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汉棠之子 范早大师从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 是徐汉棠老师的大弟子

2017-08-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范早大师从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是徐汉棠老师的大弟子北京画廊 < 书画动态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范早大时间:2008-07-03 01:19:05解说:紫砂陶土最初的发现有一个传说:传说古时候,有一僧人行经村落,向村人高呼"卖富贵土".大家以为僧人说的是疯话,纷纷嗤笑他.僧人不以为怪,又高呼"贵不欲买,买富如何?"于是引导村中的老人跟他上山,指点黄龙山中蕴藏有一种使人受用不尽的富贵土,说完之后,挥袖而去.村中人半信半疑前去发掘,果然掘出了一种五彩缤纷的土,

范早大师从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是徐汉棠老师的大弟子

北京画廊 < 书画动态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范早大时间:2008-07-03 01:19:05解说:紫砂陶土最初的发现有一个传说:传说古时候,有一僧人行经村落,向村人高呼“卖富贵土”。

大家以为僧人说的是疯话,纷纷嗤笑他。僧人不以为怪,又高呼“贵不欲买,买富如何?”于是引导村中的老人跟他上山,指点黄龙山中蕴藏有一种使人受用不尽的富贵土,说完之后,挥袖而去。村中人半信半疑前去发掘,果然掘出了一种五彩缤纷的土,红的、黄的、绿的、青的、紫的.

.....灿烂光亮,奇丽极了。从此以后,一传十,十传百,丁蜀山村的村民都来锄白砀、凿黄龙,挖掘这山间的富贵土,开始烧造紫砂陶器。传说固然不可信,宜兴紫砂壶最早烧造的年代也已不可确考,有实物遗存并有关于制作者记载的,要到明代中期。

现在,距这段可考的历史已过去了500多年,岁月长河的淘洗和沉淀,使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日臻精湛,江苏宜兴地区作为紫砂壶的原产地,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紫砂壶工艺美术师。

他们发扬传统又不固守传统,不断地为紫砂壶融入新的艺术元素和时代内涵,不仅完善了紫砂壶的实用本质,而且大大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使得紫砂壶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在盛世中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解说:范早大,高级工艺美术师,1983年,从他成为一名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学徒工开始,在这种厚重的专为紫砂壶制作者设计的红木四方长案上,他已经像这样敲打了20多个春秋。

同期(史俊棠):宜兴紫砂作为民间工艺,几百年下来生生不息,连绵不断,主要原因是靠一大批制作紫砂的艺人支撑着它引领它走向市场,范早大同志是其中一位,他八十年代初到紫砂二厂当学徒,到现在也二十多年,那么这个二十多年应该说他是孜孜不倦的追求者,追求他的专业知识、再就是他的艺术,也出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而且当前这样一个市场比较繁荣,背后也有一些浮躁现象下面,他也比较把握好自己,把握好自己的走向,尤其在专业方面孜孜以求,不放松、不跟风、不浮躁,应该说像他们这一辈艺人中间他也算一个佼佼者。

解说:范早大是孤儿出身,虽然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给了他一份赖以糊口的工作,并在厂长的安排下,他得以先后拜紫砂艺人吴周芬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为师学习紫砂壶的制作。

但是从学艺伊始,这位初入行的年轻人就感到,自己脚下的道路,布满了荆棘。同期(唐燕萍):我们的检验员如果质量不过关,他当时就可以拍掉,不像现在这个年代质量不好可以低廉的卖出去,不是,我们就是通过这种平时压力压过来的,打击,特别是一天下来被检验员拍掉几个,扔掉几个壶说你的质量不好,你就承受这种压力压过来的,这个壶虽然被他压了,但是还是要做好,还是争取不让他压掉,你想吃这碗饭你必须承受这种,现在有的壶做的不怎么样,他低廉的卖,我们没有,我们都是把它拍掉的,送人都不可以的。

