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刘积仁 刘积仁:东软凭什么活下来

2019-04-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9月22日,东软在创业发源地沈阳举行"东软25周年庆典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6".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博士在庆典仪式上演讲,回望东软走过的25年,制定东软未来的发展战略.这25年,顶着红帽子出生的东软,一路走来既大刀阔斧也如履薄冰.东软刘积仁 刘积仁:东软凭什么活下来1991年,36岁的刘积仁教授创办了东软,从"两间半实验室,三台破电脑和捉襟见肘的3万元研究经费"开始,怀揣着"架设软件研究与应用的桥梁"的梦想,刘积仁教授领着东软走了

9月22日,东软在创业发源地沈阳举行“东软25周年庆典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6”。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博士在庆典仪式上演讲,回望东软走过的25年,制定东软未来的发展战略。

这25年,顶着红帽子出生的东软,一路走来既大刀阔斧也如履薄冰。

东软刘积仁 刘积仁:东软凭什么活下来

1991年,36岁的刘积仁教授创办了东软,从“两间半实验室,三台破电脑和捉襟见肘的3万元研究经费”开始,怀揣着“架设软件研究与应用的桥梁”的梦想,刘积仁教授领着东软走了25年。

如今,25岁的东软成了小伙子,也成了IT界“骨灰级”的元老,按照软件企业7年一换血的速度,东软闯过了数次“生死边缘”,在每一次拐点来临之前,东软都在选择最合适的转型方向。

东软刘积仁 刘积仁:东软凭什么活下来

“东软这25年,活得根本就不是一条命,我们在活着一条命的时候创造另外一条命,我们的活法是在叠加的过程中,在生命创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延续着我们的生命。”正是这种紧迫感,让东软一路走来不断进行创新和转型,成为刘积仁教授口中的“幸运儿”。

东软刘积仁 刘积仁:东软凭什么活下来

刘积仁教授,这位东软的创始人,也在东软的陪伴下从而立之年走到了耳顺之年。25年前的两条路,在那个下海经商会被耻笑的年代里,刘积仁教授选了做企业家,也正是背水一战的选择,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并不断为中国在软件领域开疆拓土。

在东软25周年的庆典上,刘积仁教授娓娓道来东软的过去、当下与未来:东软一路变革,不断再造生命。专注技术、因势而动、重视人才、创新激励、跨界融合成为东软25年来的动力。目前,东软正在打造一个生态系统,以东软为核心,拆分出东软医疗、东软控股、东软瑞驰、东软熙康等众多创新平台并孵化成上市公司。东软正在从创造技术变成创造价值,此后,互联、智能、创新将成为东软发展的主线。

目前,医疗设备和健康这两大板块已经初见规模,如东软医疗设备和东软熙康两家公司已经从东软内部分拆上市。东软睿弛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新公司,也在大刀阔斧前进。为此,这些公司实施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持股的计划,为的是让东软“像创业初期一样更有活力。”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这样评价东软的内部创新:“刘积仁老师,特别注意产权经济的改革,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充分真正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刘积仁老师知道,科技成果变成钱的过程中有多少个环节,每个环节的领头人都是人才,都是珍珠。而东软要把这些珍珠链接成一个最昂贵的项链,刘积仁老师就要穿上项链这个线,把若干的分支穿在了一起,这才成就了今天的东软。”

未来10年、20年,刘积仁正在构建东软的新生态。在东软创业平台上,东软是大股东,拆分公司上市进行垂直化发展,走多元化路线。对于这些“内部创业的团队”,东软母体的一切都是开放的,技术平台、市场渠道、客户关系、知识产权都会进行共享。

在几天的行程里,总会听到一些声音:“以前看东软的发展很凌乱,不知道在干什么,现在好了,总算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软件与服务仍旧是东软发展的核心,医疗和大健康领域是东软从5年前就开始布局转型的方向,汽车电子领域正在成为东软新的热点。知识产权会是东软握在手里的砝码。

以下是部分演讲原文:

