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结果 性格测试 让你明白还是糊涂?
为什么我们天天见面就吵架,但又谁都离不开谁?
除非是被当面问到,如果仅仅是看到这些问题,你肯定更容易想象到的场景一定是在吉普赛女巫的水晶球前面,或者一个精心布置、刚刚摆好塔罗牌的小屋里……事实上,类似的疑问都是人们在做完测试之后提出的问题。
对于所有选择性格测试的人来讲,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内在的动机——一是获得参考信息,二是满足内心好奇,三是寻找解释机制。
对于第一类人来讲,测试的结果是作为他们做选择、应对和决策的参考依据,只不过是重多信息当中的一项内容。对于第二类人来说,测试是个特别有趣和神奇的“玩具”,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很多满足八卦和好奇的心理需求。对于第三类人来讲,测试的结果有可能成为他们所谓的“救命稻草”,要么是期待通过测试结果来帮他们求证自己内心当中一直在困惑的某个主题,或是期待依赖最后的数据帮助自己做出“合理的”选择。
思考一下,在这三者当中,你究竟是哪一种类型呢?或者说,哪种类型所占得比例会更多呢?
在回答上面问题之前,需要澄清和强调的就是三种对于性格测试的需求点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别,只不过是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会基于自己的习惯在发挥性格测试这样一种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便捷技术。
第一类人会很有自己的主见。相比于测试结果,他们更加信赖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而测试工具则是用于锦上添花,在任何时候,得出的数据都不会喧宾夺主。
虽然前面讲到三种人本身没有好与坏的区别,但是客观的说,我个人更赞成能够站在这样一种角度去看待和使用性格测试,因为这样的性格的人内心当中的假设是“我自己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第二类人的生命当中是不乏乐趣的。他们对于自己和他人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学习和使用性格测试的更多是为了掌握一种“神奇的魔法”,并且期待自己通过对于心理学和性格测试的学习和使用成为大家眼中的“半仙”,拥有看透内心和预知未来的本领。
虽然在许多人看来有点“动机不纯”,但是相比于第一类人来说,往往这类人会对于性格测试的学习和实践有着更多、更深的投入。而且由于他们具备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热情,甚至痴迷,并且敢于不断地将性格测试用在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上面,所以具备一种真正能将性格测试学的更好的潜质。
第三类人是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但是换个角度来说,他们在过去或者现在还是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困惑的。
相比于前两类人,第三类人一方面缺少了足够的自信,不习惯于替自己做主,以及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而是把决策权交给其他的人(领导、长辈、专家等)或者事(潮流、局势、测试等);另一方面则是多了许多不必要的忐忑,对于性格测评,更多的期待是通过得出的结果来缓解这种忐忑,消解面对不确定性时所产生的不安。此时,他们背后的假设则是“我需要除了我之外的人来替我做决定”。
具体来说,第一类人需要的是信效度更高、所呈现的信息尽可能完备的测试工具,乃至测评体系、评价中心;第二类人需要的是则是能够快速上手,并且简单易用,轻轻松松贴上个标签就OK了;第三类人则是在测试之后继续获得更加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的性格测试工具和相关的辅导、培训已经足以基本满足以上三类人的需求了,只不过因为流派的不同和类型的区别,从而使得各种各样的工具分别成为了不同类型人群的首选。
在性格测试更多的被个人和机构接纳和使用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性格测试工具和使用方法提出了新的疑问——一个最终的结果真的可以完全代表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吗?
类似的疑问并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因为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所谓“性格内向”的人会在许多时候表现的非常活泼和开朗,一个所谓“脾气暴躁”的人也会在一些人面前变得恭敬和顺从……
一方面是测试结果的描述的的确确能够对于一个人的个性风格做出非常准确的评估和预测,另一方面则是显而易见的结果失效的典型情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究竟是测试工具存在着缺陷?还是一个人的性格本身就是无法被测量呢?
跳开那些围绕心理测量学所展现的各种专业研究和学术讨论,我所要强调的就是性格测试其实是非常无辜的,而问题的真正根源来自于性格测试使用者的一种源自于惰性和侥幸的高度理想化的期待——“一劳永逸的了解自己或他人,从而做出一劳永逸的判断和决策!”
做过性格测试的人都会有大概的一些印象,那就是需要在尽可能平静、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答题,并且要尽量凭自己的第一印象,不要做过多的思考。这其实就像一个人在量血压时,一定是要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下,选择规定的身体姿势和相应部位进行测量,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加精准的数据。
相反的,如果是在刚刚剧烈运动之后,或者刚刚完成手术失血过多的时候进行测量,那么所获得的数据肯定与之前测量的有了很大的差别。相同的道理,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再准确的性格测试工具所获得的结果总会有与现实极不吻合的时候。
实际上,无论是性格测试得出的结果,还是血压测量得出的数据,都是一个类似于海平面的基本数值,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比较吻合或者相对一致的,但是一旦遇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时候,就会围绕这个基准值发生波动,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特征。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所呈现的不同状态特征同样是我们个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起着影响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作用。
由此来看,前面讲的第一类人在使用性格测试工具的时候只能获得理想状态的数据,而第二类人则会有可能因为过于简单的贴标签而以偏概全,至于第三类人,则很有可能在依赖数据的时候会在无意中舍弃许多原本可以选择的机会以及原本可以利用的资源。
如何才能更加积极有效的发挥性格测试的作用,对使用者起到更多的促进呢?答案就是在通过掌握性格测试,达到快速寻找自己或他人性格当中规律性的部分、进行基本定位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和使用“颠覆”性格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快速、精准的对于不同环境下的独特变化予以觉察和预估。
相比于对于原有的性格测试仅仅对于个人规律性特点的应用,在这个新的阶段则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交互过程,更加注重于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
举例来说,原有的性格测试只会告诉你“正在追求的女孩非常内向,对于亲密行为会有明显的抵触反应……”,或者“你的领导是个非常多疑的人,你的任何提议都会引起他对你的猜疑……”,以及“结果显示你的个性与财务工作有更高的匹配度……”;与之相比,“颠覆性”的性格测试则是在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达成我们所期待的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性,比如“怎么做才能让这个性格内向的女孩慢慢接纳自己的示好?”,“在什么样的前提和场合之下,领导会倾听和采纳我的提议,而不是猜疑?”,“如果找不到财务工作,我还能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如何才能达到“颠覆性”的使用性格测试呢?相信这是你此时此刻感觉特别好奇的地方。
在后面的文章里,我们将会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帮助大家掌握一个极易上手、方便实用的性格测试工具,二是基于对这个工具的轻松掌握,快速进入“颠覆性”使用性格测试的新阶段。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两个阶段并不是一个有先有后、明确区分的过程,而是本身就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共进过程。基于我们不同的目标和期待,可以有选择的采用不同的应用模式,从而将性格测试的价值在我们手中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