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霜的功效与作用 蜗牛霜是如何过气的?
近日,韩国第三大化妆品集团It’S HANBUL公布了2017年成绩单。数据显示,It’S HANBUL去年实现总销售额为14.5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的19.25亿元人民币下滑了24.6%。
蜗牛霜鼻祖伊思母公司业绩遇冷,让本已有些“销声匿迹”的蜗牛霜重回公众视野。
那么,蜗牛护肤这一曾经的热门美容概念,是如何过气的呢?
韩妆带火“蜗牛”热
蜗牛粘液所具备的美容功效,虽尚未有更多研究去加以佐证,可却并不妨碍蜗牛美容概念深入人心。
事实上,蜗牛在化妆品和药品中的使用由来已久。古希腊时期就有记载,蜗牛粘液可以保养皮肤或用来治疗溃疡及咳嗽。这之后,南美洲蜗牛类护肤品开始涌现,起因是当地农民养殖蜗牛出口到法国,结果发现和蜗牛接触过后,手上的皮肤能够变得更嫩滑。就此,蜗牛粘液的美容作用慢慢地传播开来。
除蜗牛粘液制成的美容产品外,日本甚至出现了活体蜗牛美容服务。2013年,日本东京美容所 Ci:z.Labo 推出相关美容项目。具体过程是,将活体蜗牛放置在顾客洗净的面部,让它们随意移动分泌粘液,以此达到修复美容的目的。
但要说起来,主打蜗牛护肤的美容产品之所以能够流行,擅长概念营销的韩妆可谓功不可没。除用文字宣传蜗牛粘液的美容功效外,韩妆品牌创造了一种直观又新鲜的“拉丝”体验,最大程度地为宣传服务。
被认为是蜗牛霜鼻祖的伊思,2009年推出一款晶钻蜗牛霜后持续热销,基于此,伊思又于2014年趁热推出了红参蜗牛霜,前者主打美白,后者则主打抗皱。
2010年,谜尚推出一款蜗牛深层修护保湿面霜,宣称含有70%蜗牛粘液提取物,并表示选取的蜗牛是用朝鲜半岛著名滋补药材红参饲养。
凭借蜗牛霜一炮而红的伊思,成功带起了一阵蜗牛护肤旋风,谜尚、Tony Moly、The Face Shop等一众韩国品牌均推过与蜗牛相关的产品。众多入局者,使得蜗牛粘液具有美白、淡细纹、修复等功效的市场教育于短时间内完成。正因如此,“蜗牛”一时间成了护肤界的爆品代名词。
2012年前后,各种蜗牛霜、蜗牛护肤品在韩国市场上涌现,标配的“拉丝”体验,加之商家天花乱坠的宣传,引得消费者对这一“新鲜”概念趋之若鹜,甚至出现“不管什么牌子,只要带有‘蜗牛’二字就能热卖”的情况。
“蜗牛霜”在中国
借助代购、电商等线上渠道,及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宣传,以伊思为代表的蜗牛霜被中国消费者所熟知。
蜗牛霜从韩国的热度传导到中国市场,有一定延后性。“蜗牛霜于中国较火的时段是在2015年前后”,湖北某主打日韩潮品的化妆品店负责人如此表示。
另从“蜗牛霜”的百度指数去看,其在2012年—2015年间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热度,2015年后才呈现明显下滑之势。显而易见,百度指数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与上述化妆品店负责人的感知基本相似。
不仅如此,国家食药监总局已有的400余条有关“蜗牛霜”的备案,其中205条为2015年备案,占比超44%。这也可从侧面看出,2015年蜗牛霜产品之火爆。
实际上,蜗牛霜之所以能在2015年前后于中国形成一股热潮,也与原料目录更新有关。
2014年6月3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共8783条原料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蜗牛分泌物滤液(SNAIL SECRETION FILTRATE)正是在此时被列入原料目录的新原料之一。
这就意味着,添加了“蜗牛分泌滤液”原料的化妆品,可以把蜗牛粘液当作卖点来重点推介了。自此开始,韩国吹来的这股“蜗牛”护肤风潮便在中国落地生根,卡姿兰、美丽加芬、婷美等均推出过“蜗牛”系列护肤品。
与此同时,国家食药监总局备案信息显示,有关“蜗牛”的备案数量已达12586条(截至今年4月2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备案数量虽依然在与日俱增,可蜗牛霜的热度却已趋冷。
“蜗牛霜已经过气了”,上述湖北某化妆品店负责人谈及蜗牛霜时如此总结。2015年蜗牛霜最火的时候,其店内同时售卖多个品牌的蜗牛霜产品,而今只有伊思和天使羽翼两个品牌。
她进一步坦言,考虑到蜗牛霜人气下滑,其有将这两个品牌的蜗牛霜下架打算。
此外,“蜗牛霜”护肤品的线上情况也并不乐观。以天猫平台为例,有关“蜗牛霜”销量,除芳丹薄罗、土家硒泥坊、天猫国际直营的伊思晶钻蜗牛面霜等少数几款产品过千外,绝大多数蜗牛霜月销仅两位数甚至个位数。
盛名难副的概念
蜗牛霜从大火到哑火,仅从百度指数上看可能也就3年左右时间。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一概念过气得如此之快呢?
有必要提及的是,就在蜗牛霜火爆之际,其参差不齐的质量引来媒体质疑。2012年韩国MBC电视台一档消费者维权节目《不满ZERO》,通过制作《蜗牛霜的秘密》短片曝光了众多蜗牛霜生产商夸大及虚假宣传。
该节目对当时市面上多个宣称其蜗牛霜蜗牛粘液含量90%、60%不等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探究。最终结果显示,蜗牛霜并不像商家宣传及消费者理解的那样,添加的是等量蜗牛粘液,而是少量蜗牛过滤液提取物。至于蜗牛霜“拉丝”效果,则是因添加了增稠剂的缘故。
不过,尽管有这样的揭秘视频,但似乎并未对已在市场上火爆的蜗牛霜及相关产品产生影响。这之后,蜗牛霜于市场上还是持续火热了一段时间,只是相关产品的夸张宣传部分少了许多。
一位业内工程师则直指,蜗牛霜是“五六年前的垃圾概念”,在他看来,蜗牛霜除了概念外本身并无其他亮点。
或许,这也正是所有爆品思维的弊病之一。一段时间内,以新颖的卖点吸引了消费者眼球,却无法回应好奇心被满足之后消费者对效果的期待。所以,“蜗牛霜”的过气并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