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伟败者为王资源 《李宗伟:败者为王》:宁愿让他赢一次中国
对于一位运动员,能在对手的场地,收获掌声,无疑是种至高赞誉,比如,罗纳尔迪尼奥和梅西在皇马主场伯纳乌上空激起的回响,比如科比在一个个客场赢得的尊敬。对于一部运动题材的传记片,它和它所讲述的主人公,能让爱国主义磁场发生一点变形、反转,在移情层面可以说相当成功了。
《李宗伟:败者为王》做到了,尽管,无法排除有戏外因素加持。在中国,李宗伟是林丹话题的一个子集,我们对他熟悉又陌生。他和林丹在羽毛球领域漫长的对决生涯,如同网球界的纳达尔VS费德勒,足球界的C罗VS梅西,惨烈的是,他是一直处于下风的那位,是谈论林丹时被捎带上的那位。
如果聚焦于他们“既生瑜何生亮”的竞争,也许可以拍出一部类似于《极速风流》(Rush)的剧情片——以F1赛车史上的经典对决,热血诠释了:“别把生命中的敌人当成一种诅咒,这也是上天的恩赐。”
但导演马逸腾没这么干,李宗伟VS林丹不是电影的发力重点,甚至,林丹的名字还被打了马赛克,模糊成“凌丹”。他只是朴素地拍了李宗伟的成长,李宗伟何以成为李宗伟的过程。通过娓娓道来的叙述,李宗伟的个人魅力顺之生成,激出励志效果算是本分义务,更进一步的是,竟然成功地让不少中国观众,也忍不住再次感慨:宁愿让他,赢中国一次,拿个奥运冠军。
羽毛球职业化程度较弱,像奥运这种最重要的赛场,完全是大型爱国主义舞台。多数中国人知道李宗伟,也是通过奥运。而看《李宗伟:败者为王》,在移情催化的感染下,越到后面,国别立场却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是因为,它所塑造、传达的李宗伟,配得上一个奥运冠军。
没耍花招,没有炫技,故事从童年讲起。家庭清贫,梦想奢侈,还有父亲的反对,少年李宗伟不断击破一个又一个障碍物,才得以进入他的运动员轨道。好不容易进入国家队,他的出身又成为被嘲讽的事儿,身体条件是他的短板,遭遇难以击败的对手,自我怀疑难免涌入他的脑中。
看上去并不特殊,天赋让他突出重围,刻苦让他的天赋持续闪耀,家庭、女友、教练的支持,让他的天赋避免了被埋没的命运。训练、学习、比赛,如同发球、接球、结束,叙述很工整,一板一眼,而抒情、幽默、热血等该有的效果,没有因此打折扣。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少年李宗伟还是青年李宗伟,与本尊相似度都挺高,这在最基本上的形象层面上,保证了代入感的生成。
收场于2006年马来西亚公开赛第一次打败凌丹(林丹),是个合理而聪明的结束点,恰当自然地释放出了昂扬情绪。从戏中跳出来看,这也似是一种对李宗伟职业生涯缺憾的情绪性弥补。那个为了长高,每天蹦啊蹦的少年,终究没探到他想要的最高点。但他有过数不清的胜利时刻,长久霸占过排行榜第一,在马来西亚受封拿督威拉。他是马来西亚的英雄,在马来西亚,无数少年,想成为下一个他。
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无法拨开笼罩在他身上的阴影,不能不说是个令人难过的悲剧。天赋、时运与胜利,曾一次次降临在他的头上,可就是缺一次,最重要的一次。作为运动员,李宗伟不是完美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是完美的李宗伟。《李宗伟:败者为王》意在后者,一个完美李宗伟是如何诞生的。后来,他的生涯缺憾,和他的奋斗历程一样,也是完美李宗伟的一部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