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历史周期律 毛泽东曾借观黄炎培所藏王羲之真迹帖本
上海雁荡路南昌路口,有一幢西式老洋房,楼下的石拱门旁有一竖牌 “中华职业教育社”。这“中华职业教育社”就是民国早年黄炎培先生发起并创建的,现在木牌上的那一行行楷书字体,看得出依然保留了黄炎培当年所题的墨迹字样。
![](https://pic.bilezu.com/upload/0/dd/0dd7dec27be4e8867f353dbde079bb6d_thumb.jpg)
黄炎培虽然思想开明,不懈推行职业教育和民主革命,但他的旧学根底、八股文章以及书法功力都非常深厚,这些主要得自其渊源家学的熏陶和他少年时的用功苦读。邹韬奋创办《生活》周刊时,“生活”两字即请黄炎培先生题写,他题后还分析道:“生”字有点倔强,敢于作艰苦奋斗;“活”字的“口”我将之放大了,说明大家有饭吃,也象征大家有话都可以说。
![](https://pic.bilezu.com/upload/6/e7/6e7e63e03aa2ddb3c8bd99927f9412c5_thumb.jpg)
早在辛亥革命前,黄炎培由于办学宣传新思想而被当局以革命党罪名逮捕,本已被判为死罪,幸好在“斩决令”前一小时获保释后逃亡日本。次年又回国办学、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搞民主革命。在民国期间,黄炎培概不做官,由于他子女众多,所以一段时期他宁可“卖字疗贫”,也不愿接受当局的丰厚俸禄。据说北洋政府时,曾两次电召他就任教育总长,他均坚辞不就。所以,袁世凯曾无可奈何地送他八个字:“与官不做,遇事生风。”
![](https://pic.bilezu.com/upload/d/a0/da0e7d3f44da381fce5388fceb13e06c_thumb.jpg)
不过,曾经一生拒不为官的黄炎培,至七十多岁时反而改变了初衷,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周恩来总理的一再动员和说服之下,黄炎培就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在此期间,还有一则毛泽东向黄炎培借观王羲之真迹帖本的故事,在坊间流传甚广。
据说,毛泽东听说黄炎培珍藏有王羲之真迹秘本,就向黄炎培借阅,言明借期一个月。但借后不到一个月,黄炎培怕夜长梦多,就三番五次地打电话通过警卫员催问,询问主席看好了没有?