解说:紫砂壶属于精陶,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当时紫砂工艺二厂采用计件工资制,很多工人有时辛苦一天也难生产出一件合格的产品。

而特殊的家庭状况又让范早大面临着比旁人更大的生存压力。从师傅严肃的目光里,范早大逐渐明白,要吃紫砂这碗饭,全要凭硬功。同期(史俊棠):范早大的壶第一他坚持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坚持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现在大家都比较浮躁,成名、成家的愿望也比较强烈,这个东西它是民间工艺,首先要有工然后才有艺,没有一定的苦功下去,要想一夜成名我想这都是不可以的,这一点来讲范早大比较明智,也把握得比较好,他不独辟蹊径,还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在按照传统紫砂工艺的要求,他严格要求自己,我觉得这种精神在前这个行业中间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说:在师傅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范早大坚持手工制壶,并在这20多年中,从未使用过模具,练就了一套手工制壶的硬功。

(范早大制壶过程的镜头)同期(唐燕萍):他这个人好学,不露怯,心里比较用心,他要学某样东西他看着马上就会。他做这个艺术有天赋,他做手工的东西比一般人聪明,他接受能力很快,所以他会形成现在他的专业特长,做的一般东西他比较好学,老师一做他偷偷的看上去了,人家动作要做几次,他一次或者两次就可以了,他的接受能力是很好的,老师比较喜欢他。

他本人对这种艺术是非常喜爱的,跟他的性格非常融合,他就是喜欢迎难而上,钻研技术,比如人家不喜欢做的,烦的东西他就喜欢做,譬如说他要设计一个新的产品的东西,又不能太离谱,又在传统的东西上改进修饰,使他自己创作新的东西更加完美一些,有时候他半夜都不睡觉,他要寻找这个灵感。

解说:范早大学艺初成的时候,正是紫砂壶的市场的繁荣时期。这时就有人鼓动他,用模具多做一些壶,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同期(范早大):当时有些人叫我多做一点,模子,我说我没有那么多精力,还是用手工的做比较好,做精一点,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对得起他们,也对得起我自己。

同期(唐燕萍):最主要突出的,我们的艺术理念就是要走纯手工艺,挣钱肯定比一般的少,因为工作流程比较大,工作量因为用手做,卖活肯定工程量比较长。

同期(唐燕萍):人家一般都是以经济为主,他从来不,他要卖出去的壶他对客户都挺认真挺负责的,他坚持手工制作,二十几年如一日,他从来没有一个模子壶,同期(钱盘华):那么现在在宜兴的紫砂壶中间,有很多都是鱼龙混杂,有很多都是请人家做,或者有很多人注重包装不注重品质,范工在这个方面经得起我们信任,第一个他的壶做得比较扎实,功底很硬,他才四十多一点,做壶有二十几年的历史。

他的壶拿出来,是做壶的真才实学展现出来。第二个方面就是说他在做壶的中间除了自己的勤勉以外,得到了徐老师包括其他一些老师的经验,所以承接了我们先人的特殊的风格,形成了他自己的特殊的风格。

第三个来说也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作为我认识范早大以来他没做过一把假壶,也没有请人帮他做一把代工壶,他每一把壶出来都是他自己的,这一点他的艺德非常鲜明,应该来说综合这几个方面我对他的壶非常喜欢。解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到现在,紫砂壶的市场有起有落。

80年代中后期,紫砂壶市场曾一度非常繁荣。但不久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又让以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国为主要消费市场的宜兴紫砂壶业迅速跌入低谷。在这一阶段,有人破产,有人改行,靠紫砂壶为生的范早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疏远那方红木条案,对他而言,这段紫砂壶市场的低谷反而成为了他能够真正潜心于艺术创作的一个黄金时期。同期(唐燕萍):他对紫砂专业比较执着,他在紫砂比较箫条的年代里,他也执着于紫砂,比如九几的时候紫砂行业是低潮,人家都改行搞企业、转其他行业,他不干,我也动员他干,他说不干,我还是要把这门艺术走到头。