东软25年的积淀——技术、创新、人才、转型

作为软件企业我们很幸运,今年我们能够庆祝25年,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它自然的生命周期,就像一个人平均年龄如果是80岁的话,你活到90岁绝对够本了,活到60岁太少了点,活到平均寿就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遗憾。东软已经十分地不遗憾了,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平均的年龄是7年,我们说软件行业是拿狗年来计算的,就跟苟活一样。我们活到25岁,相当于人一百岁、两百岁,我们十分地满足。

这是因为我们的25年,活得根本就不是一条命,我们在活着一条命的时候创造另外一条命,我们的活法是在叠加的过程中,在生命创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延续着我们的生命。我们最开始试图成为一个软件产品的公司,后来被盗版了,所以我们做汽车总集成,我们是第一家软件不要钱,通过硬件赚钱的,我们把它打成一个包卖一个系统,我们那个时候有一个叫电子档案的系统。

当我们走过了七八年之后,我们看到了中国在软件人力资本的不断上升,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在这个行业还没有走到拐点之前,我们就意识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所以我们就提出来要进行战略的转型,从一个以人力资源为业务的模式,以我们卖项目为模式,变成向产品、服务、IP这个方向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把软件和其他行业结合,我们把软件技术跟制造业的结合,创造了CT的这个行业,大型的医疗设备。我们在发展IP的时候,知识产权的时候,东软又有了一批小的软件,云上的软件,大数据平台,所有这样一种变革的过程,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结论。

当任何一个行业有一个平均寿命周期的时候,你要不想死,你就要提前找到另外一个活法,不然你的死是死定的,可能是差个几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受到很多的诱惑,有人鼓励我们进入房地产,有人鼓励我们进入生物医学,整个的生物制药领域。我们相信一点,自己明白的事都做不好,还能做好不明白的事,那真是一种意外。

25年,如果我们总结一下,能够支持我们今天的成长,至少我们看到这六个方面。第一个,我们十分专注技术,我们从大学里走出来,我们热爱技术,我们认为像东软这样的公司没有了技术就没有了根,我们一直强调我们工程师的文化,我们工匠的精神。

我们十分重视人才,因为我们认为一个软件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我们不断地变革,重视基地。我们也特别地重视跨界融合,因为东软现在所有的软件都是和一个跨界的业务结合,才能表现出它的价值。

最后我们通过全球化的过程。我们理解了许许多多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的一些挑战,这些挑战是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开放的市场,没有一个适应全球的文化,不是你要出国,你不出国都会有人到中国来和你参与竞争。那么在这几个方面,我们不断地修行,不断地打造生命的动力。

东软未来——多元化、垂直化

今天的东软已经充分融入到这个社会,我们如果在中国要看病的话一定要用到东软的系统,因为中国50%的社保系统都是东软支持的,如果你有身份证,身份证的系统也是我们做的。如果你要是买股票,上海交易所后台股票监管系统也是我们做的。

如果你在中国使用电力,可能三分之一电力系统服务也是我们做的。如果你要通讯、打电话、发一个短信,当然现在大家发微信了,我们过去拥有短信30%中国的市场。我们的解决方案,在医院里面我们是中国医院占有份额最高的一家服务提供商,我们在金融、地铁,我们在各个行业上,包括环境保护,政府的管理,包括食品的安全,东软的软件无所不在。

今天如果你在中国买了一个进口车、国产车,有极大的可能都用了东软的软件,如果你买了一台电视业可能有东软的软件,因为东软在汽车里面,为全世界大部分的汽车制造商都提供了我们的软件,有全球的网络支持我们这样的服务。所以我们拥有了客户,拥有了解决方案,拥有了大量的数据,所有我们今天获得的这一切,都是在我们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忍耐,能够看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这一切,我们能够坚持投入下去的一个结果。

下一个东软时代——云化、碎片化、软件和硬件一体化

首先我们看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一个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变化构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互联网的连接越来越便宜,互联网从连接人到连接物,,这种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复杂,覆盖越来越广阔,连接构造了一个新的生态,新的系统,新的逻辑,这是我们看到了连接环境下软件会表现的不同。

