作《游南山记》。 1869年 教谕、灌阳人莫潜题《游南山》、《风雨亭》诗。
1871年 西岩坠石,压塌僧厨,伤和尚三人。 1872年 典使、江西人李贻芳题《南山石龙》诗,县人罗佩琦书跋刻石。(已毁)广西学使,安徽人郭怀仁题游南山诗。
1891年 贵县贡生、浙江道官陈 书《补刻南山诗碑》。(已毁)寺东御书阁残址改建菩提阁。 1892年 观音堂前石坠,压坏僧房。
1893年 陈芝诰作《重游南山记》 1900年 贵县举人、华州知州黄世瀛题“五岳归来”对联,摩崖石佛洞。 贵县进士、南宁府教授林乃柽作《游南山景祐禅院》诗。
1909年 广东人曹硕超作《重游南山诗》摩崖。 1910年 桂平温葆和《重游南山诗》刻碑。 1911年 兴业绅士何XX父子送仿玉狮头香炉于佛前。
民国时期 1913年 广东护军副使、云南人龙济光捐建西平台,书刻《构台记》碑。 1914年 前知县、陆军少将龙觐光捐建半山亭,刻碑。
1925年 贵县李峻德《记迁愚石子南山石刻》立碑。(毁于“文革”) 1936年 修山寺前座。在后山建舍利石塔,梁岵庐书《舍利塔记》刻碑。
1939年 抗日爱国将军蔡廷锴驻节南山,载《蔡廷锴回记录》。 解放初期 南山寺的田产被没收分配给农民,寺由县文化部门管理。 1963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公布南山寺石刻,宋代铁钟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 梧州红卫兵来贵县串联,毁坏南山寺的佛像和部分石刻。 1971年 新塘乡边岸大队用南山寺做小学校舍,前后约两三年。
1975年 附近农民挖南山寺岩洞的泥土作肥料,寺内地面遭受严重破坏。 1976年 国家文物管理局局长王冶秋到贵县指导发掘罗泊湾一号汉墓时,视察 南山寺。
1977年 广西文化厅拨款10余万元修复南山,重建佛像,复制部分石刻,重建半山亭和山顶风雨亭,新修梯级石砌登山路两条和寺外围墙。
同时,县政府拨款建石楼文物陈列馆一座,砖木结构平房两排.饮食店一座,基本形成南山公园。1982年12月全部峻工。 1983年 南山寺无偿划归贵县园林所管理。
1984年增建南山寺围墙门楼。 1985年 贵县人民政府公布南山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通知,将南山寺归口文化部门管理。
1988年 县政府拨款修筑南山公园主干道,连接西江大桥公路。 1989年 县级贵港市举办纪念南山寺建寺一千周年庆典活动,娱乐一昼夜。两台戏、一台山歌、一个书法展览。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克武,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罗立斌,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廖联原、韦瑞霖,原中共贵县县委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周可正,原中共贵县县委书记、广西日报社长杨志庆,原中共贵县县委副书记、玉林地区政协联络处副主任黄醒怀,广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吕梁,中共广西区委统战部副部长陈海清,贵港市党政领导劳以雄、梁雨祥、覃启庄、谭锦福、甘昌光、韦永健、韦启新、丘习传, 向如心、李业甲、梁泽汉、甘玉麟以及老干部黎禄廷、闭子麟参加庆典活动,并分别题字、题诗、题书祝贺。
贵港市纪念南山寺一千周年活动组织委员会编印了《南山石刻》(拓片影印本)和《南山志》。部分港澳台同胞和广大市民捐款修葺南山寺。
1990年 贵港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南山寺千年纪念诗词选》,封面书名由廖联原题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甘昌光作代序。 1991年 拆除南山寺东楼。
1998年 南山寺无偿划归市宗教办公室管理,由佛教界使用。拆除大殿通堂,另筑佛像,恢复宗教活动。 现贵港市人民政府投资八千万扩建南山风景区,然后争取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
文笔山南山寺文笔山巍峨高大,厚重端庄,西看如支笔,东望似猴子,北眺像观音。山前有一池塘,据说,以前常有骅骝(猴子)、凤凰在塘边或塘中戏耍,故名骅骝塘,又名凤凰塘。相传,文笔山是贵港一支神笔,它以骅骝塘为墨池,大地为纸,舔之不完,写之不尽,是贵港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
八角亭从文笔山行约400米,就到坐落狮山的南山寺步入寺门,再沿石级而上到八角亭。此亭始建于清初,乾隆后期重修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南山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亭内供奉大肚佛,两侧是四大金刚,亭的三面墙壁镶满一块块石碑。亭东第一块是建八角亭的碑文,文曰:清朝初期,南山寺“景物萧疏十之四五”,据贵县志记载,那时,由于农民起义纷呈,清立国十三年后才有县官来坐衙执政。
碑文里说的知县澹(淡)公,就是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到任的。 南山大洞从八角亭沿着之字形石级直上,就到南山大洞。洞门刻有:“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凉”的对联。
洞门石壁上有一棵不老松,是贵县旧八景之一。这棵小松树自公元989年建寺时已有,一千多年来,不长高也不长大,总是老样子,四季常青,令人称奇。据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典故就源于此。 进入洞中,只见该洞上窟窿,下宽敞,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高15米多。
因洞中有“石像天成,非凿非刻”的天然石佛三尊及历元到明,后人增刻已达三十余尊,小石佛遍布崖上,故名石佛洞。该洞又是南山寺供奉如来佛祖及寺僧做佛事的地方,这尊如来佛像是新塑造的,高八米,故该洞又称大殿。
大洞是个文物丰富的大宝库,不但有石佛、石象、石牛、石狮、石虎、石鲤,还有御书碑和飞来钟等胜迹,以及历代骚人墨客的诗词、题额摩崖,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据统计,南山寺的摩崖碑刻有180多幅(块),其中自治区博物馆有拓片的50幅,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御书碑寺内有一块极为珍贵的御书碑。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图贴睦尔亲王被流放海南岛,中途来游南山。
公元1323年奉召返京,重游南山,并亲书“南山寺”三字赐与寺僧。公元1328年图贴睦尔登位,号文宗皇帝。后贵州(贵县)州官撰跋刻《御书碑》立于石佛洞北壁下保存。 飞来钟洞的左侧有一口大铁钟,叫飞来钟,高1.