他说这下子可以做好的东西,因为自己冷静下来,市场上不需要这样的东西的话,他可以安下心来做好的东西出来。

同期(范早大):我认为(价格)高对我没影响,(价格)低也没有什么影响,我认为还是多做一些东西。当然生活也需要,但是我认为还是把作品做好,多留一点给消费者来欣赏。

(松鼠葡萄壶镜头)同期(范早大):我的这件作品是有一次夏天在葡萄(藤)下面吃葡萄的时候,联想到自然的东西我可以做把壶,整个是一个大葡萄,抽象的大葡萄,圆的。这个把子我是根据老的藤子设计了一个把手,看上去很老,实际上它是很老壮,歪歪扭扭的,特别我在做的时候用了自然界的葡萄跟这个把结合在一起。

另外一个嘴是一个叶子,整体是把老的枝干包在一起,结合在一起,把它和谐在一起。

尤其这个蒂子它可以自由地活动,通过泡茶、通过温度的收缩它可以活动,增加这把壶的动感,在泡茶中寻找感受。解说:这件松鼠葡萄茶壶,整体的颜色绿中带黄。茶壶蒂上趴着的那只大松鼠是整个壶最显眼的部分,它将身体藏进了葡萄叶中,却把大尾巴甩了出去,松鼠的头部伸到了叶外,由于头部可以活动,这只松鼠仿佛是在叶下探头探脑。

壶身上的两只小个的松鼠,则没有壶顶那只大的那么老实,它们因为垂涎于葡萄的美味,在藤间跳跃穿梭着,为整个壶平添了几分生气。

三只松鼠分别使用了三种颜色,这样的处理,既丰富了整个壶的色彩,又与壶的整体色调和动势相合。三只松鼠或动或静,或收或放,给观者一种张弛有度、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期(范早大):你看这些枝藤,它随着风的吹向,充分显示它们有一种活力,互相的缠绕在一起,另外这把壶的盖子也是比较难做的,因为它是一嵌盖,所以难度就在这里,通过转动每个边基本上跟路筒结合在一起的,难度就在这里。

这把壶我估计需要个把月时间,现在还是大概,还要充分的加工。

(云龙壶镜头)同期(范早大):我的这把壶呢,整体它也是以素面为基础来设计的,我的灵感是来自于我们中国传统的龙、凤、荷花、兰花,是一种吉祥物,这把壶的把是一个龙来构思的,这个蒂子是一朵刚刚开放的荷花,含苞待放的一个造型。

解说:这把云龙壶外观圆润自然,壶嘴处的龙雕,简练生动,在不离传统造型的同时又让人感到有几分可爱。壶蒂处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在民间文化中,它有着和和美美的美好寓意。

荷花生长于水中,它的出现又暗合了龙这一瑞兽的水生习性。这把壶身上刻的是一朵玉兰花,笔法简洁、抽象,底稿由一位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完成。玉兰花花白如玉,花香似兰,盛开时的香气淡雅而含蓄。

这种隐香的感觉与茶香似乎有着同样的妙处,非常适于通过紫砂壶来传达。而绘制这朵玉兰花所采用的抽象表现手法,也为这把整体造型古朴传统的紫砂壶增加了一抹现代的亮色。整个云龙壶的气韵也因之一振,显得更加饱满而有精神。

同期(范早大):这把壶我在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获了一个金奖,这把壶我给它起的名字叫云龙壶。是我一件很得意的作品。(福寿壶镜头)同期(范早大):这件作品呢,我从取泥开始是用红泥,我们现在称它为朱砂泥,红色的,成因难度比较大,,因为他的收缩率18%左右,尤其做花器难度比较大,从你泥料开始到成型,每个部位收缩是很多很大的,尤其是这两个小桃子,一不小心就断了。

