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物简介 黄泽桂:解读清朝人物姚启圣
清康熙时的汉臣姚启圣,此人的傲气,虽有一定的戏剧性色彩,但不乏做人之根本,那就是“威武不屈”。
在朝中,同朝的汉臣寥寥可数,就连当时文韬武略的周培公,也是伍次友引荐给康熙的。周公平三藩功盖满朝大臣,索额图索相嫉妒,参奏一本,说是周公平藩期间怂恿官兵扰民,康熙虽是明君,四大辅臣的奏本也不能不听,更何况是国丈索额图的奏折,内心本也有顾忌,害怕周公军权越来越大,吴三桂乃前车之鉴,对自己的统治不利,发配周培公大漠塞外。
直到十一年后康熙皇帝偶然想起周公的功绩,才御驾亲临,此时的周公在塞外早已重病缠身奄奄一息。
十一年是何等的漫长,但周公在这十一年间仍然不忘报效朝廷,精心绘制的大清版图,完美得毫无瑕疵可言,康熙龙颜大悦。与之谈及治理大清之策和平台事宜,周培公本是惜才之人,提及姚启圣自是情理之中,附言康熙若想肃清台湾、澎湖列岛等诸多岛屿的海患。普天之下姚启圣乃最佳人选。
说姚启圣堪称异数,一点也不为过,他是满朝文武大臣中有趣的硬骨头。此公经历丰富,值得一写的爆点很多:比如他劝施琅反郑经;比如他为权臣明相纳兰明珠招抚郑经出过主意;比如他在平台期间信笔直书,惹恼康熙,让他丁优。在“傲”字上,姚启圣在这方面是绝对不会令人失望的。
太监李德全奉旨去百马坡宣读圣旨,发了点牢骚,结果姚启圣二话不说,直接将李德全绑了起来爆打一顿,李德全回去和康熙说,康熙也是气得不行,打了李德全就是打了康熙的脸,康熙本来是想重用这个老叫花子了,结果姚启圣根本不买账。
康熙立马让索额图找个罪名关了姚启圣六个月,服刑期间好酒好菜伺候着,只是不给任何书读,也不准任何人与他说话。这六个月姚启圣在皮肉上虽没受半点委屈,但精神上的空虚使他锐气顿减。康熙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姚启圣从心里一直看不起马上得天下的满人,他认为这些满人乃是蛮荒之人,不配有中原几千年的文化,所以姚启圣尽管是跪在地上,但是还是打眼儿心里是看不上满人的。
李德全被姚启圣打后,说是不恨姚启圣。姚启圣这个人和康熙有点像,他们骨子里都是倔强之人,有不服输的傲气,这个坚定了康熙下决心坚持要用姚启圣平台的信心了。姚启圣本是出家皇帝顺治老儿的旧臣,官至巡抚,别人是官儿越做越大,他倒好是官儿越做越小,从巡抚做到管两个兵丁的九品喂马官,皆是他那“傲”惹的祸。
顺治爷更是下严旨此人“永不叙用”。康熙为了姚启圣,竟当着众大臣的面烧毁顺治爷永不叙用的御旨,并册封为福建巡抚,康熙果然会用人,他摸到了姚启圣的点,也让姚启圣服服帖帖的。朝廷议事,姚公口若悬河平台的“三必剿”是初露虎气,“三必抚”又暗藏杀机。
有趣的是姚启圣奉旨去福建走马上任,致巡抚衙门,前任巡抚接待他时,他第一句话竟是,“可有好茶?”可见他的爱好并不在官场,也难怪他有如此傲气。巡抚着下人沏上上等的铁观音,品茶半个时辰之后,才对前任巡抚说,这衙门已易主,你可以走了,我喝的是自己的茶,只不过是借你之手罢了。这话确也令前任巡抚尴尬好一阵子的。
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倘若士子缺乏傲岸不羁的精神,独立人格就难以保全。姚启圣从弱冠之龄到寿终正寝,说‘硬’是他做人的基石。那么“傲”就是他在官场的秉性。与他交友除了要性情耿直刚正不阿外,还要具备不畏強权的傲骨,否则入他法眼很难。
福建学子李光地在姚启圣看来是二者诸备的不二人选,与之交往甚欢。李光地确有经天纬地之才,不畏強势之傲骨,平台后以朋党之罪帮康熙除去了明珠明相,这虽是题外话,却也证明了官场还是有刚直之人。
姚启圣瞧不起胁肩谄媚之徒,即使与权贵交往,也不会自贱自卑,更不会自惭形秽。他强调人生要在发舒其意,如何发舒?学问还真的不小。康熙帝的宠妃容娘娘,带爱女蓝齐儿格格乔装回福建探亲,一时口渴,至巡抚衙门讨杯茶水。
