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刘伯温 明朝开国功臣排行榜:刘伯温第六 榜首无争议
明朝开国功臣排行榜第十名:宋国公冯胜
冯胜(?—1395),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定远人,喜读书,通兵法,曾大破陈友谅于石灰山,解安丰之围,取淮安,克平江等,之后被升为右都督。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后遭朱元璋猜忌,赐死。
第九名: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本是朱元璋的外甥,后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
第八名:靖江王朱文正
朱文正(1336年—1365年),是朱元璋的亲侄儿,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其父是朱元璋之兄朱兴隆(南昌王)。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后私通张士诚,被朱元璋得知,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第七名:凉国公蓝玉
蓝玉(?―1393年),定远人,常遇春妻弟。此人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可惜的是,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第六名:诚意伯刘伯温
实事求是地说,刘伯温在明朝开国过程中,所建立的功勋相对而言是较少的,很多开国元勋都被朱元璋封为国公,而刘伯温连个侯爵都不是,而同为文人的李善长却能功盖诸将,这或许就能说明问题。
第五名:卫国公邓愈
邓愈(1337年-1377年),汉族,明朝开国名将。原名邓友德,字伯颜,虹县人。1370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邓愈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第四名:信国公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1378年,封信国公。1389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第三名:鄂国公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第二名: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跟随朱元璋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可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李善长是明朝初年的文臣之首,也是明朝的第一任丞相。如果没有李善长,就没有朱元璋稳定的后方。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被卷入胡惟庸案,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同被处死。这一年,李善长七十六岁。
第一名:魏国公徐达
徐达 (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人。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十八年卒,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