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发印章大图 《程十发飞扬与落寞》高一传记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程十发, 1921年3月出生于松江。18岁时,他就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当时教授绘画的老师有海派宗师吴昌硕的得意弟子王个簃。在学校中,年轻的他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思维,从不循规蹈矩地临摹一家一派,而是各取所长为我所用,往往画出自家面貌。
而系主任王个簃则是主张“死临”吴昌硕的,要求学生临摹得越像越好。程十发的“离经叛道”令他十分头疼。尽管如此,王个簃依旧看到了他非凡的才气,曾赋诗一首赞赏:“程生不犹人,胸次极寥廓。抚古有会心,笔墨无拘束。”
毕业之后的程十发,遭遇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他在南京路开了生平第一次画展,没想到却遇上了“冷场”,不仅观众寥寥,画更是一张也卖不出去!卖画为生的梦想破灭了,程十发举家回乡,从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失业之路。
他的妻子张金锜曾经这样回忆那段艰辛的往事:“那时候在松江,遇上冬天,天天晚上冷得在家直哭。外面刮风下雪,屋里都会渗漏。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身边一点钱都没有,真是苦不堪言。”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程十发依旧没有放弃绘画艺术,他借来了不少故宫藏画的印刷品,对古今诸多大家的笔墨悉心钻研、分析,大量地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而这些传统艺术的营养,也成了程十发未来绘画路上重要的基石。
1949年后,程十发创作了第一幅年画——《反黑田》。当时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吕蒙同志看出程十发的热情与才气,便安排其加入了出版社。从此,程十发成了“国家干部”,开始了他美术创作的新天地。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程十发集中学习了传统线描技法以及欧洲古典版画艺术风格,取古今中外之法而用之。于是,一部融会了传统写意国画笔法的连环画佳作——《画皮》诞生了。
“《画皮》是一部彩色连环画,无论从人物造型还是笔墨的运用上,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所受过的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熏陶,以及传统笔墨的再现。”著名人物画家戴敦邦先生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他至今记得《画皮》出版后所引起的轰动。
程十发艺术的巨大飞跃,是在1957年的云南写生之后。他的画风也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线条开始走向自由王国,兼工带写,收放自如,创立了独特的“程家样”。从《泼水节》、《瑞丽江边》、《傣族赶摆》到连环画《菠萝飘香的季节》等等,一发不可收,成为新中国五十年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正当程十发在艺术上不断前进的时候,人生的第二次磨难无情地降临在他的身上。“文革”风暴席卷而来,程十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能参加工作,更不能拿笔画画。尽管如此,程十发依然保持着特有的幽默与豁达。原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昌酩先生记得程十发在牛棚中的趣事:有一天,红卫兵小将走过牛棚,突然看见一张写有“保护动物”的标语。
查问之后,才知道是程十发贴的。程先生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牛是属于动物的,动物是要保护的。”顿时让小将们哭笑不得。
文革结束后,重获新生的程十发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他要把耽误的十年补回来。“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勤奋到了极点。他画20张画,起码要打50张底稿。”程十发的弟子毛国伦回忆说。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画院职工住房紧缺的难题,程十发亲自作画30幅,折成人民币60万元购买了10套房屋分给困难家庭,一时传为美谈。程老的忘年交,著名喜剧演员王汝刚先生清楚地记得这件事:“那是1991年的夏天,老先生为了交齐30张画,不顾高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狠命地作画。当画所差无几的时候,老先生也累病了。”
进入90年代后,坊间大量充斥的假画也让他苦闷不已。尽管他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面对假画往往表现得十分大度:“他们看我画不动了,做好事帮帮我。”
1993年,人生的第三次磨难又降临在这位七十多岁的长者身上。夫人和女儿的去世,让毫无准备的程十发再度遭受打击。他的身体迅速衰老下去,逐渐减少了作画的时间。
八十岁后,程十发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使得他提笔写字作画都十分困难,手往往发颤发抖,可他还戏称“我这是精神抖擞”。他患有气喘病,时常喘息不止,却常常笑着解释:“我这叫英雄气短。”
2006年,卧病华东医院的程十发在病榻上接受了一生中最后、也是最高的一项荣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的“国家造型艺术终生成就奖”。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于他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探索的最大肯定。得知获奖消息的程老并没有喜形于色,却将已有一年不曾拿起画笔的手在空中不停地挥舞着,他还是想再多画些画……
曲终收琴意犹浓,春去落花芳未淡。2007年,程十发走完了自己坎坷而不平凡的八十六年历程。其中有功成名就背后的艰辛,也有风光无限之下的孤寂。
