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陈嘉映 《十三邀》二次元陈嘉映︱许知远的生无可恋脸
今天想谈谈在《十三邀》第一季的访谈中,印象最深的两次许知远露出生无可恋表情的时刻。
一次是和二次元COSER在一起时,他形容“身边坐了两个黑洞”;
还有一次是面对哲学家陈嘉映的时候,他真诚地表达出觉得面对陈教授时自己的无知“我觉得我的自我太多了.....这话说完后,我觉得我心里像个黑洞一样”。
下面先一起走进二次元的世界去看看吧!
许:“二次元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90后专业coser: “对我来说,二次元现在就等于是我的生活了。”许:“你怎么理解二次元?”80后coser:“我觉得它只是一个名词......但是这个爱好里面它是会让人年轻的,永远觉得自己是个小公举或小女孩一样。
”许:“粗暴一点,怎么概括二次元呢?”70后动漫领军人物:“能够让你逃离三次元世界......但是像二次元就是属于另一种思想,就是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你不用去顾虑这个社会,什么都不用考虑,你可以躲在这个小世界。”
在这期访谈中,许知远采访了不同年龄段从事于二次元相关行业的爱好者们,他们对所从事的行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现实中的社会,都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完整的自我表达能力,这似乎打破了刻板印象中对二次元人士“不善言谈”以及“宅”的印象。
我想二次元文化的广泛传播,也正是因为这个互联网时代赋予了更多声音可以被表达被听到的机会,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可以更自由更勇敢的以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着。
二次元文化是种亚文化,在这种文化交流中,爱好者获得小众文化的集体感和认同感,在当下社会人们也获得更多在公共空间中交流分享二次元文化的机会。
"二次元世界充满了一个很丰富很大的一个世界,看起来很多的选择,但如果这个世界这些选择失去了跟一个更漫长的人类传统之间的更密切的关系的话,这个世界也会很快枯萎,变得非常的苍白。” -- 许知远
许知远担忧的是二次元文化是否会到导致低龄化,以及二次元世界的单一性使人们因缺乏对历史文化的反思而导致语言文化的薄弱。
许知远的担忧使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难道三次元文化就比二次元文化更成熟吗?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会导致低龄化?三次元中的人们如果不反思历史文化,也同样会面临语言文化薄弱的困境。
同时,信息时代的技术使漫画由纸质变为电子手机“条漫”,这种传播媒介的改变,无疑加重了漫画阅读者的碎片性阅读,更激发了漫画创作者创作出更博眼球的内容。
而资本市场的介入,使得动漫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式扩增阅读者,但这种快速式热点的”过客式“爱好者背后,又能有多少真正的喜欢呢?而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又有多少创作者愿意潜心下来创作出更经得起时间打磨的作品呢?
这些问题似乎无法靠着个体的宣传或倡导来改变,终究还是需由社会和市场经济来做出判决。
三次元的世界又是如何的呢?
“我们的时代本质是个非常匮乏的时代。” -- 许知远
许:“存不存在某种所谓的核心的东西?”陈:“那我会说是求「真」吧,就是什么是一个真的生活,是一个真的人格,什么是你真正的自由意志。”许:“为什么这么难以培养这种求真性在整个的社会生活里,精神生活里?”陈:“在一个意义上,它不重要,就是说你没它可以过得去。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没有还更好。”
许知远在这期想要探求的是“如何像一个哲学家那样构建自我的精神世界”,同时,他还纠结于如何认识到真正的自我。(陈教授说的内容让我觉得自己急需给智商充值,以便更好深刻理解他的精神架构,同时陈教授似乎是为了能让大众更多的理解消化他所说的,因此他尽量选用平易近人的措辞来表述观点。)
许:“比如我们所有人现在都在用「存在」这个词,到底海德格尔的「存在」是什么意思?”陈:“根本的问题就是说什么真正地是什么是真的。”
这期让我想起《西部世界》中,被创造的智能机器人寻求真相和自由,而他们在做决定选择时,以为是出于自身的决定,但其实如陈嘉映解释的「决定论」一样,“你觉得你是在做决定,实际上你的决定早已经被决定了,只不过你参与进程的过程早已是在决定的一部分中。”
陈:“当时鲁迅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句话我觉得说的还是挺对的。他就是要拷问出真实下面的虚伪,但是他下面那句话说得好,接着要拷问出虚伪下面的真实。”
当许知远纠结于不喜欢他自己身上过多的「自我」时,陈教授引导他可以尽量去拷问出“虚伪下面的真实”所真正想要的。许知远的「自我」虽一方面限制了他更好的融入当下的时代,但同时也使他获得更独特的角度去解读事物。
这让我想起罗素爷爷曾在《幸福之路》中将个人比喻成绞肉机,如果绞肉机不绞肉不运作,而只是沉溺于自我解构和感慨自身内部零件运作的机制时,最终绞肉机便也只会钝锈。因此,当过度沉溺于自我思绪时,我便会提醒自己,我是一台绞肉机 。
“哲学家一直追求到那种根本道理或者道。”-- 陈嘉映
许知远在访谈中思索:“哲学之于生活究竟有什么用?”
在这个任何都可以被量化的时代,我认为哲学方面的阅读,可以促使我们思考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联系,从而自己不会轻易的被肤浅的快乐所吸引诱惑,更愿追求那些永恒的幸福,而哲学的终点对我来说是信仰。
看完了三次元的访谈,我再回想到二次元,也许二次元的迷人处正是在于它提供给人们获得「真」的空间和表达。在二次元中,个人可以独立完整地表达自己真实的人格,进而达到陈教授说的那种“灵魂的高处”的「真」境界。
有意思的是,二次元的人们虽然沉浸于二次元文化中,但却渴望融入群体的交流和拥有群体归属感。三次元的哲学家虽生活在真实社会中,却追求远离人群,享受知识与真理带来的“充满自信的光荣孤立”。
无论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我们终究还是各自偏执地活在忠于自我的当下。最后,用人生向导《银魂》中的一句话来轻松结束吧 --“按照自己认为美丽的方式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