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老婆曹氏 “曹氏风筝”打造北京海淀李家坟村文化名片
千龙网北京8月6日讯(记者 李金鑫)“曹氏风筝如果不加解释,就会被误以为是某个姓曹的人自创的风筝。其实曹氏风筝的创始人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将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风筝扎糊技艺汇编成《南鹞北鸢考工志》并传于后人。
”在北京市海淀区李家坟村乡情村史陈列室,曹氏风筝工艺坊的工作人员正在风筝上画着图样,据陈列室负责人王晓宇介绍,该村的乡情村史陈列室占地450平方米,以曹氏风筝工艺坊为主体,以打造高端文化礼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为龙头企业,秉承“济世救人”的人文思想,大力推进“曹氏风筝工艺”的研究、传承、保护和发展。
屏开雀选、沙燕家族、耄耋富贵......千龙网记者走进李家坟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内,这里墙上挂的、桌上摆的都是色彩明丽的风筝,有展翅翱翔的雄鹰,亦有象征夫妻恩爱和睦的比翼燕。“这件作品上画了一只小猫和一只蝴蝶,名叫‘耄耋富贵’,耄耋是猫和蝶的谐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同的风筝图案都有不同的寓意。
据介绍,曹氏风筝工艺源于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乾隆十八至二十二年间,撰写《红楼梦》的同时留给后世的另一部巨作《废艺斋集稿》共八卷,其中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详细记载了南北风筝的扎、糊、绘、放四种技法。堪称中国最早的工具书,更因其著书之意是为了帮助残疾朋友于景廉谋求生存的一门手艺而著述,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2006年,李家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世刚自筹资金与“曹氏风筝”第二代传承人孔令民老师合作,孔令民老师负责技术研发和专业指导,2007年正式挂牌建立曹氏风筝工艺坊。2008年,曹氏风筝四米高肥燕风筝曾作为奥运会开幕式背景被选送。2011年 5月,“曹氏风筝工艺”被正式录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曹氏风筝”虽然姓曹,却是由孔家几代人相继传承。孔祥泽先生将其中部分资料抄录并保存下来,经过复制,为了尊重曹雪芹先生济世救人意愿,故将他制作的风筝称之为“曹氏风筝”。
如今,曹氏风筝工艺坊风筝坊已经研究恢复了“曹氏风筝”43种手工扎糊技艺中的14种技艺,培养出了10余名具有较高扎糊水平的风筝技能人才,解决了4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及残疾人就业。“我以前是做装修的,七年前来到工艺坊,就迷上了风筝,从此也学上了这门手艺,希望我们能把非遗好好传承下去。” 村民李世华说。
据介绍,“曹氏风筝”不仅仅是一个乡村旅游商品,更是一张乡村文化名片,带动了李家坟村的发展,为周边地区培养优秀人才,用文化带动村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