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期光回忆录 钟期光:两次回信拒绝为亲属走后门(组图)

2017-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 2016年5月22日,是开国上将钟期光同志逝世25周年纪念日.他1909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上将军衔.历任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军事学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等职.1991年病逝于北京.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他是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参与创造者和重要实践者之一,被誉为"华野名将,学府高师".今天我们深切缅怀钟期光同志,就应学习他身上

编者按: 2016年5月22日,是开国上将钟期光同志逝世25周年纪念日。他1909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上将军衔。历任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军事学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等职。

1991年病逝于北京。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他是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参与创造者和重要实践者之一,被誉为“华野名将,学府高师”。今天我们深切缅怀钟期光同志,就应学习他身上的优良作风、学风和家风。

粟裕称赞他“工作很实际,很实在”

钟期光长期主持政治部的领导工作和部队战时政治工作,强调政治工作要有创造性、战斗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缩小机关,一切工作在基层,政治工作在前线”的工作方针,对保证作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对此,粟裕曾说:“钟期光同志工作很实际,很实在。

从江南到苏中,政治工作实际上是由他支持的。”他强调坚持抓好思想教育是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提倡思想教育主要是“正面灌输”,同时又要“扶弱为强”,还要“见事就教”。

提出的“扩军方针”曾受到中央军委重视

钟期光重视总结经验,先后撰写并发表《对改进目前连队政治工作的意见》《在整训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问题》《改造思想和改进我们的工作》《论部队中政治工作建设》《关于战时政治工作的几个问题》等文章。解放战争时期,曾总结推广“立功运动”“火线扩军”“溶化俘虏”等基层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在1948年8月起草的《攻济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中,明确提出“随俘、随补、随打”的扩军方针,受到中央军委的重视。

丰富我军政治工作理论宝库

新中国成立后,钟期光为发展军事教育事业,为我军建立和发展军事理论研究体系,开创军事科研工作新局面,付出了很大的心血。1951年参与组建军事学院,1960年调任军事科学院副政委。他曾提出“保证六分之五的科研时间”和军事科研成果“好的不用多,一个胜十个”等主张。他要求政治工作要鼓励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出“我们军事科学院靠研究成果吃饭”的名言。他的著述,丰富了我军政治工作的理论宝库。

陈毅复信“特别支持”他学习理论

钟期光的学习是和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既是为了改造主观世界,也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新中国成立后的客观形势要求人们要努力学习。1954年6月22日,钟期光在给陈毅的信中表明了“发誓愿学习理论”的态度。陈毅6月29日复信给予鼓励,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我特别支持这一方面”。在学习理论中,钟期光十分注意哲学学习。在他看来,哲学是管“总”的,是人生的“总开关”,学好了,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会提高。

两次回信拒绝为亲属走后门

不让孩子依赖父母,是钟期光的“家规”。子女升学、就业、入党、提干,从未得父母“荫庇”。钟期光说:“我历来主张,孩子的路由孩子自己走。只要孩子们不搞歪门邪道,就比什么都好。”当年,钟期光7个子女除钟德宁在北京工作,其余都参军、下乡插队,有的落户北大荒。

后来,儿女复员或考大学,都就职于普通岗位。1962年,钟期光之妹钟就然的长子李耿成在广西当兵,表现好,内定转干。李耿成寄信请舅父拉一把。钟期光回信道:“你文化不高,不适应部队现代化发展。

锄头竖得稳,作田还是本,老家田多,我赞成你回家种田。”李耿成遂复员务农。钟就然责怪哥哥“铁石心肠”。1990年春,钟期光外甥女抗玉去信称,其子在河南当兵,想把他调到舅爷身边培养。

钟期光当时在301医院住院,抱病复信:“亲人在一起不好教育,只能靠组织教育。我已离休,无权过问军中事;即使能调动,也不会违纪去办。”钟就然听闻后,叹道:“昱哥(钟期光乳名)也有难处。哥哥是红透了心的共产党人!”

叶飞撰百字挽联颂其高尚风范

1991年5月22日,钟期光同志在北京病逝。第二天,叶飞为他撰写了一副长达100字的挽联,高度概括了钟期光一生的革命品质:政治工作多建树,拥干爱兵,优抚工作,立功运动,善总结,富创建,重实行,毕生心血献我军,功高不矜,名利不争,高尚风范应长存;风雨同舟近六旬,始终赤诚,顺境多戒,逆境多助,讲党性,重友情,守纪律,临终犹念老战友,诤友相知,肝胆相照,兄长先逝我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