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 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这是海子诗作《春天,十个海子》中的开篇句。这首诗写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3点至4点,是海子的最后一首诗。12天之后,诗人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他选择在春天离去,他选择在春天永恒。
本期悦读周刊,让我们一起重温海子。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作于1989年1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几乎为几代年轻人找到了对幸福和梦想的诗意表述。20年前,多少人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进书信,寄给远方的心上人,或者,在聚会上高声朗读,“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如今,在微信和微博上,90后和00后们仍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转发,也许他们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海子是谁,也丝毫不关心那个带着大眼镜、总是面带笑容的青年诗人,离开尘世已经26年了。
从1984年的《亚洲铜》《阿尔的太阳》,到1985年的《麦地》、1987年的《祖国(或以梦为马)》,直至1989年的《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春天,十个海子》,五年间诗人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优秀作品。从海子的诗歌中,有人读到了似水的柔情,有人读到了刀劈的力量,有人感受着诗人对美好的眷恋和呼唤,有人思考着诗人对人生的痛惜和怒吼……无论如何,又是一年春天,十个海子复活。
海子生在三月,死在三月,永远留在了三月。
2015年的春天,海子,你被劈开的疼痛仍在大地弥漫。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是海子留给我们的问题,从他的诗歌中寻找答案吧。
海子:时代的神话
海子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神话。在八十年代,和海子知名度不相上下的诗人昌耀,在2000年3月去世。如今,昌耀已经无人提起,而海子和他的“面朝大海”已然成了商业口号和“文青”们的口水。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优秀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札记。其中流传最广、最具影响的是他的短诗。正如诗人自己所说,他的短诗是绝对抒情的,有一种刀劈斧砍的力量。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海子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即食指)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1989年3月26日的黄昏,海子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自杀时他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渐入无休止的诠释与误读。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将越来越清楚地看到,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关于海子的离去,西川在《怀念》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