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自菲薄的下一句 既不要故步自封 也不要妄自菲薄
我马上得说明,这是我对国学的理解,需要作进一层的阐释。历来对国学的理解并不一样,真可说众说纷纭,就是国学大师,见解也各异。章太炎称国学为一国固有之学,吴宓则把中国学术的整体称为国学。钱穆更把国学的范围予以扩展,凡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都是国学。他把中国传统文化概括为三大领域:人统、事统和学统。国学就涉及这些传统文化。
我们所说的国学,应是我国固有之学,不包括别国固有之学。别的国家,印度、埃及、希腊等等许多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固有之学,当然不是我们的国学。国学是一种学问,乃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却不等于传统文化的整体,而只是传统文化中的学术文化。
国学,作为我国传统之学,虽然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学术文化这个部分,但其研究的对象却广及整个传统文化领域。所以,国学这个我国的传统之学,按研究范围而言,乃是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之学。
但是,传统文化又有广狭之别。文化,原本是相对自然而言的。未经人化的是自然,而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即人化。按梁漱溟的见解,文化有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同层次,这是广义的文化。如今我们常说的经济、政治、文化,这里的文化,主要就是精神文化乃狭义的文化。国学这个我国固有之学,考察的并不限于精神文化,而是广及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但其重心却还是在精神文化。
国学兴起于清末民国初期,原是相对西学来说的。当西方文化纷纷袭来时,新式教育兴起之时,西学开始占领讲堂,国学有走向覆灭之势。此时,就已有人呼吁要“保存国学”开展国学研究。“冀一线之延,为将来发达之种子,庶几有光大之一日也”(1908,董清骏)。
更早些,章太炎、刘师培、黄节等在1905年的上海就成立了“国学保存会”,并且出版了《国粹导报》。章太炎所著的《国学概论》是一部深入浅出而又全面系统论述国学的入门书,享誉海内外。
至今已印过四十多版。“五四”时代,北京大学创办了《国学季刊》,清华大学则开办了国学研究院,编刊《国学论丛》。竭力倡导新文化的胡适,同时也很重视国学,提出“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他在《国学季刊》的发刊词中,把“国学”定义为“研究中国过去历史文化的学问”。那时,钱穆在无锡师范教书,已写出了《国学概论》,胡适竟把这位没有进过大学的自学成才的学者,请到了北京大学教国学。
在中国,伴随着新文化运动起着互补作用的国学运动,起始于20世纪初期,兴盛于二三十年代,到了四十年代已近尾声,发展了半个世纪。我生也晚,1933年才来到这个世上,没有赶上国学的最兴盛期,但也亲自体验到了国学发展的余波。
我上学之初,进的是私塾,受的是国学的启蒙,要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但我上初小时,却在苏州城里读了三年多的美国教会学校,受的是“西洋”教育。等我上高小时,进的是无锡的梅村高小,又受到国学的熏陶。
梅村高小成立之初,曾请钱穆和他的兄长钱挚(钱伟长的父亲)来教书,钱穆教的是国文,后来他的师弟陈友梅接着教,所以这个学校仍承续着国学传统,那时“东洋”人在江浙一带推行日本奴化教育,此时的国学起到了对抗“东洋”教育的作用。
所以,我从小就知晓,我们要热爱新文化,吸收“西洋”的先进文化,却也要爱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国文、国乐、国画、国剧、国术等等都要懂得。既不要故步自封,也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