我偶尔在我们家的桃树边走来走去的时候发现桃子可以做把壶,我当时灵感就来了,原来这个蝙蝠没有,那天正好我在做壶的时候好象外面有什么声音,我抬头一看飞来飞去的还是一个蝙蝠,我当时就觉得这个灵感太好了,当时蝙蝠我抓了,就怕它咬人,但是它很温顺的,就放在盒子里面,慢慢观察它的动感,也许蝙蝠跟我挺有缘的,它也不动,心里可能是害怕,我边做边说你不要怕,它也挺乖的,后来我终于把它放出来以后,它能飞了,开心死了,也挺有缘份的。

解说:在壶脚的设计上,范早大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三只壶足,分别使用了杆、叶子和桃的造型,它们同形成壶把的桃树枝条彼此相连在一起,像是一棵倒置的桃树。

设计出巧又不失自然。(仿古壶)解说:这是范早大的一把仿古壶,属于素器,也称光器。

它的原料是采自丁蜀镇当地黄龙山的上好的清水泥,壶身的颜色细腻沉稳、古旧厚重,配合上这种传统造型,整个壶越发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虽然是参照传统造型制作的,但是除了严格遵守这种传统壶型的制作标准和要求外,范早大仍然在其中保留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同期(范早大):这是茶壶的一个肩、腹、底,如果这个肩搞不好就跟人塌肩一样的,就不好,这个肩在这里很规矩的,跟人穿衣服一样的,它穿的是中山装,很规矩的,肩、腹、底。

尤其嘴巴是我自己把它的风格留了下来,这就是我自己创作的一种风格,看上去很扁的,有过渡,人家以为出水不行,但是这里头加宽了,出水很流畅的。解说:这把仿古壶的最大优点是非常实用,它的盖口很宽阔,非常便于冲泡茶叶和清除茶渣。

另外它的容积也比较大,很适宜在大家庭里或客人较多的时候使用。范早大有很多因紫砂壶而结识的朋友,他们因壶结缘,彼此欣赏。经常在工作之余,休息的时候在一起选一把好壶,买一桶山泉,泡一注好茶,边品佳茗、边赏佳作,同时交流藏品,互相指评,他们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这些让范早大获益良多。

同期(范早大):在2003年我北京一个朋友,他也喜欢上了紫砂,他第一次就认识了我,他说你范老师你的东西我认为还是挺喜欢的,我说你慢慢的,你不一定急着去买,你先到市场上去转一下,尤其在价钱方面可以看一看,喝和喝茶看一看,后来他说还是喜欢你的东西,可以让一把给我?后来我真的给了他一把。

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范先生我还要你其它的东西,他原来是搞了一把光壶,传统的,仿古,传统造型,后来他说范老师你的花器我也喜欢,我说慢慢来吧,我说你把光壶看够了,来仔细的欣赏花器这样比较好,慢慢来,因为你既然喜欢紫砂了,懂得欣赏我比较高兴,后来他一直到现在还坚持认为跟我挺有缘的,缘份。

我也喜欢壶友,壶迷,他们认壶,把这把壶的好坏,好在哪里、坏在哪里把它说出来,这样最好,每一把壶都有它的生命,用行话讲就是价值,把它价值做出来。

对我本人来讲把自己的精神理念做出来,用壶来跟人交流。实际上你喜欢紫砂了,你就能够认识一位作者他是怎么样做壶的,能够知道这个人的品德与他的理念,怎样创作,他是怎么样一个流向,他是怎么样做壶的,能够从茶壶当中欣赏出来,最主要的这个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于壶当中,能够用壶来跟你交流。

朋友之间互相欣赏,来认这把壶,以壶会友,以茶会友,就是么个观点。(葫芦壶)解说:范早大自藏有一把紫砂壶,这把壶是他有一天,在同自己的儿子看动画片葫芦娃的时候,忽然产生了灵感创作而成的。