8米,口径1.2米,重一吨多,用槌击之,发出巨响,山鸣谷应,声播十里。钟面铸有“皇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乙丑岁正月”,“抚州匠人曾守政铸造”等字样。此钟历时近千年,为贵港市尚存16个铁钟之最,是全国十大名钟之一,被列为广西重点保护文物。
这个古老铁钟原是广州光孝寺的神物,它之所以神,据传说,因它慕南山风景优美,香火兴旺,在一夜之间从广州飞来,自挂于大洞一根横木之上,长鸣七天七夜而止。
神钟还能卜吉凶,知祸福,来人拜之、求之,都逢凶化吉,是南山寺又一奇宝。 观音岩大洞西侧是观音岩,与大洞相连,呈长方形,长约15米,宽5米多,从大洞拾级而上可到达。此岩是历代石刻较多的地方,其中有讲农业生产的,如清雍正年间曾两度任贵县知县的天津人孙超群写的“南山记”石刻碑文。
文中提到当时贵县还不懂种旱田,农民都是“以手拔草,困难开辟,亦难多种”。于是他推广了北方旱地农具铁锄,对农民“躬行教种”,“数日间旱田之利益通晓”。
他还满有信心地说“将来之辟土必多,民生厚望矣”。 观音岩宽敞明亮,旧社会官绅游山到此,必摆酒吟诗,清风南来,令人飘飘欲仙。因此,清康熙贡生、山水郎曾光国题刻“登临即仙”。
岩内有“鲤鱼滴水”、“通天洞”胜景。关于鲤鱼滴水有个神话传说,很久以前,郁江鲤鱼湾有条鲤鱼精,到南山寺称王作恶,民愤很大,被观音菩萨施法使其现出原形,并把它抛到观音洞顶的石壁上倒挂起来,鲤鱼哭泣的泪水流到嘴边滴下来,成了今天的“鲤鱼滴水”奇观,真是“一窍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滴天桨”。
观音岩西壁上有一洞口,洞道仅供一人沿崖攀登而上,半山上有小岩洞,过去建有魁星阁,曾是僧人住宿之地。这个洞叫“通天洞”,登临者眼前即展现奇观。
“登临即仙”,谁不雅兴倍增?我游至此处,曾触景生情,口占一绝:“古寺风光处处优,鲤鱼滴水送清流。沿崖直上通天洞,掩映林光画阁楼”。 在大洞东侧,有两个小岩洞,一称流云洞,清晨经常有云雾从山外漫进。
一称流米洞,在洞顶石壁上有一似漏斗状的小洞,以前有米从洞中流出,寺中几人,米流几许,不多也不少。这些米从那里来呢?相传是金龟和仙鹤去游伏波滩,见米船触礁沉没,将遗下的米运回南山寺的。
但后来有个贪心和尚,把流米洞凿宽,企图让米多出,把金龟和仙鹤辛辛苦苦运回的大米掏空了。金龟和仙鹤知道后,叹息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怒之下,从此不再去运米了。自此之后,流米洞也不再流米了。
金龟和仙鹤终日坐禅,后来也仙化了。据说,南山二十四峰中的龟山、鹤山,就是当年金龟、仙鹤的化身。此外,在流米洞北侧的石壁上还有个直通山顶的洞,险陡难上。洞中有条跃龙门的鲤鱼,故称石鲤洞。公元1872年有个学士游南山曾吟诗一首,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道:“胡不贯之柳,烹玉法一试?”意思是说:“为什么不用柳条把那条鲤鱼串回来蒸它吃呢?”鲤鱼跳龙门,龙门就在这里,你看,鲤鱼已跳到洞口来了。
御书阁在大洞东门附近,过去建有东楼“御书阁”,是安奉宋太宗赐御书224轴的地方,现已被毁无存。
我们从大洞东门出来,沿着羊肠小道拾级攀登北上,只见半山峭壁上刻有“问心”两字,用意似乎是要每个登山者回答:“继续前进还是半途而止?”面对那“鸟道磐羊肠,怪石削鸡距,天梯断后连,下瞰毛骨竖”的险峻历程,只有下定决心,“飞步白云巅”,才能观赏到那“石龛益奇丽”的景色。
后人在“问心”旁建有个半山亭,让游人小憩后继续攀登。有诗云:“一生能有几回游,勿在半山亭里休,南峰顶上风光好,古郡胜景目中收。
