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线内腹泻线 生物安全是养殖行业的第一道生命线
生物安全管理综合防控体系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内容的预防疾病发生的生产体系,能够保护家禽健康生长、免受病原微生物侵袭。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各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场址选择和布局,环境控制,隔离与消毒,饲料、水和空气的处理以及鸡粪资源利用等。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最大的优点即是可以同时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防控,不像疫苗免疫那样针对性强,单纯预防一种或几种疾病。养殖场生物安全的保障是一项投资,而不是负担。
影响规模化蛋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各项因素及措施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鸡场的规划与设计鸡场的规划与设计应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模适度、功能单一、全进全出”为方针。
在保证鸡场科学选址的基础上,鸡舍类型是蛋鸡环境控制的重要决定因素,鸡舍建筑的设计与气候地区密切相关。不同建筑类型鸡舍内部环境在温度、湿度、氨气、二氧化碳浓度和微生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封闭的环境不但可以提高蛋料比,还可减少外来疫病的传播。
此外,鸡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和密封性能直接影响着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对舍内空气质量和能耗成本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做到对鸡舍保温性能和密闭性能的保证。鸡舍建筑方面还要考虑到:要便于清洗和消毒,加强防鼠、鸟和虫的防范措施;鸡舍的间距要满足防疫、防火、采光、排污以及施工和资源利用等要求(综合几种因素的要求,取鸡舍屋脊高度3~5倍的间距,一般可满足其各方面要求);鸡舍的规格方面,鸡舍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应适可而止,不能只单纯考虑建筑和设备投资性价比,这些方面随数字的增大管理难度和各项风险系数相应增加。
合理分布是蛋鸡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
要根据主风向(山风、河风等)、地势高低等将场区划分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并合理布局。还要注意净污分道、雨污分流。场内道路应单向流通,避免交叉;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雨水采用明沟排放,场区污水采用沉淀等处理后暗管排出;鸡粪处理区要做遮雨防护,冲洗鸡舍特别是冲洗水线的废水一定要做完善的处理,包括防渗处理。
整场输送方面,饲料、鸡蛋和鸡粪的整场无缝输送以及整场消毒的配套使用,可大大减少传染病的发生。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养殖档案记录,加以规范和管理,并做好整理、分析、总结工作。
养殖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是规范养殖生产和经营行为的需要,是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养殖户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在三级防疫(一级为鸡舍,与鸡群直接接触;二级为生产区(鸡舍除外),与鸡群间接接触,离鸡群较近;三级为生活区,与鸡群间接接触,距离较远)、四级预警(“绿色警级”:疫情距离场区在500公里以上;“黄色警级”:疫情距离场区在300~500公里之间;“橙色警级”:疫情距离场区在100~300公里之间;“红色警级”:疫情在场区周边100公里范围内发生。
以上根据级别不同,采取的防范措施和投入也不尽相同)和紧急防疫预案(建立特定时期、特定季节和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防疫预案,包括封场、隔离和特殊护理等措施)的科学严格设置下,还要尤为注意养殖场的消毒工作。
鸡场的消毒
主要包括:人员、车辆、鸡群、场舍和物品器具的消毒,还有饲料、饮水、空气和粪污以及粉尘的处理等。三道消毒关口——场区、生产区和鸡舍设置完善的消毒设施。生产区原则上杜绝一切外来人员的参观交流,可通过监控视频进行交流学习。
注意对料车、淘鸡车、拉蛋车这些与外界接触又进入生产区的车辆消毒,特别是周边有疫情时。坚决避免消毒池留便道,加强消毒池夏冬季的维护工作。进人生产区的通道必须是唯一的一条通道。洗浴更衣、脚和手消毒。
大多数传染病都可通过人员传播,一定要注意外来人员的消毒,包括非本场人员、非本栋人员,特别是维修工和管理人员。最好不要请周边别的鸡场人员过来帮忙或者去给别人帮忙。脚的消毒很重要,喷雾消毒通道,一定要注意脚的消毒,建议最好设置消毒池,消毒液深度应大于3厘米,并每天更换。
手的消毒往往被忽视,抓鸡人员双手会严重污染有机物质,可作为机械载体,在鸡场之间传播疾病。洗浴更衣最关键,每个进场人员必须洗浴更衣,包括更换或佩戴鞋套和头套。对于免疫服务队和淘鸡的人员来讲这项工作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奔走于不同的鸡场,也有可能是疫病潜伏期的场区,洗浴更衣是其他任何消毒方法不能替代的。
空舍消毒——按照“一清、二冲、三喷、四熏、五空置”的程序进行严格处理。空舍时间是指将鸡舍完全清理完毕并彻底消毒后的时间,并非是按出完鸡的时间来计算。空舍时间相对越长越好,一般经彻底消毒后最少空置不少于2周时间。
加强对淘鸡转群车筐、蛋托和纸箱的消毒。从事淘鸡的人员和车辆往往会奔走在各养殖场之间,很可能携带大量的病原菌,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或不让人、车进入场区。避免场内人员接近农贸市场,最好避免外购生鲜食品。
