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作品有哪些 担当悲悯初心——解读曹文轩作品的三把钥匙
“曹文轩的作品写出了人生的困苦与悲怆之情,但绝不沉溺于悲切的情绪氛围里。他让读者看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绝境当中,生命依然有坚韧的一面,人性依然有灿烂光辉的美致。”在日前举行的曹文轩作品研讨会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社长孙柱如是说。
或许,正因如此,曹文轩的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世界性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可。2016年,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他的《草房子》印刷破百次,在中少社出版的“丁丁当当”系列发行量高达500万册,版权输出至数十个国家与地区,《青铜葵花》在美国创下了连登三大书榜的佳绩,《草房子》《红瓦》《大王书》等作品亦是当代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世界中,现实主义气氛浓重,使他和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与众不同,分外值得揣摩。
担当、悲悯、初心——被参加“曹文轩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的与会专家总结为解读其作品的三把钥匙。《文艺报》新闻部主任李云雷指出,曹文轩对苦难与美德的探索与坚持,对故事中小主人公心灵历程的描绘,重新定义了这个时代的真善美,也重塑着人们的心灵坐标,这是他的价值担当,也是他的美学贡献。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对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社会上推崇的儿童文学多是一些温馨、明快的、快乐的,甚至是搞笑的作品。这近乎形成了一个出版的模板和公式。而另一类深刻的、直抵儿童心灵的、让读者感到震撼的成长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却很少受到鼓励和推崇。
“我们不应在创作中回避这类题材和内容。作者在书写苦难时,既有苦难,也蕴含文学的审美、担当与悲悯,歌颂了人性的可贵与美好,孩子在看到苦难的同时,也能唤起他们走出苦难面对未来的勇气。”张之路说。
不忘初心,才能为孩子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汤锐指出,曹文轩的小说,是不能用通常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去度量的;他的作品对于少年儿童的意义,就是在孩子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曹文轩本人对现实主义精神十分重视。他说:“现实主义精神,是人类文学史的魂。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但到了上个世纪中期,代之而起的是虚构、想象、幻想,现实主义被淡化。我们的目光渐渐从历史、从现实之上挪移开了,而这些恰恰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性资源。
现实的神奇、出人意料以及其背后复杂而丰富的含义,远远超出虚构、想象所能给予我们的。由于现在很多创作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淡忘,创作者不仅对现成的、绝妙的故事视而不见,而且还逐渐忘却了功夫二字,忘记了对功夫的操守,包括现在的儿童文学图书封面和插图,大多只有创意,而没有功夫。
有价值的创意,是建立在功夫之上的。中国的儿童文学是不是需要重新面对现实主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