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嵘粤曲演唱会 听梁玉嵘讲述戏里戏外的艺术人生
作为2015广东旅游文化节的重头戏之一,今年粤剧华光诞热闹非凡,海内外粤剧名伶齐聚一堂,中国曲艺白玉兰奖得主梁玉嵘也亲临助兴。作为广东音乐曲艺团的一级演员,青年粤曲平喉"星腔"演唱家,她博采各家所长,演唱声情并茂,韵味浓郁,深受观众欢迎。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这位粤剧大家,听她讲述戏里戏外的艺术人生。
坚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父母是佛山青年粤剧团的演员,我5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上山下乡演出。小时候,父亲也会教我一些身段、唱腔之类的。这是我选择粤剧这条路的最初原因。"梁玉嵘娓娓道来。儿童时期潜移默化的粤剧教育塑造了梁玉嵘对传统戏剧最初的感知和审美能力,而粤剧种子也在她心中萌芽扎根,乃至最后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1984年我考上广东粤剧学校,接受了四年的专业教育,当时我们是唯一一批进学校接受专业戏剧教育的学生。"梁玉嵘说。当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流行音乐风靡大江南北,传统戏剧的断层现象异常突出。"当时,我的老师辈都已经要退休了,年轻的戏剧人才却还没有培养起来,人才的青黄不接现象非常严重。"
经过层层选拔,梁玉嵘进入了专业戏曲学校学习。"国家花钱培养我们,并且包分配包接收。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才能够专心学艺,心无旁骛投身艺术。"而这一唱就唱了将近30年。谈及那个时代的戏剧从业者,她用两个字概括:纯粹。"我们只是想把本职工作做好,把戏唱好,并没有成名的概念,也不会计较有没有前途。"
正是靠着对于戏剧艺术的一片冰心,梁玉嵘在粤剧粤曲领域博采众家所长,精益求精,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梁玉嵘向记者讲了一个幕后的故事,"我尝试把粤剧搬上电视,那时排的是《宝莲灯》,我演刘彦昌和沉香,其中有沉香劈山救母以及和二郎神对打的场面,这要用到戏曲武打中的特技——踢枪等。
为了轻松自如演好这些打斗场面,我就一直踢一直练,最后整个腿肿了,变成黑色的。"长年累月的训练,声带出现问题也是常态,"有时候要靠打激素才能恢复。"
三十年从艺生涯中的点点滴滴,都已化为梁玉嵘生命的一部分,诸多荣誉加身,背后的酸楚与辛劳只为换来台上精彩的瞬间。
出路:在市场与艺术之间求平衡
目前,粤剧粤曲的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这是现代粤剧传承的一个问题。十年来,梁玉嵘也在孜孜探求,希望年轻人能够喜爱上这门传统戏剧。
"传统戏剧有深度,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才能欣赏得了。这是粤剧与流行音乐相比,吸引不了年轻人的重要原因。"梁玉嵘说。所以,她希望能够创作一批通俗易懂、适合年轻人观赏的戏剧。"我们也在做一个推广计划,创作两个典型动漫人物代表粤剧,配上三维动画片,来吸引人年轻人的关注。"
然而,站在文化发展的角度,"不能观众喜欢什么我们就演什么,应该坚持两个原则,既不能与市场太脱节,又不能太过市场化,当观众的欣赏水平没有达到一个高度,我们就要引领他们。"谈及现代粤剧发展的出路,梁玉嵘给出了清醒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