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蒋介石 杨天石 坦然研究蒋介石

2019-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寒风凛冽的日子,王府井附近的东厂胡同里一派清净.76岁的杨天石,一大早就来到位于此地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在不足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他与本刊记者说起有关历史研究的种种经历.说到激动之处,杨天石每每起身,从摆满一屋的书架上迅速找出史籍,准确翻到一处作为印证.这似乎秉承了他的一贯态度:"可以反对我的观点,但你不能推翻这个史实."这就是以精确于史实的治学态度在史学界著称的"杨公".杨天石蒋介石 杨天石 坦然研究蒋介石对杨天石而言,没有新史料,就不会有新观点.如今,在

寒风凛冽的日子,王府井附近的东厂胡同里一派清净。76岁的杨天石,一大早就来到位于此地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在不足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他与本刊记者说起有关历史研究的种种经历。

说到激动之处,杨天石每每起身,从摆满一屋的书架上迅速找出史籍,准确翻到一处作为印证。这似乎秉承了他的一贯态度:“可以反对我的观点,但你不能推翻这个史实。”这就是以精确于史实的治学态度在史学界著称的“杨公”。

杨天石蒋介石 杨天石 坦然研究蒋介石

对杨天石而言,没有新史料,就不会有新观点。如今,在涉足辛亥革命研究五十余年后,他才凭借新的史料,出版了《帝制的终结》一书。

在杨天石的治史领域中,当下最受社会关注的是蒋介石研究。2006年3月,寄存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蒋介石日记》的手稿本开放,他受邀成为最早的读者之一。而实际上,他研究蒋介石日记前后已经30余年。

杨天石蒋介石 杨天石 坦然研究蒋介石

到2012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已37年。此前一段时间,一些出版界人士找到杨天石家中,建议他尽早撰写一部蒋介石传记,但杨天石却始终未动笔。问及缘由,杨天石告诉本刊记者:“很多蒋介石的资料还没仔细看,很多问题还没仔细研究,所以还没写。”

杨天石蒋介石 杨天石 坦然研究蒋介石

“柔软”的诗人进入近代史研究所

1955年,杨天石考入北大中文系,希望经由新闻记者的道路成为文学作家。他写了《我走了故乡》等两首诗歌,准备加入北大诗社,结果北大团委审稿后认为他的诗作太过柔软,缺少钢铁般的精神和情感。

沉浸美学的杨天石,1960年毕业时被分配至北京八一农业机械学校教书,那是个培养郊区拖拉机手的训练班。1962年1月,该校下马,杨天石调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次年与同窗学友刘彦成共同完成《南社》一书的写作。中华书局于1964年将此书排出清样,因“文革”毁版未印。然而,未能出版的此书却令杨天石得以与近代史,尤其是以后的蒋介石研究结缘。

1970年代初,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恢复业务,承担了编撰中华民国史方面书籍的任务,需要研究南社,近代史所领导决定邀请杨天石兼职参与编写《中华民国史》书目。

杨天石一口答应,因为近代史所有太多他想看的资料。此后,他每天等北师附中的课一结束,就骑着自行车,赶去近代史所。当时近代史人才稀缺,一位研究员将其负责的中华民国史两章中的一章交由杨天石完成。到1978年4月正式调入近代史研究所,杨天石已经不拿一分钱工资,给近代史所打了4年多的临时工。

“刚进入近代史研究所的那个阶段,可说是民国史研究鼎盛的时期,因为民国史1950年代就列入了国家规划。到19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又再次提出修民国史这个任务,并交给了近代史所。”杨天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