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怎么读 批判马寅初怎么成了“神话”?
[摘要]堂堂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一位年届八旬的老人,被拉到台上,不得不在台上接受了一个晚上的批判,这难道还不算是批判吗?
作者:赵修义、朱贻庭(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读到前不久的一篇文章《“马寅初神话”的真相:党和政府从来就没有批判过他》感到十分惊讶。之所以惊讶,首先是因为,这篇自称为“书摘”的文章用了这样一个不顾历史事实的惊人的标题,然而我和朱老两人却都是批判马寅初的亲历者。
1960 年初,我俩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上学,我们都参加了对马寅初的批判会。那次批判会的地点是在哲学楼的阶梯教室,哲学系和经济系的高年级学生都被组织安排参加。会上哲学系总支书记王庆淑亲自登台作批判发言,还有几位青年教师和学生发言,批判的内容从“人口论”到“团团转”的经济均衡理论。
马寅初的秘书也登台揭发马寅初在杭州视察的时候,如何喝了鸡汤说鸡太老要求退餐等生活琐事,以说明马寅初人品不佳,近乎人身攻击。王庆淑的发言还说马寅初在抗战时期反对蒋介石其实也是“小骂大帮忙”(事实是马寅初被蒋介石逮捕,后经周恩来出面才被营救出狱)。
而马寅初在听完批判之后的表态,至今还令人难以忘怀。他站起身徒步于台上,神闲气定,从容地对发言批判他的学生和青年教师说:“你们还年轻,有许多事你们不了解,我是人大常委,我看到的材料你们看不到,你们将来会明白的,我不怪你们。
”他还说:“我最好的朋友,也是对我有救命之恩的朋友(指周恩来)劝告我,你只要认个错,就没事了。我以前一直很听他的话,但这次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不能认错,因为没有错。我是慎重研究得出的看法,有事实根据的,追求的是真理,是为国家好。
我年事已高(当时已经八十岁了),很多事都已经无所谓了,但是,我得给青年人树一个榜样,坚持真理的榜样,独立思考的榜样。”此情此境都历历在目,当时朱贻庭还做了速写。
在会议之前,组织上就让一些教师学生写批判马寅初的文章,我们同班的就有批判“团团转”的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此时的《光明日报》已经是官方报刊了)。会后,学生还被授意去燕南园马寅初办公的地方贴大字报,要求罢免他的校长职务。不久马寅初就被免去校长职务,由时任党委书记的陆平继任。没过多久马寅初的人大常委的职务也被免去,保留了一个政协常委。
这些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事实。尽管,我和朱老现已年届八旬,但仍记忆犹新。况且我们还有许多见证这次批判会的同学健在,他们都可以作证。这是抹不去的历史事实。
堂堂北京大学校长(当时校长是由国务院总理任命的),一位年届八旬的老人,被拉到台上,不得不在台上接受了一个晚上的批判,这难道还不算是批判吗?
马寅初(左一)和周恩来(左二)。
不知道这位没有署名的书摘的作者,凭什么说没有批判过马寅初,还对该书作出“严谨考证”的结论。请问书摘的作者,你考证过这次批判会吗?考证过在中央报刊上发表的大量的批判马寅初的文章吗?考证过1979 年中共中央批准北大党委为马寅初平反的报告的事实依据吗?
从书摘介绍转述的内容来看,原书《马寅初考》的作者梁中堂先生只知道1956 到1958 年有关人口问题的争议,根本不了解在庐山会议之后,对马寅初的批判重点已经转到他强调经济要均衡发展的“团团转”理论上来了,指责他反对“三面红旗”。
而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批判,已经同反对三面红旗联系在一起了。况且,即使在此前对马寅初的人口论的批判,也决不限于人口政策的平心静气的讨论,而是上纲上线地给马寅初扣上了马尔萨斯主义的大帽子。记得当时马校长曾经在大饭厅举办演讲会,我们都听到他非常激动地表示:“马尔萨斯姓马,马克思也姓马,我马寅初是马克思的马,不是马尔萨斯的马。”
确实,该书的作者有权利出书,也有权利对“批了一个人,多生三亿人”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让研究者去讨论。但令人不解的是,作为地方党报办的《报刊文摘》凭什么可以在自己的编者按语中,擅自认定书摘作者对中央已经做出的批示的否定!凭什么为吸引眼球搞出这种的标题,断言:“党和政府从来就没有批判过他(马寅初)”!
或许有人会说,即使有这样的批判会,也不是党和政府的批判。好像这类批判活动都是自发的或者是某些非政府非党的人士搞起来的。搞不清历史的人或许还以为这就像“文革”那样,党委靠边站,是一些激进分子搞起来的。但是,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那是1960 年,不是1966 年以后,那时党组织是非常有控制力的。
我们经历的批判马寅初的事情,无一不是有组织的。如果不是受命于某一级的党政组织,北大党委敢把国家任命的校长拉到台上,组织那么大规模的批判会,让学生、教师、党总支书记出面进行面对面的批判吗?
马寅初在《新建设》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这里所指的批判者们,决不是指那些受命写文章的小人物,而是那些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的高层人物(也就是某一层次的党政负责干部),这些人的作为如果不能算是党和政府行为的话,那么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才是党和政府了。
非得要作出正式的决议,形成文件,才算吗?至于批判会不久就免去了马寅初的校长职务,若不是政府的正式行为还有谁有资格做这样的事情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纠正了以往的许多错误。这些错误也就是党和政府的行为的错误。有勇气直面错误,纠正错误,这正是我们党有自信的表现,也深得民心。毛泽东他老人家告诫我们:“犯错误是好事,犯了错误可以总结经验教训。
像人害病一样。害了病就有抵抗力。错误是一笔财富,不要丢了。”把批判马寅初这种在三中全会之后,由中央批准明确地纠正的错误,加以否定,还耸人听闻地加上“马寅初神话”之类的标题,是不是太缺乏尊重历史的唯物主义态度了?在此求教于《报刊文摘》的编者和书摘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