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四代刘文西 刘文西中国画作品《小红军》赏析
继1962年创作《祖孙四代》后,刘文西又于1964年创作了《小红军》,虽然在题材上有所不同,但与同时代的其他人物画一样,是具有清晰主题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作品,反映着那个年代绘画创作中流行的现实主义观念: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是一幅没有景深与环境描述的人物画,似乎所有的现实主义语言都集中在对这一位少年的刻画上,人物着装细节描绘得严谨详尽,不禁叫人联想画家作画时面前正有一位身着粗布红军军服的少年。背着草帽和米袋丝毫不影响笔直的身姿,腰间皮带上紧扣着搪瓷茶缸和一挂毛巾,打着绑腿穿着草鞋的双脚分立与肩同齐,稳健地立于画面中央;构图采用顶天立地式,让这位小红军生气焕发、神采奕奕,身后置一小桶似有红色颜料留在桶沿,少年一只手握着蘸有颜料的毛笔但没有抬臂的运笔动作,双肩放松,另一只手插在腰间,似在思索。
浓眉大眼、嘴角紧抿,黑黑的眸子盯着前方地面的位置,八角帽上的五角红星与红布领章映着少年的面颊,饱满又红润。
此幅笔墨语言质朴,用笔单纯笃定,线条简洁有力,层次清晰明快;但如此现实主义的创作,刘文西却并没有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更为特殊的是,与同时期的其他人物画创作相比,这张画找不到水墨加素描的勾勒皴擦技法,也没有通过光影明暗来表现人物逼真的体积质感。
我们只看到他用线勾勒、墨块铺色,或圆笔浓墨概括形状轮廓,从五官手臂到衣纹褶皱,或以湿笔浑厚的墨块体现裤子的宽松,或以枯笔擦写小腿线条,并以淡墨衬托来强化双腿的坚实。又如背后草帽与躯干形成的以虚衬实的笔墨关系,以此来强化坚实挺拔的身体。这些朴实无华的笔墨语言不仅与小红军的形象相谐调,更是那个时期画家内心纯粹艺术理想的映照。
刘文西,1933年出生于浙江嵊县水竹安山村。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名师教导,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刘文西的创作扎根陕北,深入黄土高原农民群众的生活,以现实主义精神塑造陕北农民的艺术形象。代表作有《知心话》《毛主席身边拉家常》等。曾任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