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孟佩杰 孟佩杰孝女当家
在本应该享受父母宠爱的年纪,她却肩扛着沉重的责任和负担;在多舛的命运前,她从未失掉面对生活的态度。
早晨五六点钟起床,把妈妈安顿好后就回学校上早自习;中午12点下课后,匆忙赶回去给养母喂饭、擦身子、活动筋骨;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四点多放学先到医院照顾妈妈,接着赶回学校上七点钟的晚自习,直到九点半晚自习结束了再回来陪妈妈……这就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获得者孟佩杰的一天。
这样的生活,孟佩杰坚持了13年。每天悉心地照料着自己的养母,在本应该享受父母宠爱的年纪,她肩扛如此沉重的责任和负担;在多舛的命运前,孟佩杰从未失掉面对生活的态度。正如2012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公示所说:“12年来,她克服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给予养母悉心照料,关怀备至,不离不弃,展现了当代青年知孝感恩的优秀品质。”
风里雨里撑起家
这一切都要从16年前说起。
5岁那年,孟佩杰的父亲被车祸夺去了性命,迫于生活压力,母亲不得不把她送给当时在山西临汾隰县老干部局工作的刘芳英收养,乖巧懂事的她给这个平凡的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如果日子如这般平静的话,她应该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幸福而快乐的童年。
但命运对于这个原本就不幸的孩子似乎有些残酷,8岁那年,养母刘芳英突然患上了椎管狭窄症,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不堪重负的养父选择了离开,留下了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和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
对于一个对世界尚未全知的8岁孩子而言,这一切来的太突然,厄运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就在其他同龄的孩子正享受童年的欢快与幸福之时,孟佩杰的童年戛然而止,她开始担起了妈妈和整个家,也开始了与不幸的拼争。
孟佩杰朦胧地记得她在妈妈指导下做的第一顿饭,“土豆丝切得比指头还粗,吃起来像咸菜,还半生不熟。”因为身子太小,够不着灶台,她每天都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饭。小小的她不知摔了多少跤,烧伤过多少次,但却从未喊过疼。她明白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劳力,没有人可以依靠。
每天早上,孟佩杰都要早早起来,给妈妈洗脸梳头、换尿布、擦身子、涂抹褥疮膏。冬天家里生火炉子取暖,一个小孩子哪里懂得炉子封火的窍门,因此常常到了半夜就熄灭了。被冻醒后她不管夜里几点都赶紧再把火生着,要不然就会冻到妈妈。
刘芳英瘫痪在床,要经常换尿布,晚饭后孟佩杰就给妈妈洗尿布,每天都要清洗干净一大堆,要不然就接不上茬了。北方的冬天极其寒冷,每每晾晒衣服,佩杰的小手总是被冻得又红又肿……
妈妈瘫痪后的第一个除夕,专门请了个阿姨到她们家包饺子。那天晚上,孟佩杰给妈妈换了6次尿布,整个除夕就在换尿布、洗尿布中度过的。“电视里春晚现场传来阵阵笑声,妈妈却时不时地哽咽着。”孟佩杰说到这,声音有些低沉。
最初的那段日子,除了要包揽全部家务活之外,孟佩杰要面对的还有因病几近崩溃的妈妈。此时的刘芳英怎能一下子承受如此致命的打击:自己瘫了、丈夫走了、家里穷了。她经常莫名其妙声嘶力竭地大哭或大笑。年幼的孟佩杰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害怕,蜷缩在一边不敢说话。
后来见得多了,她也就慢慢理解妈妈了。“我觉得,家是一生关爱,要用无尽的情滋润温暖亲人的心,让生活永远充满希望。”懂事的她用自己的情温暖着妈妈的心,孟佩杰告诉自己绝不能惹妈妈生气,还要尽量让妈妈高兴。因此平日里功课再多再累,她都留出时间陪妈妈聊天,给妈妈读书,和她分享有趣的事,想方设法地逗她开心,帮她解闷。
看着女儿如此孝顺贴心,刘芳英更加的自责与痛苦,她不忍心拖累佩杰,在她看来,这样对孩子实在太不公平了,她让人帮忙买了几十片止痛片,悄悄地安排后事,想要把孟佩杰托付给邻居。然而孟佩杰在收拾床铺时,意外地在妈妈枕头下发现了这些药。
孟佩杰回忆道:“当时虽然年纪小,但我也听说过吃去痛片自杀的事,家里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的药片,我害怕极了。在我一再追问下,妈妈终于说出了真相。霎那间,我如五雷轰顶、失声痛哭。”她哭喊着央求妈妈千万别丢下自己。
从那以后,孟佩杰照顾妈妈更加小心了。家里的刀子、剪子、锥子,凡是她觉得能寻死的东西都放得远远地,吃药的时候就守在妈妈旁边,一粒也不多给。就这样,在女儿精心照顾开导下,刘芳英终于走出了痛苦的阴霾,享受生命和煦的阳光。
养母病倒后,俩人每个月就靠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经济十分困难,孟佩杰对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有一年儿童节,我给了她一块钱,让她出去买点自己想吃的东西。结果佩杰又原数把钱带了回来,说这一块钱还够我们娘俩吃顿饭。
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孩子这么懂事,跟着我真是受委屈了。”刘芳英说到。在养母的记忆中,8岁之后的孟佩杰,从来没有买过一件衣服。一直都是穿亲戚朋友家孩子的旧衣服,“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给妈妈买药买衣服。反正能穿就行,不用讲究那么多。”她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