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 地道港味看穿古今 《亲爱的 胡雪岩》再来上海
继2018年5月香港话剧团在上剧场为上海的观众们带来口碑佳作《最后作孽》后,9月他们再携载誉之作《亲爱的,胡雪岩》来到了上剧场舞台。该剧两年前便已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首次上演,此次却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展现,在剧本重新修订的基础上,采用新演员配搭,并对整体舞美、服装和音乐进行全新设计制作,用别样风格来讲述胡雪岩似真似幻的四十年人生路,亦庄亦谐。
作为香港话剧界的“老大哥”,香港话剧团在华人世界一直占据着特殊且重要的位置,其体制之健全和话剧演出制作之专业,曾被赖声川称为“华人世界的模范”。
赖声川透露,今年《最后作孽》《亲爱的,胡雪岩》来到上剧场是为合作启始,争取今后每一年都能让香港话剧团的作品在上剧场的舞台上与大家见面。
此次带来的《亲爱的,胡雪岩》属于香港话剧团所有制作中为数不多的历史剧,剧本是编剧潘惠森写于20年前的故事,曾获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剧本。但经过20年的沉淀,却依然能够与观众保持良好的互动,让观众产生共鸣。2016年香港话剧团首轮上演此剧后场场爆满、口碑爆棚,被称为是香港近些年来“最现象级的话剧作品之一”,一口气在第二十六届香港舞台剧奖中勇夺最佳整体演出、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最佳灯光设计及最佳配乐四大奖项,同时被选为年度优秀制作。
在2017上海壹戏剧大赏中,潘惠森及司徒慧焯亦凭此剧分别荣获年度最佳编剧及年度最佳导演,同时此剧也被提名年度大戏。在多奖“加身”之余,今年的全新改版更是给很多前来二刷的观众带来了莫大惊喜。
新版《亲爱的,胡雪岩》依然保留原剧本时间和空间的跨度,穿梭于杭州、上海和西北之间,从胡雪岩的家徒四壁赤贫如洗,到不与世俯仰善造时势,又从智珠在握富可敌国到商业帝国崩塌一无所有。但不同的是此次选用更简约的舞台语言呈现胡雪岩的传奇一生,整体舞台设计的中心概念为“黑洞”,一改先前立体“数独”的布景,搭起一长条弧形铁帘,以黑色为背景主色,构建出一个凌厉的叙述空间,但在动态灯光的照射下又显得极具流动性,仿佛是摆在视己为鹿的胡雪岩面前那个一直向前奔跑却永无止境的“黑洞”,又仿佛是他不愿放弃不愿认命的内心折射,也仿佛可窥见他所处时代之诡谲多变。
此剧的题材决定了它是历史剧,但却非固有思想中的那番循规蹈矩和保守,俏皮明快又富于变化的鼓点节奏配以二人共舞皮影的开场,拉开了胡雪岩的人生序幕,带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
在导演司徒慧焯看来,皮影戏是在以有限讲无限,它不仅是故事的缩影,也是一个框,在这个框里,有一个幻想的空间,其实舞台也是一个框,在这个框里面制造人物角色的登场。
剧中巧妙的角色设置和人物塑造,配以趋近于生活化的表演和市井气息浓厚的粤语对白,导演用笑点迭出的黑色幽默打破了观众与剧中时代的隔阂,也让观者能够与剧中人于方寸舞台之上一同感受胡雪岩这富有戏剧性的一生,加入这场历史与当代的对话。
《亲爱的,胡雪岩》的剧本成稿于1998年,为了写这个戏,编剧潘惠森翻遍了当时坊间能找到的资料,并从中整理出一个脉络,他自认剧中的虚实是“一笔糊涂账”。全剧就像是写给胡雪岩的一封信,称其为“亲爱的”拉近了观者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又好似这个故事是胡雪岩的忠心仆人赖老四为他而写的传记,潘惠森由剧名透出的调皮气息,也是希望观众能够放开保守传统的心态走进剧场。
《亲爱的,胡雪岩》也是导演司徒慧焯在中国戏剧上的探索,借由极具现代感的舞台设计,融入戏曲和皮影等元素,以写意的方式展现中国历史文化。
“我觉得应该从中国的根源去探索,我们本身已经有了很多宝藏,为什么不从中发掘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呢?那些才是我们戏剧的根基,我们要将它发挥出来。
”在新版《亲爱的,胡雪岩》中司徒慧焯转换了叙述方式以及切入角度,司徒慧焯认为此版本不是单纯的重演,而是“再生”。“我会想如果我是胡雪岩,在最后郁郁不得志,所有身边的东西都崩溃的时候,会怎样去应对?”他弱化胡雪岩较为光芒的一面,转而从胡雪岩的内心出发,也将这部剧作为一个窗口,借古喻今。
对绝大多数戏迷而言,三小时的长篇故事绝对值回票价,香港话剧团的台柱子们一个个都在台上立着。
曾有戏迷推荐道:“如果节目单上导演看到司徒慧焯,演员看到潘灿良,就千万不要错过!当然如果有司徒慧焯与潘惠森合体就更好了。”《亲爱的,胡雪岩》便是拥有着如此强大阵容的主创团队,同时刘守正、黄慧慈、雷思兰、高翰文、余翰廷、邱廷辉、欧阳骏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演员,不仅承包了地道港式笑点,也为全剧着实增添了许多色彩。
此番新版《亲爱的,胡雪岩》在上剧场的演出会在9月7日至9日期间连演三场,为观众带来感官与心灵的别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