按理说姚启圣不可能不认识容妃,更应盛情款待,别人奉承巴结还来不及,而他只叫下人打发一点碎银了事。还好容妃是大度之人,回宫后向太皇太后孝庄请安,老祖宗孝庄问及容妃,福建官府招待的情况,容妃只说姚性情耿直、是忠主可信的奴才。孝庄也只是几个哈哈了事,根本没有另眼相看的意思,在她心里汉人满没有满人忠实可靠。
明珠明相奉旨任平台钦差总督后,天下士子宗仰他为泰山北斗,趋之若鹜,唯恐不及,以能成为其门生幕僚为极大荣幸。他们谋想的是进身之阶,是平坦的仕途,是亨通的官运。然而姚启圣与明相的交集,始终以宾客自处,唯其独立不羁,潇洒来去。
此次平台之役,姚启圣对施琅恩威并用,加之当年施琅在姚的门下读过几月的圣贤书,又施计让郑经杀了施琅一家老小,施琅反水投靠清廷自然成了木板上钉丁的事。此役虽没破台水师,功在施琅反水,台军失了大将,给下次成功平台埋下了伏笔,康熙招见姚启圣加封为福建总督。
此时的明相已非昔时临渊履冰志得意满、一脸的苦瓜相,皆是姚公密奏弹劾所至。但明相是慧妃娘娘的亲哥,康熙也只是下旨等候发落做做样子,再也没有了下文。
姚再硬再傲,心再感不平也无可奈何。此战平台姚启圣立言出谋划策,但是一身的傲气与硬气,惹恼了位高权重的明相,任凭姚启圣巧舌弹簧说破天的计谋策略就是不予采纳,致使姚公未能立功破台,虽有遗憾却无愧怍。
显而易见,满清封建王朝是专制的,至使外吏官员内心尤为彷徨,一方面,要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们就必须有所依傍,不仅不能与强梁之辈“拧麻花”对着干,还须时时仰仗其大力提携;另一方面,保持独立人格,他们又必须无所营求,决不能与龌龊之徒同流合污,须仿效中通外直的青莲,出淤泥而不染。
是富且贵又义的首要前提,要左右权衡,这是游戏规则的头一条,若违背它,纵是身怀奇才也照样不遇,这是封建时代的悲哀与弊端。第二次平台康熙采用安抚之策,继续委以明相为朝廷钦差,招抚郑经。
对姚启圣的谏言左耳进右耳出,姚启圣盛怒之下,牛气冲天,正值姚的乳母仙逝,上奏折子为乳母守孝丁优,康熙可不吃这一套,降旨照准。可惜郑经反清复明的心意已诀,明相徒劳而返自是情理之中,庆幸的是郑经没有殊杀明相已是烧了高香。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南有郑经作患,北有噶尔汗噶尔丹大兵压境,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封蓝齐儿格格和硕公主,和亲噶尔丹,并对台发出狠话,定于康熙二十一年八月三十日前收复台湾。郑经疲于防范满清大兵压境,也再无力派兵袭扰闽浙沿海。
同时封施琅为平台总督兼大将军,严令操练水师,李光地为粮草总监,索相问康熙是否启用姚启圣,康熙一句话,让他继续丁优。果真是这样吗?错,别忘了康熙是军事家,他早已拟好密旨三道,令人送往正在丁优的姚启胜。
康熙对姚启圣就像医生把脉一样,知道他害的什么病生的什么疾,这三道密旨就像三剂中药,令他丢不得弃不得,只有谨遵“医嘱”囫囵吞服。第一道密旨是什么?估计只有姚公知道。第二道密旨是催促施琅攻台的严旨,当时汛潮季风诸不合时宜,皇帝老儿康熙可不管这些说词,八百里加急催姚启圣动用第三道密旨,再不起兵,殊杀施琅。
姚公岂敢懈怠,着绿旗军一同前往兴师问罪。也是天祐大清,福降施琅,汛潮季风适时而合,施琅所率大军乘风破浪一举全歼郑经。事后有幕僚戏言,姚大人是不舍得杀施将军的,“斩立决”口气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可见姚启圣铁面无私又似包拯,他的人生字典里根本没有“情”字可言。
剧本毕竟是剧本,难免有艺术成份在里头,很多事就不必去考究为妙。当今之世,能多几个有这等傲骨且不畏强势之人,那才是社会之幸。
精彩回顾 ”
【“城郎老酒”杯中国散文诗歌大赛征文作品展—157】黄泽桂:人在他乡
散文荟
黄泽桂:秋雨
作者简介
黄泽桂:湖南华容人,现工作于深圳,用心经营生活,用笔写清晨绘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