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是谁刺杀的?
这个问题有两重意思,一是刺杀宋教仁的杀手,这个毫无疑问是凶手武士英。二是刺杀宋教仁的幕后主谋。我觉得你要问的应该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围绕宋教仁案的幕后主谋,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宋案本身。
宋案经过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最终当上临时大总统。当时孙中山、黄兴等人认为民族、民权已经实现,今后的任务主要是发展民生。但是宋教仁认为:“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今究其实,则共和政体未尝真正建设也。”
因此他主张在民国取代帝国后,政治斗争的方式也要相应的改变:“以前,我们是革命党;现在,我们是革命的政党。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宋教仁试图通过倡导责任内阁和政党内阁,利用合法的政党竞争来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913年初,中华民国举行第一届正式国会选举,在宋教仁的努力下,国民党获得国会多数席位,在参、众两院870个议席中,得到392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国民党的选举胜利,进一步抬高了宋教仁的政权预期和政治热情。
尽管袁世凯曾想用巨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是个既有能力又有政治操守的人,并不愿意成为袁世凯的私党。宋教仁希望以国会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黄兴等人的陪同下到达上海沪宁车站检票处,踌躇满志地准备乘车进京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身份组阁时,遭到枪击,两天后不治身亡,年仅31岁。
众说纷纭
枪案发生后,凶手武士英很快被缉拿归案。随后在审讯的过程中武士英供出了主使人——江苏驻沪巡查长、中华共进会会长应桂馨。后来上海租界巡捕房警探又通过应桂馨小妾获取大量信件与电报,其中涉及国务秘书洪述祖与国务总理赵秉钧。
案情一下扑朔迷离,变得日益复杂。加之后来凶手武士英暴死狱中,尽管应桂馨百般抵赖,但是社会追查幕后主使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众多民间探案高手不满足于将幕后主使判定为国务秘书洪述祖,他们要求继续追查,比如洪述祖的顶头上司国务总理赵秉钧,以及将赵秉钧视为心腹的大总统袁世凯。
比如当时的《民立报》在1913年4月27日刊登44件证据后做出判断:
“宋先生之死,袁、赵死之,非洪、应与武死之也。洪、应二犯仅一器械,武士英更器械之器械,而真正之主动,乃袁世凯、赵秉钧也”。围绕者宋案的幕后主使人,出现了非常多的阴谋论。主要有:
1,袁世凯刺宋说
2,赵秉钧刺宋说
3,陈其美刺宋说
4,孙中山刺宋说
宋案重审
但是这些论断多缺乏充足的实证研究,也没有足够的史料可以支撑。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但是最近北大历史系尚小明教授通过数年悉心考证,运用大量被前人所忽视的核心证据,对宋案进行了重审,出版了鸿篇巨制的《宋案重审》。
该书彻底纠正了过去研究者的认识误区,明确揭示“宋案”实际上是由收抚共进会、调查欢迎国会团、操弄宪法起草、构陷“孙黄宋”、“匿名氏”攻击、低价购买公债以及刺杀宋教仁等多个情节次第演进与交错进行而酿成的复杂案件。并通过极其细腻的考证,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各个情节之间的内在关系彻底揭示出来,最终令人信服地揭开了宋案一系列谜团。可以说是关于宋案的盖棺之作,大家有兴趣可以买来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