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景区回应 乐山大佛丹霞山体被戳成蜂窝煤?景区回应

2019-05-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一段四川乐山大佛景区"丹霞山体被游客戳成蜂窝煤"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有导游称,孔洞都是游人用手指戳出来的,有游客"为转运"指戳丹霞山体.对此,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回应,岩壁上空洞系天然形成,并非游客人为造成,导游对游客进行了误导.专家表示,这些孔洞是丹霞地貌的一种微地貌,叫"蜂窝岩地貌".乐山大佛景区回应 乐山大佛丹霞山体被戳成蜂窝煤?景区回应现场探访:蜂窝岩壁成网红 游客纷纷打卡2月10日上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在乐山大佛景区内看到,该

近日一段四川乐山大佛景区“丹霞山体被游客戳成蜂窝煤”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有导游称,孔洞都是游人用手指戳出来的,有游客“为转运”指戳丹霞山体。对此,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回应,岩壁上空洞系天然形成,并非游客人为造成,导游对游客进行了误导。专家表示,这些孔洞是丹霞地貌的一种微地貌,叫“蜂窝岩地貌”。

乐山大佛景区回应 乐山大佛丹霞山体被戳成蜂窝煤?景区回应

现场探访:

蜂窝岩壁成网红 游客纷纷打卡

2月10日上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在乐山大佛景区内看到,该视频中的岩壁位于乐山大佛景区北门栈道入口处,不少游客路过时都会将手指伸入孔洞,并来回旋转。有导游向游客介绍说,孔洞都是游人用手指戳出来的,同时解释这里的山体是丹霞地貌,质地疏松,并让游客用手指去摸一摸、转一转,感受一下乐山大佛的风化速度。

乐山大佛景区回应 乐山大佛丹霞山体被戳成蜂窝煤?景区回应

“原来是这里啊,我在网上看到视频了。”“快快快!给我拍张照片!”此处岩壁似乎成了一处“网红”景点,有不少游客纷纷过来“打卡”,伸出手摸一摸,或者将手指插进孔洞旋转,并拍照留念。而这里也成了不少导游带领游客进入景区进行讲解的第一站。

在网上,此事也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纷纷批判,这些游客素质太低了;也有网友表示,感觉视频中的导游在误导游客,如果不能摸、不能破坏,要跟游客讲清楚;景区也应该要加强管理,悬挂一些醒目的提示牌。

景区回应:

系自然形成孔洞 非人力所为

对此,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此处岩壁的孔洞系自然形成,非人力所为。因为景区山体为红砂岩,岩体疏松且岩体长期遭受风雨侵蚀,形成了这些孔洞,而全山类似岩壁有近百处。

“由于视频中的位置处于游客主通道,形状奇特,加之导游的误导,使游客出于好奇或祈福心理进行触摸。”该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岩壁并非文物,无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触摸,同时游客的触摸是否会导致岩壁风化加速也无科学论证,因此管理难度较大。

该工作人员表示,此外每年都会有大量导游带团进入景区,目前国内并无相关禁止导游带团进入景区讲解的规定,因此对导游的管理难度较大。下一步将对接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对进入景区的导游加强管理,对游客做好宣传和引导。

专家说法:

岩石上小孔洞系“蜂窝岩地貌”

“很多人都惊奇于乐山大佛的宏伟,却没注意到:那一大片岩石为啥是红色的呢?”曾任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的罗成德教授介绍说,其实,乐山大佛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而丹霞地貌是红砂岩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为什么这里的岩石有这么多孔洞?据罗成德介绍,这些孔洞又是丹霞地貌的一种微地貌,叫“蜂窝岩地貌”。全国以丹霞地貌著名的贵州赤水、四川古蔺黄荆和广东丹霞山等地,都有这种“蜂窝岩地貌”,它们的规模和孔洞直径比乐山大佛的都要大得多。

据罗成德介绍,形成乐山大佛景区丹霞地貌的红砂岩是在距今近1亿年前的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那时青藏高原还没有升起,现在的长江流域那时犹如当今西亚沙漠一样,干热条件下含红色氧化铁丰富的砂粒在风力吹送下堆积成沙丘或在季节性洪水的搬运下堆积,经过千万年的固结,才形成今天大家见到的红砂岩。

罗成德介绍说,干旱沙漠中的湖泊或者水塘,在烈日照射下,储水蒸发,浓缩成咸水,最后干枯,盐分就保存在岩石中,于是这样的红砂岩有的层位含易溶的石膏、芒硝之类的盐分就多,在岩石风化时,它们在岩石表面形成一些孔洞,这就是蜂窝岩地貌的成因。

“这些孔洞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但是大量游客都去抚摸、旋转,肯定会使孔洞越来越大。”罗成德建议,景区应该对这些孔洞予以保护,可以在旁边立一块牌子,向游客宣传丹霞地貌和蜂窝岩地貌的相关知识,形成一处新的小景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顾爱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