饲料卫生安全管理饲料卫生与安全的维护十分重要。
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菌毒素等可通过饲料传播,阻止带菌污染的饲料进入机体是防制鸡病发生的重要环节。饲料污染危害鸡群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配合饲料卫生安全应遵循:“原料优质、计量准确、搅拌均匀、粒度合适和严格灭菌”的原则。
防止饲料在加工、储藏、运输和饲喂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至为关键,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沙门氏菌和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导致饲料中毒。在这当中,饲料原料是影响饲料安全的根源。玉米质量把控玉米质量包括水分、容重、不完善粒(生霉粒、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热损伤粒含自然热损伤粒和烘干热损伤粒)、杂质(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和色泽、气味等,选择时不能只简单看玉米的水分、色泽和饱满度。
玉米水分、容重内在联系在于:玉米含水量和温度决定储藏期限,含水量低于14%的玉米在0℃~30℃范围内,储藏时间可超过120天,随水分和温度增高,存储时间逐渐缩短。玉米籽粒随水分含量增加,霉菌检出率进一步升高。
玉米容重与水分成反比。相同情况下玉米水分越大容重越低,水分每增减1%时,千粒质量随之增减3.0~4.1克,但容重则反向减增1.0~2.5克/升,平均为1.7克/升。所以检验玉米容重时要综合判断。
玉米中的破碎粒和杂质与霉菌毒素成正比。物理过筛能有效降低玉米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减少鸡群感染疾病的风险。此外,还要杜绝使用陈化粮。杀虫剂双硫胺甲酰处理过的玉米籽粒,会增加鸡只胫骨软骨发育不良。
日粮粒度合适的日粮粒度能使饲料转化率提高5%~10%,并影响鸡群健康。
合适的日粮粒度能增加鸡群肠道消化酶或微生物作用的机会,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能增加采食量,促进胃肠道发育(肌胃重量指数与饲粮粒度呈正相关,肌胃的大小随着饲料粒度的增加而增大);日粮粒度对蛋壳强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还可减少粪便排泄量和营养物质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原则上选择7毫米筛孔会得到较佳饲料颗粒,但也会受到筛孔面积、锤头数量和位置、电机功率、碾磨速度和碾磨时间的影响。饲料灭菌生产无菌饲料非常简单,但要保持鸡群科学食用清洁饲料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从饲料厂到鸡场直至鸡吃进体内的过程中,饲料污染水平常常会增加数倍,从鸡场采集的饲料调查样本看,其中大约有25%被沙门氏菌污染。
饲料是病原体和毒素传播给家禽的潜在传播媒介,是鸡群最常见的沙门氏菌感染源。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目前生产中最常采用的饲料灭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压和高热释放的潜热进行灭菌,也是目前最为可靠且有效的灭菌方法。饲料在制粒过程中的热处理可以杀死病原微生物,颗粒料能减少饲料分级和粉尘浓度,减少饲料的浪费,是一种保障饲料安全并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膨化制粒可提高饲料养分的能量值,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以及鸡群消化利用率。当然制粒过程中会增加还原-氧化反应,一些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会受到部分损失。
颗粒料的另外一大好处一般人很少察觉到,即是其减少了鸡群采食饲料的体能消耗,提高了生产性能。此外,尽可能少的或者不用动物源性饲料。动物蛋白饲料受沙门氏菌污染的危险性远远高于植物蛋白饲料,动物源性原料是高危原料。其他方面,还要注意不要忽略对料塔的定期维护和对料塔内部进行处理,要防止饲料包装袋的二次污染,这两点大都容易被忽略。
饮水生物安全管理
家禽饮水必须做到“水源清洁无杂质,管线畅通无病菌,定期清理无残留”。水是鸡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养分之一,它的品质直接影响鸡的饲料消耗、饮水量、健康和生产水平,然而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的价值在生产中却鲜为人们所关注。
现代规模化养殖模式下,优质的饮水比饲料、保健更具决定性意义。畜禽传染病可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例如饮水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直接饮用;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送和贮存过程中重新被污染;发病鸡只口腔中的病菌会污染饮水器、水槽,甚至有可能随乳头饮水器反流回水线,更有可能随水的压力降低或断水回流到蓄水池内。
当鸡群出现异常问题时,特别是几批、几年总是出现或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时,那水质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水质不良会造成其免疫失败、腺肌胃炎、肠炎腹泻和霉菌毒素多发,还会造成卵巢炎、砂壳蛋、破损蛋等蛋壳质量问题。每栋鸡舍必须配置水表,并从1日龄开始记录、读取鸡群的饮水量。正常情况下鸡群的饮水量是每日递增的,且每天要有一个或几个饮水高峰,否则鸡群就会出现问题,鸡群饮水量的变化是鸡群出现严重问题的第一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