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国语版40集 40年波澜壮阔开创属于四川的大时代

2018-10-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老家在川北群山深处.在上世纪80年代,在童年时代的记忆里,家门口一条瘦若麻绳的小河,一到冬天,便几近枯竭.过河不用桥,几块随意摆放的石头,任由人们踩着跳跃前行.关于故乡的这个刻板印象,终于在2013年走到尽头.随着亭子口水电站下闸蓄水,奔腾的嘉陵江被拦腰截断,数十亿立方米的滔滔江水掉头西流,一鼓作气,把沿线几十条瘦弱的支流变成一片片烟波浩渺的湖泊.大时代国语版40集 40年波澜壮阔开创属于四川的大时代桑田沧海的巨变,让原本狭隘逼仄的故乡,陡然间获得一种壮阔之美.从蜿蜒盘旋的小溪到波澜壮阔的大河,

老家在川北群山深处。在上世纪80年代,在童年时代的记忆里,家门口一条瘦若麻绳的小河,一到冬天,便几近枯竭。过河不用桥,几块随意摆放的石头,任由人们踩着跳跃前行。

关于故乡的这个刻板印象,终于在2013年走到尽头。随着亭子口水电站下闸蓄水,奔腾的嘉陵江被拦腰截断,数十亿立方米的滔滔江水掉头西流,一鼓作气,把沿线几十条瘦弱的支流变成一片片烟波浩渺的湖泊。

大时代国语版40集 40年波澜壮阔开创属于四川的大时代

桑田沧海的巨变,让原本狭隘逼仄的故乡,陡然间获得一种壮阔之美。

从蜿蜒盘旋的小溪到波澜壮阔的大河,川北小小村庄,浓缩四川改革开放的大时代。

从古至今,地处西部内陆的四川,被称为“千河之省”。抽象的名字背后,苍茫的群山之间,数以千计的河流在蓄积、在挣脱、在汇聚、在冲刷、在激荡、在追逐,从涓涓细流到浩荡江河,从弱小到强大,尽管群山阻隔,依然一往无前,奔流向海。

大时代国语版40集 40年波澜壮阔开创属于四川的大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看得见奔涌水流的背后,还有有形或无形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被彻底激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奔流不息。

如今,仅双流国际机场,一年的旅客吞吐量就已突破5000万人次,相当于每年有超过一半的四川人通过飞机进出四川;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相当于每天有超过80亿元的资金会“砸”进四川,这一数字比改革开放初期的3年投资总和还多;2017年GDP超过3.

大时代国语版40集 40年波澜壮阔开创属于四川的大时代

6万亿元,与波兰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每一天创造的经济总量超100亿元,超过了改革开放初期半年的总量;每隔40多秒钟,全省就有一家新的市场主体诞生,截至2018年9月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500多万户,在全国排名第6;全世界的苹果iPad,有一半来自四川。

受益于改革开放,“四川人”越走越远,“四川货”越来越好,“四川路”越来越宽。

当下的四川,已经逐步成长为一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大省和科教大省,同时,还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纽带。

从盆地到高地,从边缘到中心,从经济小省到经济大省,四川的大时代正阔步走来。

这是属于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这是属于四川人民的大时代!

一家国企的32年:从0到270余条航线

切片

12月17日,一架来自成都的川航航班降落在丹麦哥本哈根。这是成都首条直飞北欧航线,由四川航空开通仅一个星期。今年,川航已开通5条从成都出发的国际远程航线,公司航线总量突破270条,遍及五大洲。而32年前,这家本土航企才刚刚在四川起步。

1986年,四川省航空公司应运而生。1988年,经过两年筹备,川航首条航线开通,国产运七飞机载着近百名旅客从万县到成都,原本两三天的行程缩短到了1个小时。川航诞生后,根据四川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开通航线,机票曾经一票难求。“营业点经常有人排队等退票。”川航老员工回忆。

随后,经历发展瓶颈、公司改制等市场化洗礼后,川航迅速“起飞”。以安全体系建设为首,航点由支线城市向全国主要城市、国际(地区)延伸,航线从点对点、线到线向网络化转变。近10年来,民航发展迅猛,川航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国际航线。

2010年,川航首条洲际航线成都-温哥华开通,第一次“飞出”亚洲。此后,温哥华、墨尔本、悉尼、莫斯科、东京、大阪、新加坡、迪拜、布拉格、奥克兰等国际航点逐一“解锁”。2018年,随着成都至埃及开罗航线的开通,川航航线实现了对世界五大洲的全覆盖。目前,川航航线总量已达270余条,机队规模145架,年运输旅客超过2400万人次。

以“中国元素,四川味道”为主题,川航把四川文化融入制服、饮食、服务等,随着一架架航班的起降,把中国文明、巴蜀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一家民企的36年:从500元到600亿元

12月12日,“2018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揭晓,通威集团上榜。

与荣誉同样耀眼的,是业绩:今年7月发布的2018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通威集团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再次上榜,且排名上升,年营收提升了22%。公开数据显示,“农业 光伏”双引擎发展的通威,集团整体营收2017年超过了600亿元。

时光回到1982年,通威创始人刘汉元拿着卖猪换来的500元,开始了艰苦创业。两年后,他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通过验收,一举打破四川水产养殖最高单产纪录,并被迅速推广。此后,通威一次次刷新最高产量,逐步成长为中国水产行业的龙头。目前,中国人每吃4条鱼,就有3条和通威有关。

通威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密不可分。1978年,全国渔业总产值为22.1亿元,四川平均一人一年只吃半斤鱼;如今全国渔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增长超过540倍,全国人均水产品年占有量接近50公斤。

看好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2006年,通威大举进军光伏产业。10余年间,通威独创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体”模式,相继成立了永祥股份、通威太阳能等新能源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通威大力发展新能源的10余年间,中国光伏产业实现了从一路追赶、齐头并进到全面超越的华丽转身。2001年以前,中国光伏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目前,中国企业已占据全球70%以上的光伏市场份额。

“改革开放40年,通威创业36载。”从无到有、从小微到强壮的通威,正是改革开放浪潮中民营经济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