(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年轻的程十发从不循规蹈矩地临摹一家一派的绘画,但他的老师王个簃却很赞赏他的这种“离经叛道”,并且写了诗歌来鼓励他。
B.失业回家的程十发,尽管生活艰难,但仍然没有放弃绘画艺术。这些生活的经历也成为了他未来在绘画路上成功的重要基石。
C.程十发从中西方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创作了一部融会了传统写意国画笔法的连环画佳作——《画皮》。作品出版后,引起了轰动。
D.程十发乐观幽默,他曾戏称自己发抖是“精神抖擞”,也曾经用写标语的形式来巧妙对待“文革”中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E.文章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全面介绍了程十发的一生,重点表现了他“飞扬”与“落寞”的两个方面,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12.作为一名集艺术上的“飞扬”与生活中的“落寞”于一身的画家,程十发的哪些经历最能够体现这两点?请结合文章分别举例说明。
13.文中多次引用了程十发的弟子和朋友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14.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程十发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2.艺术上的“飞扬”:①少年学画,虽“离经叛道”,但才华却得到赏识;②创作了融会传统写意国画的连环画佳作——《画皮》,引起了轰动;③画风大变创立了独特的“程家样”。成为新中国五十年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④获得国家造型艺术终生成就奖。
生活中的“落寞”:①毕业后画展失败,失业回家,生活艰难;②文革中遭遇冲击,不能绘画。以及关牛棚等遭遇;③妻子女儿去世,身体迅速衰老与多种病痛的困扰。
13.①从不同侧面表现程十发,丰富了传主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他人的评价,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③和文中正面描写互相配合,使行文富有变化。
14.①不拘泥一门,兼收并蓄:少年时代求学能够各取所长;②执着,不畏困难:艰苦的生活中坚持绘画的梦想;③幽默与乐观豁达:文革中写作“保护动物”的标语,大度看待假画问题等;④勤奋:绘画20张要打50张底稿;⑤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绘画帮助困难家庭。
【解析】
11.试题分析:C项2分,D项3分,B项1分。A项,老师赞赏的是他的才华,对他“离经叛道”的行为很头疼;B项,文中强调的是对传统绘画技巧的研究是程十发成功的基础;E项,文章没有“全面”介绍程十发的人生。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试题分析:题目中艺术上的“飞扬”是从程十发的艺术追求方面做出的结论,生活中的“落寞”是从他遭遇到的生活上的三次磨难说起的。如此,学生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艺术上,“在学校中,年轻的他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思维,从不循规蹈矩地临摹一家一派,而是各取所长为我所用,往往画出自家面貌”“程十发集中学习了传统线描技法以及欧洲古典版画艺术风格,取古今中外之法而用之。
于是,一部融会了传统写意国画笔法的连环画佳作——《画皮》诞生了”“在1957年的云南写生之后。
他的画风也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线条开始走向自由王国,兼工带写,收放自如,创立了独特的‘程家样’”“在病榻上接受了一生中最后、也是最高的一项荣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的‘国家造型艺术终生成就奖’”;生活上,“他在南京路开了生平第一次画展,没想到却遇上了‘冷场’,不仅观众寥寥,画更是一张也卖不出去!
卖画为生的梦想破灭了,程十发举家回乡,从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失业之路”“‘文革’风暴席卷而来,程十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不能参加工作,更不能拿笔画画”“夫人和女儿的去世,让毫无准备的程十发再度遭受打击。他的身体迅速衰老下去,逐渐减少了作画的时间”。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传记中引述传主或他人的话,会让文章内容更丰富,对传主的介绍更全面,更真实可信。按照这样的思路去体会文章中引述程十发的弟子和朋友的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程十发进行介绍,使传主的形象更立体生动。
考点: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试题分析:程十发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很多。如“从不循规蹈矩地临摹一家一派,而是各取所长为我所用”的兼收并蓄的创造风格;“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程十发依旧没有放弃绘画艺术,他借来了不少故宫藏画的印刷品,对古今诸多大家的笔墨悉心钻研、分析,大量地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对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程十发依然保持着特有的幽默与豁达”面对人生苦难时积极的心态;“他画20张画,起码要打50张底稿”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勤奋;“为了解决画院职工住房紧缺的难题,程十发亲自作画30幅,折成人民币60万元购买了10套房屋分给困难家庭,一时传为美谈”乐于助人的情怀。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