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知乎 李定国与郑成功约定围攻新会 郑成功因何延误?
1652年,农历正月,清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 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 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
其后,郑军围困漳州数月 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 其后,郑军于交战中失利,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清军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
1653年,农历四月,金砺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 农历五月,清军两度大败后,顺治帝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不接受。 七月,郑成功驻于揭阳征饷。 八月,郑成功返回厦门,一面假装与清军议和,郑军得以休兵筹措粮饷,稍事整顿;另一名派遣张名振、张煌言率部北上江、浙。
十一月,顺治帝再度敕封,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之地安置兵将,郑成功仍不接受。 PS:本年福建清军及浙江援军等清军依旧驻扎福建,对郑军虎视眈眈
1654年,正月,定西侯张名振见清军已将军力集中于福建,则江、浙等地防务势必空虚;于是乃向郑成功请师,率领百艘战舰北上,图取江南地区。 二月,清廷再遣使与郑成功,承诺给予兴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郑成功再次拒绝之。
三月二十九日,郑成功所部张名振率水师六百余艘再入长江。 次月初七破京口,抵仪真,后撤回。 八月,清又遣使往议;郑成功的亲弟郑渡、郑荫也在使节之中。郑成功又一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坚持抗清。
十月,初三,李定国亲统军攻新会。十九日,郑成功遣将林察、周瑞援定国于广东。【师行缓慢,十二月仍在潮、惠一带,次年五月回厦门。】 十二月,张名振等率水师四百余艘三入长江,十八日直抵南京燕子矶。
年末至次年初,舟师方退出长江。是月十四日,清军援兵至广州。 同年清朝漳州协守刘国轩向郑成功投降,引郑军进入漳州府城;漳州总镇张世耀见大势已去,与以下官员尽皆向郑军投降。十二月,郑军分兵进击,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军队进入兴化地方。 PS:本年福建清军及浙江援军等清军依旧驻扎福建,对郑军虎视眈眈
李好歹号称二十万,面对广东清军,郑除了面对福建清军还要面对浙江、江苏清兵援军,本来兵力就不够,面对的敌人也多,都要靠假求和缓口气了,十月才出发不得已啊,砸锅卖铁凑兵力也要时间的好不好?
再来个别人的:
(一)张名振与郑成功。 顾诚在《南明史》中不认可张名振是郑成功的部将,这让人难以理解。张名振与鲁王朱以海在1651年八月舟山战役后走投无路,部众四散溃败,不得已投奔厦门郑成功,在而张来投后,先被郑成功授水师前军指挥,后又委以重任,节制诸军,实际上是郑氏海军总司令。
1653年鲁王又取消监国称号,意味着南明政权形式上也归于统一,那么张名振的监国部军队系统自然解散,其所剩不多的人肯定会被郑成功收编。尽管张名振本人可能会对此表示不满,但不论他愿不愿意实际上他已经成为郑军系统中的一员,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行事。
1654年北上战役中途还曾回厦门求援军。也就是说,张名振的北上就是郑成功派遣,在钱海岳的《南明史》中也说“命名振北上”。
可是顾诚先生极力认证张名振自成一派,把张名振等人硬生生与郑成功分开,难以让人信服。并且这样一来,似乎张名振入长江谋求与孙可望会师一事,就与郑成功无关了。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2,郑成功的战略方向,以及郑成功分兵情况(以下来自 关于南明李定国、郑成功关系的一些探讨_史蒂芬zhu_新浪博客)
1654年张名振等三入长江之役是由内地反清复明人士联络东西,会师长江,恢复大江南北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这场战役的参与者,《南明史》中说:“值得注意的是,发动长江战役,夺取江南为基业,并不是钱谦益等内地少数复明志士一厢情愿的幻想;张名振、张煌言率部全力以赴,表明他们认为这个方案切实可行;西南的孙可望作出了相应的决策,证明他也欣赏和支持这个战略部署。
”而“就抗清大业而言,孙可望拍板定调决定采纳北线长江会师方案”。
而郑成功这方面,早在1653年底,他就收到了一封蜡书。此蜡书是江南抗清志士睦本冒着巨大的危险,秘密前往西南,带回永历帝的敕书,以及大西军领袖孙可望的亲笔信。这封信是孙可望提出与郑成功的东南抗清力量实现会师长江计划,在皇帝敕书与孙可望信件的鼓励下,抗清志士平一统、贺王盛、睦本等人积极与张名振联系,同时策划反清起义。
张名振遂带领福建抗清军队,于1654年初率舰队入长江直抵镇江瓜洲,当时他写一首诗,其中注“予以接济秦藩,师泊金山”,秦藩就是秦王孙可望。
着张名振入长江时,郑成功同时也派戎政司马陈六斌、都督程应璠增援,率海军攻击吴淞。 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广东的李定国在1654年四月写信给郑成功,我们假定这封信在一个月后交到厦门郑成功手中。
那么此时情况又如何呢? 五月,当郑成功收到李定国的求援信时,张名振从长江前线返回厦门岛,向郑成功提出增兵上的计划。这时郑成功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派兵到广东增援李定国;第二,派兵前往长江,等候孙可望发动长江攻势,实现夹击南京的计划。
要做出何种选择,我想答案一目了然。 第一,选择南京还是广东?广东地位在李定国看来是目标,一旦攻下形势也却能可观。
但是,对于郑成功来说,广东可能并不为其重视,就我们现在来看,广东地处最南边,即使顺利攻下,但北上北伐仍然会路途遥远,困难重重。可是南京作为南都,其重要性与战略价值无疑都使其成为争夺天下的关键枢纽,之后郑成功再入长江直接攻南京更是表明其对于攻克南都,毕功于一役的热衷。
第二,选择孙可望还是李定国?当时孙可望不仅是全国抗清的领袖,手握西南主力30万军队,而且还掌控永历朝廷;而李定国与孙可望当时已经分开,李定国孤处一部,在军事上与政治上都处于弱势。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的选择就十分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