”到了北极洞,十分凉爽,有“南北户通”、“千里俯窥”的奇景。清乾隆初年,浔州知府李绮(江苏人)有诗云:“未尽登临兴,还来绝顶游。俯身皆下界,极目见神州”。
妙哉!尤为后两句写景抒情,情融于景,读后令人振奋。北极洞又名葛仙岩,是公元四世纪晋代药物家葛洪从广东罗浮山来此山采药炼丹时居住的地方。在这个岩的山脚下有个泉眼,常年有泉水涌动而出,水清味甜可口,水中含有丹砂,饮之可延年益寿。
据传说,当年葛洪就在泉眼边筑围成井,取此井水到北极洞筑灶炼丹。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炼出了仙丹,修成了正果,成仙升天去了。后人为纪念他的功德,尊称他为葛仙,北极洞又得名葛仙洞。
那口井称为仙人井,葛洪炼丹的灶称为葛仙灶,今遗迹尚存。清代举人石崇先有《丹灶吟》云:“水云深入好栖迟,行满功成在此时。九转灵丹真火候,三翻消息登离奇。一天蓦静三更现,万法全空五夜知。
得道仙翁驾鹤去,长留丹灶使人思。”看来,一切均有证可考。 从北极洞出来,登上狮山顶峰,倚着嵯峨的山石,远眺稻浪翻滚,蔗海葱茏,青山耸翠,郁水荡波,闹市人涌,大道车流,真是气象万千。近看廿四峰罗列如画屏,翠黛环立。
宋代贵州(今贵港)郡守陈昭嗣作诗曰:“二十四峰称小桂,山明水秀本从来。”1991年陪南宁市葵花诗社十老游南山时也吟道:“陪客南山再次游,攀登步上顶峰楼。披襟极目情无限,廿四奇峰眼底收。
”可谓异曲同工。 舍利塔从狮山顶峰沿石级而下,来到山背脚下的舍利塔。此塔共4层,高6米,宽2.5米,塔上端书“舍利宝塔”四字,下端有佛像浮雕一尊。塔旁有一石碑曰“南山舍利塔记”,碑高96厘米,宽76厘米。
碑文有“佛光频耀,震动人天,信女陈觉定喜舍桂钞一千五百一十五元敬造石塔”等字样。这个塔是民国年间,本邑南江村盛光庭得知南山寺末代住持李春崖收有普仁大师园寂时的一颗佛珠藏于广东肇庆庆云寺,便亲到那里索珠回来,即与当地绅耆龚雨庭、叶瑞庭、周景贤、林进才等人商议建舍利塔。
随后便以贵县佛教协会名义发出缘部,向各方善男信女,广结善缘,随缘乐捐,并得到香港信女陈觉定大力支持,遂于1936年间全塔建成,将普仁大师的佛珠藏于塔内。
舍利塔前面是一片广阔的悠闲林荫地,内中有水塘。市政府已拨款兴建动物园,并于2003年8月13日建成对外开放。动物园占地60亩,分为猛兽观赏区、灵长类观赏区、综合表演馆、儿童逗趣园等区域。
展出东北虎、狮子、狒狒、犀鸟等极具观赏价值的动物30多种200多头(只),及包括黑熊、鸟类、猴子及宠物狗在内的综合性表演。据了解,该园是广西仅次于南宁市动物园的第二大公有动物园。南山寺动物园的建成开放,为南山景区增添了一个炫目的亮点。
菩提树从舍利塔沿石级南下,回到南山寺门西侧,甘液池边,有棵远近闻名的菩提树,树高16米,主干直径1.1米,叶大如掌,遮覆直径达8米,四季常青,树本名贝多罗,是佛教圣树,相传以前西天众僧在此树下宣讲佛经,证菩提果,因而又称菩提树,因其稀有长寿,而成为南山寺之瑰宝。
此树原产印度,中国稀有,南山寺和广东羊城光孝寺各有一棵,合起来齐名。贵港人曾绍箕于1686年作《南山即景》诗时曾提到菩提树云:“行看池边菩提树,灵鸟枝头学梵音”,据此推断,南山寺菩提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
但迄今还是青翠挺拔,枝繁叶茂,未显龙钟老态。更奇的是,将菩提叶浸于水中,存其盘脉,俨如薄纱,寺中僧人曾用以写经,可存千年,今人用作书签,可防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