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的读音 读梅贻琦《中国的大学》
改善大学教育现状,从改变教育理念始
说起中国的大学,近些年来,给人的感觉是建筑的教学楼越来越高了,占地的面积越来越广了,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了。还有什么越来越呢?我想恐怕是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质疑声越来越多,对大学发展现状的不满越来越多。
这些年来中国的大学教育在硬件设施方面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教学质量、教育理念并没有随着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得以改观。一所大学是先建大学的大楼,还是先聘请学识渊博的大师到校任教,这是一种办校理念上的差别。
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所发表了所谓的"大师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才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之所在。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一定的大师在这里做支撑,无论你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怎样改善,所谓的大学也不过是徒具外形而已。
一所没有大师的学校是一所没有灵魂的学校。可以说中国大学教育近些年来的裹足不前,其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一种教育理念的跟不上。以至于最后出现办了这些年的大学教育之后,钱学森还会发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一疑问。
梅贻琦先生曾在清华大学任校长多年,正是在他担任校长期间,清华大学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迅速崛起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无疑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大学》这本书正是反映梅贻琦多年以来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和实践终结,是梅贻琦的毕生之作,文如其人,得到朱自清、潘光旦等人的大力推崇。
这本书从"大学之精神""清华之为清华""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四个方面,阐述了梅贻琦的精神之道、治学立校和大学生的安身立命的严肃课题。
在这本书中不时流露出梅贻琦对大学教育的真知灼见,这为改善我国教育现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因此该书一经出版,便已成为国内五十所重点大学校长的案头之作。
如果你是一所大学的校长或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想为中国的大学教育改革做出一份贡献,那么请阅读梅贻琦的《中国的大学》,它会告诉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持有怎样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