范早大为它取名为“圣葫”。这把壶的整体造型是一只大葫芦,壶身用4只小葫芦点衬,寓意着多子多孙。

在范早大的精心设计下,4只形态各异的小葫芦在藤条枝叶间错落有致地按序排开,再配合以各自身上跳跃的色彩,它们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观者的面前,表现得十分抢眼和顽皮。同期(范早大):有一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他说范老师你这把壶能不能让给我,我说只有一把,过了一段时间又打电话给我他说范老师你这把壶能不能让给我,我说再过一段时间吧,这件作品我只有一件,我认为自己也很满意,从创作到构思把这件作品做出来我认为不容易,上去简单实际上挺复杂的,因为它的底是用(阴纳)的,像锅底一样凹进去的,很饱满。

我跟我朋友讲你等着吧,慢慢的我会答应你的。解说:多年来一直以紫砂壶为业,让范早大对自己的作品,特别是精品,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同期(范早大):紫砂还是以艺术为主,搞商品的不好,还是我自私吧?因为我做的少,每件东西做出来也不容易,卖了一把不懂壶的人他不欣赏,实际上对我也不好。我就喜欢懂壶的人他能欣赏,另外他还能把它留下来,实际上等我今后年纪大了还能看到自己的作品我挺喜欢。

当然在经济方面也需要,但是还是把自己的作品做好比较好,多认识一些朋友,懂壶的,比较喜欢(这样)。同期(唐燕萍):我们老师教诲我们,现在你们是人生艺术最黄金的时候,因为我们做过二十几年了,功底应该说像他这样还比较扎实了,这个年龄段是最黄金的时期,东西是最好的东西,他教诲他在市场上你东西要留一部分,自己看看当年的东西,解说:对紫砂壶事业的认真与执著,给范早大带来了不错的口碑,同时也让他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藏家。

同期(钱盘华):应该这样来说宜兴做茶壶的人应该说成千上万,像有工艺师职称的或技术员(职称)的也有几百上千,甚至更大的范围,作为我们是搞企业的,接触的各行各业的人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间,包括我们本地的、外地的到了宜兴以后,除了工作以外最多的就是交流茶壶,作为范工这个人比较朴实,对艺术兢兢业业,他不那么会说话就是做壶。

而且做壶他承接了老一辈艺人的艺术风格,再加上自己的勤勉。

不光我喜欢,我们来了很多客人对他的壶都非常喜欢,你到市场上去没有听说范工的品德比较差,或者壶比较差,没有听说过。这些年不管我自己收藏,包括我的客人来也是指明要我们范工的茶壶,其实收藏他的茶壶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艺术怎么样、人品怎么样、艺德怎么样三大要素,范早大他承接了这三大要素,现在很多实实在在的是藏在家里,走出去的人可能茶壶都不会做,甚至几代都不做茶壶了,我说话可能会得罪一部分人,但是我讲的是事实,我们喜欢就是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你拿个假的来,你说这个壶是谁谁做的,其实不是他做的,你送给我我都不要。

同期(范早大):宜兴紫砂它是一个自然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品,从我学壶到现在就认为紫砂能代表一个人的思想与观点。

尤其它给人们一种以实用与欣赏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从我认识紫砂这个行业来说呢,感受很多,尤其对于我来讲一是手艺可以维持自己的生计,另外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与自己的手艺当中,把自己的作品体现出来。

同期(唐燕萍):紫砂壶除了师傅带徒弟,现在广为流传的就是家属制,需要传人,我们家两个孩子,现在老大刚好要跟我们学,传艺术给他们,现在是初步让他学起来。我们还是会坚持走下去的。

解说:范早大师从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是徐汉棠老师的大弟子。对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徐汉棠老师曾以两句话相赠“承古取真,德艺双馨”,这两句话,既是对弟子的勉励,也是对弟子的提醒。希望范早大在紫砂壶艺术的追求中,能够走得更远。(敲打声,做壶镜头隐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