第二个在连接的基础上,数据变得复杂了,我们最终用到这个数据是解决问题。而在解决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就是要计算。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一个云的平台很简单,但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比如说走到智能时代的时候,实时性、准确性,大数据的充分融合,都会使计算变得十分复杂。

未来的软件更普及,这使软件成为日用品,大家每个人每天都使用软件,无论是付了软件的钱还是付了流量的钱,还是软件没要钱,而做软件的人通过别的方式来赚钱,反正这是一个新生态。软件的普及化也导致了软件通过互联融合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包括在这个过程中的协同、社交,包括娱乐,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商业环境的形成。而这个商业的环境,我们现在可能才刚刚开始。

我们看到软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过去对软件是这样定义的,软件是由一组代码和相关的数据所构成的,描述问题的逻辑,那是我们一个软件的描述。那么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开始从一个技术的产品变成一个商业模式和一个价值创造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你的软件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你有多高的技术,在于你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所以软件的定义,从技术变成了价值的创造,从产品与解决方案变成了商业模式的变化。软件存在的形式,也变成云化、碎片化,另外软件和硬件的一体化,现在也越来越成为我们未来一个软件在表达方式的一种变化。

东软技术的未来——互联、智能、融合

东软的25年,我们还需要走得更长,所以我们也在考虑东软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活到未来的10年、20年、25年。

在技术上,我们围绕着三个最主要的环节,一个是互联,第二个是智能,第三个是融合。智能我们关注大数据、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我们所能够把这些计算能够变成价值的能力。关注软件能不能演变出其他的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充分融合,这是我们技术的路线。

我们的定位,过去大家看我们就是一个软件公司,今后我们在几个领域里面,在垂直的领域里面,我们会展现出不同业务线更鲜明的特征。当然第一个我们还是一个软件,IT服务的公司。第二个我们会成为在健康领域里面一个领先的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我们无论在汽车和移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都会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我们在大数据、自主平台方面,我们成为软件产品和平台公司。同时东软在教育领域上,还会取得非常大的发展。

如果看到IT这个里面,我们更加加强各个领域的融合,特别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在社会保险、金融、医疗、卫生、电力、传媒、制造,这都是我们的结合,把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完全融在一起。

在健康领域里面,我们要成为云健康服务和大数据的领导者,我们要成为数字医疗设备优秀的供应商。

东软在卫生领域的布局特别全面,我们有社保有商保,我们有医院全面的系统,在医院的建设里面我们有大型的医疗设备,今天我们有强大的数字化的基层医疗,就是熙康的云医院。我们还有为政府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方面我想是为我们东软下一步在大健康领域里边能够成为一个领导者,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智能制造里面东软十分自豪,我们做汽车系统、电子系统,到今天我们大概走过了至少是25年,因为我们公司没有成立之前就开始和阿尔派有一个研发的合作,在汽车这个领域。那在汽车里面,我们会做更智慧、更连接、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更安全,我们把汽车看成一个移动的计算机。我们除了看到这个,还看到汽车产业对未来巨大的市场,汽车的分享式,未来二手车市场,汽车背后服务模式的变化,对IT的需求,这都是我们所关注的领域。

东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我们现在看到了软件越来越通过硬件来表达,我们过去做了大量的终端,你今天到医院的大厅里面看到很多的终端是我们在做的。很多的Pos机大量都是我们做的,因为在这个方面越来越智慧,里面越来越复杂,而后面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云所支持的移动的设备、终端的设备,使得我们不仅有手机,还有大量的连接设备,一定会成为一种趋势。

当我们看到云、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更成为大趋势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希望技术越来越简单,我们会提供基础应用的工具,是我们一个强大的机会。所以我们现在拥有了像UniEAP、SaCa、realSight,这样的工具已经成为东软的产品,许多客户用我们的产品来构造它的应用。还可以说今天东软所销售的所有解决方案的产品,都是搭设在自己的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