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尹昌衡 蜀中人文地理大都督尹昌衡与彭州(图)
尹昌衡(1884-1953),出生在彭县升平乡双丰村(今为彭州市升平镇昌衡村)。他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
尹昌衡的父亲务农,母亲却熟读四书五经,在本地教私塾。尹昌衡具有父亲的憨厚,母亲的聪慧,他自小敏而好学,9岁能诵经,10岁备赋诸体,能下田为父亲分忧。
当时,本地一烂人欲诈尹家钱财,反诬尹昌衡父亲骗其钱财。他的父亲胆小怕事,不敢到衙门应诉。十三岁的尹昌衡不畏强暴,到县衙与烂人对簿公堂,据理力争,把烂人的诬告驳得体无完肤,替父打赢了官司。他的机智聪敏、能言善辩、胆略过人,赢得堂上堂下的赞誉之声。
应对明志
尹昌衡在日本留学时就加入同盟会。在广西与蔡锷同办陆军小学期间,与广西同盟会关系密切。他与人主办的《指南月刊》反清兴共和的言辞激烈,被广西巡抚张鸣歧勒令停刊。尹昌衡辞职回四川时,张鸣歧设宴相送,并以“不傲不狂不嗜饮,则为长城”告诫尹昌衡。尹昌衡慨然对“亦文亦武亦仁明,终必大用”以明志。
临危不惧
武昌起义后,四川成立了大汉军政府,尹昌衡任军政部长。1911年12月8日,四川军政府要员在成都东校场检点军队,被清政府四川总督赵尔丰幕后指挥的官兵到那里闹,并在成都市内焚烧掠夺。当时众要员惊惶失措,独尹昌衡窥察赵尔丰妄图复辟图谋。他临危不惧,从东校场脱险后,返回凤凰山陆军军营,调集2000余人,星夜进城镇压。在尹昌衡指挥下,很快平息了兵变。之后,四川军政府改组,尹昌衡被推举为四川大汉军政府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